【财新网】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周五晚7点》,带你速览本周大事件与大趋势。我是杨律。
【本期节目话题速览】
00:07 A股上半年跑赢欧美股市
00:36 “动态清零”基础上,防控措施还将怎么松绑?
02:16 奥密克戎亚变体BA.4和BA.5正在成为主要毒株
02:46 6月PMI重归荣枯线以上,但市场需求仍偏弱
03:21 货币政策接下来走向如何?
04:23 地方政府专项债已近用光全年额度
06:25 七国集团、北约峰会接连召开,皆发布具有针对性内容
09:09 G7集团计划对俄原油设置价格上限
各位7月愉快。先来看看刚刚过去的6月经济情况。
整个6月中,沪指涨了6.66%。创业板更是大涨了17%。半年收官,整体分别跌了6.63%和15.41%。美股那边标普半年中累计跌了20.58%,道琼斯累计跌了15.31%,纳指跌最多,接近30%,是历史上最大的同期跌幅。欧洲的各大股指在这半年来也基本都累计跌了15%以上。相对来说,A股股民这次终于腰杆子硬了一些。
在这一周中,A股主要被疫情拐点的判断所带动。所以整个旅游、消费板块都涨了不少。除了本身数据的放缓,大幅改变人们预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在最新出炉的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里,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从之前的“14+7”天,大幅缩减成了“7+3”。入境政策一直比较严,所以这次修改释放了将有序恢复国际交流的重要信号;另一个就是周三的时候,工信部发消息说,将取消行程卡里的“星号”,这一改变,虽然只是解绑了诸多阻碍中的一个,但至少能看出一个将逐步放宽管控的势头。
不过就在“7+3”出炉的同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这周在湖北考察时也提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后果不堪设想。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所以未来的防疫政策松绑,仍然会围绕在“动态清零”的基础上来进行。
在周一连续三天社会面清零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也在报告中宣称,“我们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上海也将从7月1号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和室内外所有类型A级旅游景区。从7月8号起,逐步开放电影院和演出场所。
与旅游板块股票一同上升的,还有机票和酒店的订单。根据去哪儿的数据,像目的地为天津、厦门这些地方的订单,环比前一个周末增长了超过1倍。根据民航局的数据,从6月24号到26号,民航单日航班量,也连续三天突破了1万班。
不过从全球疫情来看,现在又来到了一个新高点。根据世卫的数据,从6月20号至6月26号,全球新增了410万例,已经是连续三周增加,并达到了4月以来的最高点。另一个变化是,目前奥密克戎亚变体BA.4和BA.5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已经取代了之前主要的亚变体BA.2。这两种亚变体有着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还可能引起打疫苗者的突破感染。所以目前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PMI数据中,也能看出加速复苏的迹象。6月PMI 50.2,终于在3个月后重新回到了荣枯线以上。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释数据时表示,虽然6月制造业延续了恢复的态势,但是仍然有49.3%的企业反映订单不足,目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市场的需求偏弱。紧接着发布的财新PMI也达到了51.7,创下了2021年6月以来的新高。
那么实体的复苏,与资本市场的回暖,接下来能够多大程度地延续下去?
周三的时候,央行发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通稿。有一些措辞与一季度相比进行了改变:比如把“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改成了“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而在例会两天前,易纲在接受CGTN的专访时也提到,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所以目前来说,闸口并没有变小。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一篇《流动性拐点未到》的文章里提到,人们看到最近7天利率在最近有所上升,担心货币开始收紧,但这更多是季节性因素导致的,目前流动性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只不过,虽然政策力度本身,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2020年,但是这次居民端和中小企业端的贷款需求都受到压制——比如前5个月的居民新增贷款同比少了2.4万亿,以及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了1万亿。所以预计这次的政策乘数会比2020年要弱。
现在的情况是,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带动效果会打个折扣,同时一般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都在下降,防疫支出却在上升。对于政府来说,发债就成了提升财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3月疫情刚开始反弹的时候,国务院就要求各项宏观政策发力,大头要在上半年落地。那么最终来看,截至6月30号,各地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约3.4万亿元,占了2022年已经下达额度的98%多,基本完成。同时也占了全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65万亿元的93.3%,基本上在半年就用光了全年的额度。
其中福建完成的最早,在6月14号就已经发行完了,广西紧随其后。所有没发完的省份,会在7、8月的时候发完剩下的。同时,多省份也强调,要基本在8月底前使用完毕,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专项债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另外,央行最近还给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新增了8000亿元信贷额度。加上年初给的1.71万亿,在2022年的新增投放将超过2.5万亿。而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这8000亿元信贷额度,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上。往回看,早在4月26号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上就作出过部署,提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科技、物流、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看来基建这辆大马车,又要使劲狂奔起来了。
至于发力基建最终的效果好不好,这个话题本身就讨论了很久。彭文生撰文表示,如果现在单靠基建,对促进解决现在青年人就业的难题非常有限,而且还可能加剧劳动力市场错配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则在之前一场关于基建的发言里说,基建整体有正的外溢作用,而且是信贷创造非常重要的支撑。只是需要注意投资得跟随人的流动,不然在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就很容易形成坏账。
世界范围内的竞合,则继续延续此前的趋势,正在变得更加激烈。
这周同时发生了几个大动作。
一是美国更新了“实体清单”,包含了36个实体,这其中有5家中国企业,以支持俄罗斯军工的缘由,被放进了名单之中。
二是七国集团在德国开了一场峰会,并在28号的时候发表了公报,其中有14处提到了中国,为历史最多。在第二天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总台央视记者也提问了赵立坚,问:七国集团峰会公报14处提及中国,对香港、新疆、人权、东海、南海以及台海和平稳定等说三道四。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赵立坚回复表示,七国集团无意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而是抱守冷战思维,坚持意识形态偏见,基于“小圈子”利益搞“集团政治”。他们没有资格代表全世界,更没有资格把自身价值和标准作为国际通用价值和标准。
三,是就在七国集团峰会的两天后,北约的峰会又在马德里举行。除了北约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被首次邀请出席。
这次峰会中,北约更新了最新的战略构想。上一份战略构想的发布,还是在2010年,12年前。而在那个版本中,俄罗斯在彼时还被称作为“战略伙伴”,甚至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还被首次邀请参加了峰会。但在最新的版本中,俄罗斯已经变成了“威胁”。
中国并没有在2010年的版本中被提到,这次则被描述成了“挑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所代表的严峻挑战”。
加强部署军队也是这次峰会里的重要议题。北约决定将自己快速反应部队规模增加近八倍,从之前的4万扩充到30万,驻扎在自己国家,但是应对状况时能够快速响应。而美国则计划把欧洲的驻军,从俄乌冲突前的约7万人,增加到约10万人。
这次北约峰会还达成了一项进展,就是之前一直反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土耳其,在峰会期间协商过后,一改之前的立场,同意了两国加入北约。
普京对此的反应是,他说,俄罗斯与瑞典和芬兰的关系,没有像乌克兰那样的问题,它们加入北约没什么可以让俄罗斯担忧的,想要加入那就请吧。但是,如果北约在瑞典、芬兰两国部署军事基础设施,那么俄罗斯就将被迫做出“对称回应”。
不过俄罗斯所承受的压力显然也在逐渐加大,昨天忽然宣布从蛇岛撤军,让出了这片海上战略要地。俄罗斯的国防部强调这是善意举措,并表示乌克兰以后不要再以俄罗斯完全控制黑海西北部地区而无法出口为由,来炒作粮食危机。
另外一个插曲是,叙利亚外交部在本周声明,承认了顿巴斯两个“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 这也让叙利亚成为除俄罗斯以外,首个承认顿巴斯两个“共和国”的外国政府。反过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很快就宣布与叙利亚断交了。
地缘争端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上的割裂。
在欧美似乎已经拿高通胀束手无策之际,七国集团在峰会上还试图达成一项协议:就是通过对俄罗斯油价设定上限,来防止俄罗斯从不断上涨的油价中获利。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称,七国集团领导人已经接近“原则上”同意对俄罗斯原油设定价格上限。其实根据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观测,全球油价从2月开始就一直维持在高位,所以虽然欧美的禁运的确让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总量降了不少,但营收却反而获得了提高。
高油价也让国家发改委有所动作。29号,发改委发布政策,如果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暂时不跟着往上调,政策先按两个月执行。对炼油企业来说,如果原油价格高过“天花板”,中央财政会对炼油企业给予阶段性价格补贴。
美油价格最近由于经济衰退的预期,所以又跌回去不少,不过在上半年仍然涨了41%。
最后,说完了整个6月。再往后看,未来的发展会怎样呢?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撰文表示,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NI超过13083美元,就算到达了高收入国家标准。中国距离这个定义只有4%的差距,是一个几乎注定会跨过的门槛。但总结过往经验,在跨过这道坎后的所有国家,从1987年算起,只有三分之一,之后还能继续保持增长。
他表示,最终会有五个维度,来决定一个经济体能否再上一层楼。这五个维度包括,与欧美的关系、反向得分的民粹主义、法治水平、研发与教育、对外开放。在这五个维度下又会细分到20多个指标。而且从各经济体跨过高收入门槛后15年的经济增速与得分来看,得分差异在最终增长上的体现是非常显著的——得分每低1分,经济增速就少0.4个百分点。
好了,这就是本周的《周五晚7点》。
以上绝大多数新闻内容、数据和评论。你都可以在财新网的文章里找到,正文下方,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链接。如果你对节目有什么建议,对内容有任何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在听完后,能够从迷雾当中,捋出一点属于自己的头绪,然后先过一个轻松愉悦的周末再说。
咱们下周再见。■
相关新闻:
·高善文:罕见悲观预期缓解 A股修复会持续较长时间
·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5% 下游利润边际改善
·6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升至50.2 供应链改善
·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 三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怎么分?
·彭文生:流动性拐点未到
·2022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3.4万亿元 已下达额度基本发行完毕
·万科郁亮:楼市触底,缓慢恢复
·广发证券沈明高: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高善文:中国两三年内将迈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刘元春:全球滞胀下,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如何破局
·外交部回应七国集团峰会涉华内容:他们没有资格代表全世界
·俄乌6月战况|普京称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与乌不同 乌克兰与叙利亚断交(更新中)
·土耳其松口有条件支持芬兰瑞典“入约” 或将在数月内走完流程
·G7集团欲对俄原油设置价格上限 操作可行性多大引议论
·发改委:如国际油价超130美元 国内汽柴油价暂不上调
·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新增清零 李强宣布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
·入境及国内防控放宽 旅游主要板块涨超7%
·民航市场逐步复苏 单日航班量连续突破1万班
·香港内地ETF互联互通7月4日启动
·GDR再添两家 首批“中瑞通”GDR或将7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