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周五晚7点》,带你速览本周大事件与大趋势。我是杨律。
先来看本周的国内经济情况。
5月份的CPI数据在今天发布,在全球大通胀的时代,中国这边维持得相对平稳。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下降了0.2%;PPI同比上涨6.4%,比4月的时候回落了1.6个百分点,降至2021年4月以来最低。
随着物流畅通,鲜菜大量上市,鲜菜价格下降了15%,不过猪肉上涨了5.2%。非食品中,油类没有意外的涨价了,线下服务类比如电影票、宾馆住宿,由于疫情,仍然有所下降。
在PPI上,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为8.1%,回落了2.2个百分点,是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
还有一些数据显示出修复的迹象。
5月份乘联会的数据在这周发布。相比4月104.2万的销量,5月份的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了135.4万辆。环比大增,不过同比仍然下降了16.9%,整体还是处在“疫后复苏”的阶段。再加上周各种减税和补贴政策一并出炉,预计6月份的汽车销量还会继续修复,持续走高。
海关总署这周发布了进出口数据,以美元计算的话,5月的出口数据比4月份大幅回升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同比增长16.9%;进口则从4月份的持平,变成了同比增长4.1%。这个表现,也远高于财新之前所进行调查的,经济学家们所预测的均值。
这其中,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增速最高,分别达到了25.9%和20.3%,对美国的增速也达到了15.7%。之前人们一直所担心的订单转移东南亚,虽然的确正在发生。但是在疫情开始缓解之后,因为总的外需仍然强劲,迅速带动了订单增长。所以5月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的反弹是最明显的。比如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在4月的时候接近零增长,5月就反弹了15.9%;比如箱包,出口同比大增了50.5%;还比如服装,增加了24.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周的国常会上,除了继续对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出要求外。也明确提到了外贸的事情,他表示,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
不过同样是政策频出,楼市这边的动静就小很多。
5月单月里,就有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调控政策,很多地方也开始放松限购限贷。根据融360的研报,在监测的42个重点城市中,从5月15号到20号这不到一星期里,就有20个城市把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到了4.4%。
不过,根据克而瑞研报里的数据,在2022年前五个月,百强房企的累计销售规模同比腰斩,下降52.3%,而且降幅仍在继续扩大。研究中心的副总经理杨科伟说,在贷款方面,下调房贷利率对商品房销售拉动效果并不明显,调整首付比例才是关键所在。可以参照的是,在2008年和2015年楼市低迷的时期,都是首付比政策一出,商品房销售便会出现逆转。但是,与当时不同的是,15年央行下调首付比时,居民的债务收入比刚刚超过30%,而现在已经来到了55%的高位。
不过杨科伟仍然预测,今年各地的限贷政策大概率还会继续调整,在二三四线城市,首付比例也可能会陆续下调。此外,“认贷不认房”的政策也有可能逐步推行。
从拿地的情况来看,房企似乎也信心稍微恢复了一些。在3月底的时候,上海因为疫情原因中止的地块出让活动,在5月底的时候重新恢复了,一口气放出了36宗地块。最终全部成交,成交额接近835亿,平均溢价率3.5%。36宗里有19宗地块是底价成交。不过这个成绩相比于之前出现了流拍现象的不少城市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
与其他城市类似的是,地方国企、央企、混合所有制企业,依然是这次上海拿地的主力军。比如中国铁建、招商蛇口、保利置业等等。
而对很多之前就已经陷入到危机中的房企而言,正在努力不让自己“倒在黎明前”。本周融创的债券持有人确认,融创在继自己4月份展期了一笔40亿元的境内公开债,并由孙宏斌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作为增信后,再次对一笔6月到期的境内私募债寻求展期。这笔债发行规模是23亿,票面利率7%。目前融创还在和债券持有人在沟通之中。
房地产似乎要在中国经济陷入泥潭之际,再度卸下枷锁,轻装上阵,一挽狂澜了。
不过,有学者提出了要警惕这一轮的房地产纠偏政策不要过于路径依赖。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肖立晟就撰文表示,在过去多次经济下行期内,决策层运用这种方法后都成功地企稳经济,因此产生了路径依赖。但是,本轮房地产衰退期,房地产销售刺激政策可能造成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可能带来房价的过快上涨与房地产投资修复不及预期的不利局面。建议适度刺激需求端,更着力在供应端上。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葛优18年前《天下无贼》里这句话,到了今天还在不断被验证。
在澳大利亚和英国都抛出了自己最大力度的全球抢人计划后,上海也发布了一个吸引人才的方法,文件叫做《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里面提到: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也在本周的一个强化科技创新激励专题推进会上表示,要强化创新成效与薪酬双对标,将激励资源特别是增量资源,向稀缺、关键岗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要打破科技人员薪酬待遇“天花板”。
不过,无论政策再怎么猛烈,正常运转的社会,流动的、健康的人群,仍然是一切的基础。
但是在上周疫情逐渐消散的状态下,本周新病例又有所抬头。周四的时候,北京社会面筛查发现了3名确诊阳性、5名初筛阳性,这8个人都是在三里屯里的一家酒吧发生了聚集性感染。北京文旅局也在当天宣布从当日下午起,全区各歌舞娱乐场所、网吧暂停营业。
在同一天,上海也查出来5例社会面新冠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一半行政区也即将开展全员核酸。
停不下来的核酸检测,也让一些检测机构钻了空子。从5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家核酸检测机构都因为涉嫌违法犯罪被查。本周里,国家层面又将监管延伸到产业链上游。在6月7号国家药监局发布的通知里,要求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实行“最严格的监管”,从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提出加强质量监管的要求。如果抽检不合格的话,企业就要直接暂停生产,直到省级药监部门复检合格之后,才能恢复生产。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已有20多家企业的37个核酸检测试剂获批上市。另外根据天眼查的数据,仅2021年,国内新增加的检测试剂相关企业就超210家,2022年前四个月增速大减,只新增加了4家。
接下来说一下本周的全球经济。
引领通胀的油价还在进一步升高,达到了3个月来新高的水平。高盛做出的最新判断是,油价会在现在的基础上,持续上涨约15%到第三季,然后在年底时有所回落。然后持续震荡到2023年的第二季度。
目前原油市场可以说是诡谲莫测,首先欧盟的禁令在年底前逐步加码,最终把欧盟进口俄油中的90%都给停掉,其次欧美的船运保险禁令也让俄罗斯的超级油轮不敢出航。俄罗斯作为全球三大“千万桶”级别的原油供应国之一,这些针对它的变量,都会在未来重新改写全球石油贸易的流向。在华泰期货6月的报告中说,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将会向东扩展,尤其是增加对印度、中国的石油出口,如果其他地区无法吸收等量的俄油,最终或许会倒逼俄罗斯削减原油产量。
这对俄罗斯来说自然是比较难受的事。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油气收入占到俄罗斯财政开支的45%,其中以石油收入为大头。而石油中,又有差不多一半出口到欧洲。
当然,欧盟自己也不好过。
在本周四,欧洲央行宣布了自己将在7月加息25个基点的决定,并且开始终止资产购买计划里的净购买。还表示,“高通胀是我们所有人的重大挑战。理事会将确保通胀在中期内回归到2%的目标。”虽然25个基点跟我们之前说过的加息相比,看上去并不算太高,但要知道,欧洲央行已经11年没有加过息。而且作为一直维持负利率的欧央行,在加息25个基点后,也仍然是-0.25%。当然,通胀持续,加息也将持续。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在之前表示过,可能会在第三季度末之前,彻底结束负利率时代。
在货币政策决定的同时,欧洲央行也上调了对通胀的预期,预计2022年通胀将达到6.8%,并预计2023年和2024年的整体通胀分别达到3.5%和2.1%。通胀的预期都在纷纷调高,经济增速的预期都在纷纷调低。世界银行也在本周,把2022年全球经济增幅预期下调至2.9%,4月份时的预期还是3.2%。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这周表示不背锅,他说,是西方国家多年以来错误的经济政策和制裁措施,导致了全球的通货膨胀。未来,俄罗斯将秉持继续深入国际合作的经济政策,但同时,对于俄罗斯来说,21世纪20年代将会是增强经济主权的时期。
在全世界央行都在高通胀的压力下选择加息的情况下,也有不走寻常路的领导。5月土耳其的CPI同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73.5%,但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却再次强调他笃信的“非正统”经济学,还表示要在如今14%的利率基础上,继续降息。
彭博的分析是,这和埃尔多安从政前在食品行业的经历有关。许多土耳其的食品公司都会通过大量借贷来支付运营费用,这使得借贷成本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加息更是会直接增厚企业的成本。所以,在埃尔多安看来,高利率势必会引起更高的价格。
不过埃尔多安的这套方法的确有其成效,在2020年土耳其就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正增长的国家之一,2021年的GDP增速更是达到了11%。不过目前土耳其的环比增速正在缩窄。
就像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制裁的纠结一样。本国情况不佳,也让更多国家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这周美国白宫发布声明,向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这四国的光伏电池组件进口关税,提供24个月的豁免期。以此来缓解美国组件短缺危机,避免项目推迟或暂停,确保美国清洁能源的目标实现。
而这些国家的光伏组件企业,主要都是中资企业。中信证券分析称,阶段性关税豁免的新措施,将使大量此类中资企业加快恢复对美国光伏组件出口。不过这个豁免只是暂时的,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说法,美国的调查仍将继续,两年后将根据调查结果实施相应措施。
最后再说几组公司信息相关的新闻。
国内游戏版号在4月恢复下发后,这周里迎来了第二批过审版号。不过头部的腾讯和网易在这波里都没有拿到。这批版号大多被中小企业拿到,相比大厂,版号更是决定他们生死的重要一环。比如在4月获得版号的《魔眼乱斗》《旺旺牧场》等游戏,运营公司网站现在已经无法访问或者变更了。
欧盟这周干了件大事儿,成为了世界上头个统一手机充电线接口的地区。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达成协议,到2024年秋天,欧盟所有手机、平板电脑和相机等将统一使用USB Type-C充电接口。欧盟在公告里说,每年扔掉和没使用过的充电器形成了1.1万吨电子垃圾,而新规落地后,更多的充电器将能重复使用。
比亚迪在本周公布消息,承认将向特斯拉提供电池。比亚迪是从2020年开始整合旗下的电池业务,成立了子公司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开始打破原有自产自销体系,转向外部供应。特斯拉是创业板头号权重股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根据年报里的信息,特斯拉2021年采购了130亿元的动力电池,占到总营收的10%。比亚迪介入竞争的消息也让宁德时代在盘中一度下跌了接近7%,最终在盘尾拉红。
比亚迪在这周里还超越了大众汽车集团,排名跃升至汽车行业的全球市值第三。在它前面的是丰田和特斯拉。而在这周最后一个交易日里,再次大涨了8%,在A股的总市值,首次突破了万亿。
好了,这就是本周的《周五晚7点》。
以上绝大多数新闻内容、数据和评论。你都可以在财新网的文章里找到,正文下方,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链接。如果你对节目有什么建议,对内容有任何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在听完后,能够从迷雾当中,捋出一点属于自己的头绪。然后先过个轻松愉悦的周末再说。
咱们下周再见。■
相关新闻:
· 5月CPI同比上涨2.1%略低于预期 PPI同比增速降至6.4%
· 车市疫后渐复苏 减税政策或保全年销量正增长
· 财新调查|5月CPI同比或微升至2.3% PPI同比增速或降至6.4%
· 财新调查|5月信贷需求或仍乏力 财政扩张有望支撑社融反弹
· 5月出口同比增长16.9% 大幅超出预期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常会: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 上海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收金834.7亿元 过半地块底价成交
· 楼市观察|改善型需求受关注 限贷政策调整空间几何?
· 警惕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刺激政策需打破路径依赖
· 融创14.4亿元私募债拟展期两年 正与持有人沟通
· 北京社会面筛查发现3名确诊、5名初筛阳性 三里屯酒吧现聚集性疫情
· 核酸检测迎来严监管 专家称无疫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是常态
· 新冠核酸试剂监管加码 产品抽检不合格即停产整改
· 欧央行预告7月加息25个基点 欧洲股市跌幅扩大
· 国际油价创三个月新高 供需紧张或致价格再度攀升
· 美国暂豁免东南亚光伏组件关税 或利好中国光伏企业
· 欧盟议会支持2035年禁售燃油车 仍待各成员国批准
· 埃尔多安不改降息执念 73%高通胀下土耳其里拉再临深渊
· 国产网游版号隔月发放 腾讯网易仍未获新版号
· 欧盟决定统一充电线端口 2024年秋所有手机都用USB Type-C
· 苹果发布新一代自研芯片 笔记本电脑借机涨价
· 比亚迪确认将向特斯拉供应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