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五晚7点

{{周五晚7点|LPR大概率将下调,楼市能一扫颓势吗?


Listen Later

【财新网】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周五晚7点》,带你速览本周大事件与大趋势。我是杨律。
【本期音频话题速览】
00:09 7月多项经济数据出炉,普遍低于预期
01:49 房价继续分化、继续下探
02:24 监管层计划推动房企担保性发债
03:22 17部委发文对多孩家庭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
04:36 央行“降息缩量”操作,即将调降的LPR会带来什么改变?
06:26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
07:16 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首提过度收紧可能
07:50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上半年创下历史最大亏损
08:22 腾讯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降幅达56%
10:30 法拉第未来二季度亏损同比扩大近170%,交付继续延期
11:50 秦刚: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这对台湾来说是最佳方案
12:34 明天控股有限公司、肖建华有关案件一审公开宣判
7月的多项经济数据在这周中陆续出炉,不过大多数都不及预期。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有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的同比增速都有所下滑,只有出口数据维持了增长。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主要带动点是电力、热力、燃气和水,这部分同比增长达到了9.5%,这个增速,与7月份的高温天气有直接关系。而制造业则拖累了整体数据,增速为2.7%,比上个月放缓了0.7个百分点。
相比工业,服务业的恢复则更滞后,7月的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比6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消费的数据也低于预期,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比6月要低0.4个百分点。
而在1到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里,三大类别当中,仍然是基建投资在发力增长,制造业增速同比有所下降。而房地产开发投资更是同比下降了6.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对房地产风险进行了解释,他说,尽管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房地产项目交付问题,但从全国来看,大部分施工期在两年以上、接近交付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仍然保持平稳,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另外,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4%,这个数据比6月微降了0.1个百分点,而且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但是,16到24岁的青年人群失业率,却再次刷新记录,来到了19.9%。
在复苏困难的时期,即便各地楼市限购措施不断地在松绑,但房价仍然在不断下探。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多达580次,同比上涨70%,创下调控政策数量的历史记录。不过从这周中,国家统计局最新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来看,前几个月的趋势仍然在继续延续:那就是一线微涨,二三线继续下跌,而且下跌城市的范围持续扩大。7月份的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价分别下跌了0.2%和0.3%,整体二手房价格下降的城市也从48个,增加到了51个。
楼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监管层也开始直接出手相助了,最近开始试图让国有企业,挑出一些示范房企,为它们的境内再融资提供担保,初定的对象会有六家以上,已经确定的有龙湖、金地、碧桂园、旭辉、新城和远洋。
这些试点企业,要拿出旗下相对足额的资产作为100%的抵押,然后在发行公司债或者资产证券化产品时,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提供直接担保。这个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央行主管,背后六大股东平均持有16.5%的股份,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银投等等。
不过虽然有担保保驾护航,一方面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房企而言,不一定能够再拿出足额的抵押物来。另一方面,在这一年的时间中,投资人的认购意愿都并不高。
与楼市政策相关的信息中,在这周二的时候,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里面提到,要对多孩家庭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等一揽子措施。其实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已经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这次相当于是为了落地细化那次文件的一个配套文件。在那之后,就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出台与多孩相挂钩的楼市政策。比如杭州,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限购区域内的住房套数可以增加一套;还比如东莞,符合二孩、三孩条件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鼓励生育与刺激房地产市场这两个需求都在变得越来越强烈,可以预想,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打包的政策会出台。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表示,目前出台相关政策的主要是二三线城市,未来不排除一线城市亦会跟进。
整体而言,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说,虽然现在各地松绑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市场信心仍然没有恢复,未来还需要更多类如降低房贷利率和烂尾楼盘活等等这样的政策。
而决定房贷利率的LPR,也在下周一就要揭晓了。 因为这周中,央行超预期的调降了MLF——也就是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分别为2.75%和2%。所以市场也预期,以MLF为定价基础的LPR,大概率也将随之下降。
不过央行在这次“降息”的同时,也进行了“缩量”,实际上回笼了2000亿的资金。
瑞银亚洲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一篇《7月经济增长放缓,政策支持须加码》的文章里分析说,虽然央行希望进一步降低实际融资成本,但鉴于现在信贷需求不足,所以下调政策利率对稳增长的效果可能有限。汪涛预计,下半年央行还可能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但更重要的是尽力提振信贷需求。最终第三季度GDP同比约为3%左右,但是到了四季度,全球经济会走弱,到时候增长势头就会放缓。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的判断则更悲观一些,他表示,“7月经济数据已经验证了下半年不会出现V型复苏。”而且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如果秋冬疫情反复引发各地静态管理,甚至冲击产业链,那么就将对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的冲击;如果到2022年底房地产销售还没有企稳,那么产生高达3到4个百分点的冲击;如果下半年外需放缓幅度超过预期,对经济的冲击也将超过1个百分点。
他还说,如果这三个情况中只出现一两个,也会对经济产生滚雪球式的影响。让未来三四个季度的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在低增长水平,甚至还会导致经济出现永久性伤疤。所谓的“永久性伤疤”包含两方面,一是企业部门的资本支出,二是消费和居民收入及就业等。
周二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深圳主持召开了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他说,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已基本下达,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加大财力下沉,保障基层“三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基层工资发放。
把视野投向全球,美国上周的CPI好不容易降下来了,英国这周发布的CPI同比涨幅又飙升到了10.1%,继续刷新40年来的新高。这也增大了英国央行在9月继续大幅加息的可能性,而在8月初的时候,英国央行才刚刚宣布了自己12月内的第六次加息。
美联储7月纪要也在这周发布,通胀仍然是委员会的重要目标,需要采取政策来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和价格稳定。不过在表明对抗通胀的决心外,这次的纪要里还提到,在未来评估政策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后,可能会放慢政策加息的步伐。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先前的收紧政策立场中,可能存在过度收紧,超出了恢复价格稳定所必需的程度。
这一番表态,也再度让市场下调了对9月加息程度的预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不怕形式好也不怕形式坏,就怕变幻莫测的数据与不断摇摆的政策预期。在软银两个星期前,交出自己巨亏3.16万亿日元的季度财报后,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也在上半年录得了自己有史以来的最大亏损——1740亿美元,亏损了14.4%。在这个基金的组合中,其中只有在能源上面的投资赚了13%。而栽跟头的地方与软银一样,在科技行业上的投资亏了28%。
作为中国大陆市值最高的公司——腾讯,在本周交出的二季度财报中,也表现出了低迷的业绩。营收第一次出现了同比下跌,直降3%。净利润更是交出了186亿元的成绩,同比降幅扩大到了56%。
腾讯的游戏业务,虽然在过去的四批版号当中,一个都没过审。但老游戏的吸金能力还是保持住了,包括游戏充值在内的增值服务营收依然高达716亿元,占比53%,整体只微降了0.46%。最掉链子的是广告业务,其中腾讯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减少了18.37%。而由于腾讯视频和腾讯新闻广告收入下滑,媒体广告收入则出现了25%的降幅。
不过在这次财报当中,腾讯也表示出了视频号的成长与潜在的变现能力。视频号目前用户的使用时长,已经超过朋友圈用户使用时长的80%,视频播放量的同比增长也超过200%,并开始在视频号里支持信息流广告。
金融科技业务方面,虽然是腾讯这次唯一同比增长的板块,但增速只有0.75%。可以对比的一个数据是,在2021财年,腾讯的这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为34%。
而通过这次的财报,我们也可以看到腾讯这段时间一直在进行的裁员,具体减掉了多少。截至二季度末,腾讯共有11.0715万名雇员,比上季度减少了5498人。
与腾讯相比,餐饮行业的答卷则显得更没有任何意外。在2021年上半年,还能录得净利润9650万元的海底捞,在这周发布了亏损2.25亿元至2.97亿元的盈利预警。这也是杨利娟接任张勇CEO后交出的第一份财报。不过由于海底捞从21年底开始实施的对高速拓店的纠偏计划——啄木鸟计划,仍然还在进行当中,所以这亏损中,包含了一半以上的一次性损失。
另一家连锁火锅集团呷哺呷哺的亏损也在扩大,从2021年上半年的亏损0.47亿元增加到净亏损2.7亿至2.9亿元。呷哺呷哺还表示,自己的门店分布在中国116个城市,其中有92个城市受疫情影响,占比接近80%。
以上这些企业的财报亏损,你听了后会觉得他们业绩陷入低迷。下面这家企业的财报亏损,你则会觉得诶他们怎么还能继续亏损?
由贾跃亭创立的电动汽车企业法拉第未来,也在本周公布了自己的二季度财报,净亏损1.42亿美元,同比增加接近170%。原因是“公司重新聘请供应商,采购了大量设计和测试服务,以推进FF 91的研发”。
即便如此,车也仍然没能量产出来。公司表示,要实现首款车型FF 91的量产,需要在7月到年底这段时间,再用3.68亿美元,但是截至8月9号,公司账上现金仅剩了5220万美元。很快就需要新的注资。
其实在去年12月的时候,法拉第未来CFO曾经说过,FF 91项目的资金充足,2022年7月便量产可期。而再往回追溯,FF 91的理论面世时间是在2018年,此后每一年都在被预告一个下一年的交付时间。就这样转眼已经快步入了第五个年头。
即便如此,截至6月30号,法拉第未来仍然获得了399张订单。
本周驻美大使秦刚在华盛顿接受了包括路透社、美联社、彭博社等诸多主流媒体的采访。其间《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提问说,秦大使曾经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表示要争取和平统一,这方面进展如何?还问到,“为什么台湾人压倒性地表示他们不想回归?”
秦刚回答说,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我们不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实现统一以后,我们提出实行“一国两制”。这对台湾来说是最佳方案。“一国两制”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构想,充分考虑了台湾的现实,也有利于台湾长期稳定繁荣。“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具包容性的方案,是一个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赢的方案。
本周五,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明天系和肖建华有关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
经过审查,明天控股和肖建华在2010年以来的7年间,以实际控制的多家公司作为融资和担保主体,通过发售各种信托、保险、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共计人民币3116亿余元。而在包商银行的运作中,肖建华操纵银行对明天控股的虚假融资项目不开展实质审核。通过直接或间接购买信托、资管计划的方式将存款、理财资金等银行客户资金及受托财产,转移到明天控股支配使用,这部分的价值,共计人民币1486亿余元。
除此之外,明天控股和肖建华行贿的股份、房产、现金等财物,加起来折合人民币就高达6.8亿元。
最终,法院对被告单位明天控股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罚金人民币550.3亿元;对被告人肖建华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50万元。
好了,这就是本周的《周五晚7点》。
以上绝大多数新闻内容、数据和评论。你都可以在财新网的文章里找到,正文下方,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链接。如果你对节目有什么建议,对内容有任何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在听完后,能够从迷雾当中,捋出一点属于自己的头绪,然后先过一个轻松愉悦的周末再说。
咱们下周再见。■
相关新闻:
·7月消费同比增长2.7% 超预期放缓
·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4% 青年人失业率19.9%创新高
·1—7月投资同比增长5.7% 低于市场预期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3.8% 低于市场预期
·7月经济增长指标普遍低于预期 修复进程为何放缓?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
·大摩邢自强:下半年经济增速或低于正常水平 避免经济出现永久性经济伤疤
·全国楼市继续探底 房价下跌城市增加
·监管层与六家试点房企沟通 计划推动房企担保性发债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放缓,短期仍将处低位
·受MLF和逆回购“降息”影响 中短端利率有望筑底
·7月经济增长放缓,政策支持须加码
·17部门发文支持生育 要求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社保基金2021年收益率4.27% 跑输上证指数
·全球“比丑时代”,能熬才活的久
·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 首次提出过度收紧的可能性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上半年亏近15% 仅有能源板块正收益
·秦刚:统一后台湾现在的政治制度可以保留 “两制”本身就是民主
·明天控股有限公司、肖建华有关案件一审公开宣判
·腾讯Q2净利润降56% 微信视频号开启广告变现
·受腾讯清仓持股传言影响 美团一日跌去千亿市值
·疫情冲击火锅赛道 海底捞上半年业绩继续亏损
·FF91交付时间再延期 法拉第未来二季度亏损同比扩大近170%
·游客滞留西藏11天 当地核酸检测能力艰难应对疫情
·义乌解除大部分区域静默管理 8月货运单量环比骤降六成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财新周五晚7点By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