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五晚7点

{{周五晚7点|美联储暴力加息拖垮欧美股市,A股缘何能走出独立行情?


Listen Later

【财新网】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周五晚7点》,带你速览本周大事件与大趋势。我是杨律。
· 美联储28年后再次加息75基点,重挫欧美股市后将怎样影响全球? (00:08)
本周最大的财经新闻,莫过于美联储又加息了。而且是在过去28年以来,第一次加息75个基点。将利率区间从0.75%至1%,直接提到了1.5%到1.75%。
要知道在5月份加息50基点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时还说,“美联储目前不会积极考虑单次75个基点的加息节奏。”而让他这么快就反悔的,正是来自于高居不下的通胀压力。在最新发布的5月份数据中,CPI同比上涨了8.6%,高于预期,也是1981年12月以来的新高,同时还是美国CPI连续第六个月突破7%。前财长萨默斯还写了一篇论文,说到,如果把现在CPI统计方法和各项权重跟以前的变化也考虑进去的话,如今的通胀状况,已经接近了当年CPI最高到达14.8%的70年代大通胀时期。
总之,基于这些数据,这次75个基点的加息,大致也已经消化在了预期之中。
而美国股市、债市和美元指数,居然也在货币政策会议结束之后,走出了降息的效果。三大股指都涨了至少1%,美债和美元指数则纷纷下跌。
“这次75基点属于不寻常的大幅加息,我不希望这成为常态”。市场短暂的乐观,正是来自于鲍威尔说的这段话。这样的鸽派表态,似乎是把激进降息所带来的市场预期,往回扳了一点。不过市场在第二天就琢磨过来了,欧美债市接连崩塌,跌幅最小的道琼斯跌了3.25%,跌幅最高的纳指跌了4.02%。
如果回头看28年前上一次的大幅度加息,1994年在高通胀中,全年一共加息了250个基点。但是当时的基础是,93年四季度的GDP增速是7.7%,在加息周期中实现软着陆后的94年,GDP增速也达到了4%。这次美联储在激进加息后,不仅继续调高了通胀预期,也把2022年的经济增速从之前的2.8%,进一步下调到了1.7%。那么这一次美国经济能平安着陆吗?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的文章《“软着陆”梦未央》里说,美联储如果为了抑制通胀而采取激进加息举措,可能会提早触发金融风险、继而引发经济衰退。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的文章,《美联储抗通胀的经济代价有多大?》则说,美联储加快了加息步伐,会导致房地产销售走弱、失业率反弹、制造业投资变差、居民消费低迷。这四个影响,会成为美国经济的衰退杀手。
这对我们的影响会是什么?回看2008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爆发一样,美国也是在闸门大开数年后,才进入到了新一轮加息周期之中。而当时强势的美元,也引发了大量国际资金流出新兴市场。在2015年12月美联储宣布第一轮加息后,加剧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并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份才有所反弹。而15年的A股就更不用说了,在美联储加息前,从最高接近5400点跌下来,在3800点左右震荡。加息之后,到了第二年的1月份,已经进一步地跌到了2800点左右。
不过如今多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局势比那时还要更复杂。而A股现在也习惯性地走出独立行情。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无视昨夜欧美股市的大跌,今日三大股指齐涨,创业板更是涨了接近3%。
 ·加速重塑的竞合关系 (03:31)
美国国会两院两党的议员在本周达成一个新法案,将管制美国的对外投资,以此来保护美国供应链“不受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一个跨部门形成的委员会,如果觉得美国公司在海外投资会造成风险,那么就可以建议总统暂停这笔投资。
这个名为“国家关键能力委员会”里的委员,包含了包括美国贸易代表、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部长、美国国务卿等等。
这个法案目前有很多实施细节仍然有待确定,不过如果以之前提案为标准,那么在过去20年里,有43%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都将会遭到审查。
上面说的这个法案,属于长达两千多页、很大程度上针对中国的“两党创新法案”里的一部分。而这个针对性更强、覆盖性更广的“两党创新法案”,也已经进入到了最终阶段,参众议院已经各自敲定了自己的版本,正在调和出一份终版。里面包括了禁止政府购买中国无人机、禁止政府设备下载TikTok、增加对华出口管制等内容。
升级对华政策早就成了美国战略中的定数。不过介于现在美国自身的情况,有些口子也正在松动。本周,美国白宫发言人皮埃尔承认,拜登和他的内阁,目前正在就减免部分对华加征关税的问题上进行研判。她还说到,拜登政府“从一开始就认为,特朗普政府施加的一些关税是不负责任的,对美国的经济或国家安全无益,反而加重了美国家庭和企业的成本”。而在这之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也都在主张,可以取消所谓“战略性不高”的部分关税。
在本周一的时候,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也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了会晤。杨洁篪提到,美方执意加大对华全方位遏制打压,这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面临的问题,反而致使中美关系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极大损害了两国在双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局面不符合中美双方和世界各国的利益。
此外,他还提到,台湾问题事关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处理不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美方不要有任何误判和幻想,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必须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12号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表述。他在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说,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一定会不惜一战、不惜代价,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军队的决心意志和强大能力。
世界局势随着现在许多标志事件的发生,无疑正在加速重塑。周四的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肖尔茨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乘坐乌克兰安排的夜间专列抵达了基辅,以此来表达欧洲与乌克兰的团结。这也是三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首次出访基辅。
在周三的时候,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了电话,习近平表示,中方愿同俄方继续在涉及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密切两国战略协作。
另外一则和俄乌相关的消息是,撤出俄罗斯的麦当劳店铺,迎来了他们改头换面后的正式开业,由麦当劳改名叫“美味,就是这样”,首批开业14家,不过将不再售卖像巨无霸这样的麦当劳标志性产品。
· 国内经济边际修复,但仍有数据埋下了隐忧 (06:51)
来关注一下国内的经济情况。
国家统计局在本周公布了一组数据,仍然延续了之前的势头,大体上呈现了正在修复,但是没有完全复苏的态势。
其中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转正,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0.7%,比4月的时候,回升了3.6个百分点。617个产品里,有256种价格同比增长。消费数据上,同比下降6.7%,不过降幅收窄了4.4个百分点。具体到品类上,仍然呈现出食品、药品等必需品增速加快、可选消费与升级类消费仍然低迷的态势。
这两组数据中,由于汽车相关的政策力度很大,所以汽车产量和销量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另一个政策密集出台的房地产领域,数据上并没有看出有势头上的扭转。
在1到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上,累计同比增长了6.2%,这个数据比1到4月有所回落。不过5月环比由负转正,从4月的下降0.85%,转为上涨0.72%。但是这其中房地产的投资累计同比降幅仍然在扩大。同样的数据也体现在消费上,5月的建筑及装潢材料消费同比下降了7.8%,家具类消费同比降幅为12.2%。
房地产没能撑起大旗,5月份投资数据的环比转正,还是主要靠的基建与制造业。光5月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就再度攀升到了6300亿元,这个数据大幅高于2021年的同期。
房价如何了呢?
我们来看看5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都呈现出来一线微涨,二三线微跌的情况。二手房的价格更接近市场的真实情况,可以看出来三线城市的房价跌幅有所扩大,而且价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3个,达到了53个。
房地产市场不见起色,房企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等了,年内第二轮的偿债高峰马上就要到来。据市场机构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 6月至7月,200家核心房企境内外债务到期规模约1755亿元,约占下半年到期量的61%。其中又以民企的偿债压力最大,占到了这两个月到期债务规模的67%。而这其中还有企业已经提出了二次展期。比如世茂集团,1月中旬将旗下一笔债务展期了一年,要在1年中分四次兑付。但是在按期支付第一笔本息后,世茂集团再次向投资人提出将剩下三期分别再展期半年。这种情况,其实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没有恢复。
在房地产市场还远谈不上回暖的情况下,房企债务二次展期的情况可能还会继续蔓延。
另外一组数据是,之前引起广泛关注的青年失业率再次提升。根据统计局数据,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2个百分点到5.9%。但是其中16到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进一步上升0.2个百分点,到了18.4%,再次刷新2018年有这项数据以来的新高。
就业市场不好,那超过千万的毕业大军都去了哪里呢?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里的调查,近两年的应届本科生去读研的比例在持续上升。到了2021界读研比例已经到了17.2%。另外还有一大部分选择去考公。2022年的“国考”总报名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00多万,比2018年增加了28%。而2021届待就业本科生除正在找工作的外,剩下的一半都在准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录考试,这个数字,相比2017届翻了一倍。
在上周末的一场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就说到了现在的就业市场问题。他说,现在是国企改革时期后的一个新就业困难时期,但是那时面临的是总量问题,现在则是结构性矛盾。从数据上来看,目前求人倍率已经接近2左右,也就是说每一个想就业的人,都能对应到接近2个就业岗位。但是很多时候无法真正实现匹配。
他总结说,“现在看来疫情已经不是一个短期的冲击问题了,很可能加剧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从而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
· 疫情未止,健康码却先遭滥用 (10:58)
最后再说几条本周的其他重点新闻。
上周提到的三里屯天堂酒吧的聚集性感染病例,成为了新一轮北京疫情的“放大器”,相关的感染病例已经达到了327例。北京也在把三里屯商圈的74家酒吧全部关闭,并停止餐馆堂食后,又启动了全市相关文旅场所的大排查、大检查。重点对象是酒吧、夜店、茶楼、网咖、儿童游乐场等等。
总是难以消退的疫情,成为了人们无奈接受的生活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下,健康码已经成为了大家为了配合防疫,通过让渡一部分自己隐私与权利来维持生活正常运转的必备品。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健康码却被一些拥有权限的人另作他用。
在四月中旬,河南部分村镇银行发生了取款异常的现象。然而,具体的偿付问题还没能解决,相关的储户却先被河南健康码给名正言顺的拦住了。相关储户会在达到河南,并扫码后,自己的绿码就会变成一个红码。如果是在外地、并未到访或根本没有计划到访河南的储户,哪怕你远在天边,在扫描相关二维码后,也一样会收获同样的惊喜。
用健康码来拦截一个群体,同样的招数也套用到了郑州一些楼盘维权业主的头上。郑州楼盘融创中原大观,原定在2022年的7月和12月分批交付,但是在去年的11月就已经停工。而其中许多曾经对此进行过投诉的业主,都发现自己的健康码突然转红了。
事情发酵之后,从14号的11点之后,储户数天来被莫名转红的健康码开始批量地由红转绿。而一些申诉过的业主的二维码,也最终变回了绿色。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表示,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第66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4条,相关公职人员涉嫌涉及《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罪,应该向监察委举报,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
而除了明面上的法律问题,河南的这种肆意滥用,更会影响人们对整个防疫行为,乃至所有涉及到让渡个人信息要求的信任度。
唐山打人案后,引发了无数实名举报的连锁反应。人们对恶势力的愤怒,借机形成一股新的力量,让人们敢于站在阳光底下,去重新掀开那些藏污纳垢的盖子。这的确是一个挖掘地方是否存在包庇,是否涉黑的契机。但更需要反思的是,人们为什么需要等一个势头,才能有机会、有胆量把这些话,通过举着身份证、对着摄像头,在互联网上对着网友们说出来。如果等不到这个势头,或者这个势头很快过去了呢?
目前案件已经进行异地管辖,而最高检也开会发声,表态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从严惩治。我们也将会持续关注下去。
好了,这就是本周的《周五晚7点》。
以上绝大多数新闻内容、数据和评论。你都可以在财新网的文章里找到,正文下方,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链接。如果你对节目有什么建议,对内容有任何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在听完后,能够从迷雾当中,捋出一点属于自己的头绪。
咱们下周再见。■
相关新闻:
· 鲍威尔讲话翌日纳指再跌4% 如何加息才能降服通胀
· 如期加息75个基点 鲍威尔鸽派信息令美股大涨
· 8.6%!美国5月CPI再创新高,三大股指期货应声跳水
· 美前财长萨默斯:美国通胀已与70年代接近
· 美联储加息预期抬升国债收益率 中美利差“倒挂”加剧
· 美联储28年来最大加息,抗通胀的经济代价有多大
· 5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2.5% 剔除退税因素下降5.7%
· 5月消费同比降幅收窄至6.7% 环比微幅转正
·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转正 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
· 1—5月投资同比增长6.2% 好于市场预期
· 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回落近14个百分点
· 楼市仍未见回暖迹象 二手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增加
· 国常会: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 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 5月经济边际修复 二季度能否实现正增长?
· 国办发文厘清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 强化省级财政事权
· 青年失业率为何创新高?学者探讨结构性矛盾
· 报告:半数待就业毕业生正备战考公
· 年内又一偿债高峰期临近 房企如何应对境内债展期
· 汪涛:5月经济增长温和反弹,是否可以持续
· 钟正生:复苏未竟
· 白宫证实正在研究减免部分对华加征关税方案 减免范围仍在拉锯
·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企业对外投资 对中国影响几何?
· 习近平同普京通电话:中方愿同俄方推动双边务实合作行稳致远
· 杨洁篪会晤沙利文:台湾问题处理不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 美方不要有任何误判和幻想
· 国防部长魏凤和:如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一定会不惜一战、不惜代价
· 麦当劳餐厅在俄罗斯出售后更名重张 将不再贩卖巨无霸等标志性产品
·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背后:陈继志和他的江苏戴南朋友圈
· 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健康码被赋红码风波始末
· 郑州楼盘维权业主健康码变红 承诺非村镇银行储户后又转绿
· App迎来强监管 新规定要求用户实名注册
· 北京三里屯餐厅停止堂食 74家酒吧全部关停
· 天堂超市聚集性疫情达327例 全市开展公共场所防疫大检查
· 6月15日上海新增新冠16例 社会面发现2例确诊病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财新周五晚7点By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