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周五晚7点》,在大事件中看见大趋势。我是杨律。
先综述一下本周新冠疫情方面的最新变化。
在步入防疫新阶段,各地紧接着都迎来了一波疫情高峰的冲击后。国家卫健委在14号的时候,公布了13号全国新增病例2249例,同时也宣布,因为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所以从14号起也将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同样成为历史的,还有已经运行了34个月的“通信行程卡”。官方公众号宣布,将在12月13号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根据财新报道中的信息,相关的用户数据都会被彻底删除。另外就是方舱医院也开始陆续关停,部分转成之前提到过的亚定点医院。
而从大多数人的视角,目前不是正在与阳性症状斗争,就是看着周围的人在与阳性症状斗争。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与接受到信息都不太一样,有人对这个病轻描淡写,有人则觉得十分严重。
钟南山本周在一个直播讲座上表示,奥密克戎感染部位主要在上呼吸道,病死率降低到了0.1%,相当于季节型流感的病死率。“可以理解为,得了奥密克戎就像打了一次疫苗,形成一次自然免疫。”他认为,奥密克戎感染不再适合称为新冠肺炎,而应该被称为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新冠感冒。
他同时还辟谣了之前广泛流传的病毒“北强南弱”的说法,他说,北京、保定等地流行的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广州、重庆等地主要流行的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总体来看,这两种毒株没有明显的差异。
张文宏表示,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要整体度过这次疫情,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建议这段时间内不要去跳广场舞、搓麻将、聚集聊天。
在入境方面,香港在这周几乎全部取消了实施超过两年的入境检疫措施,入境的人不会再获得“黄码”,香港市民进入餐厅、超市等场所也不再需要扫码。
内地暂时还没有公布进一步的优化,目前仍然延续“二十条”里的“5+3”,但显然已经与现在的防疫整体思路不匹配了,相信进一步优化也只是时间问题。
高盛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内地如果恢复与海外“通关”,就可以显著提振国际旅游、货物进口,利好亚洲区内经济体。其中,香港GDP有望因此提升7.6%,成为区内最大受益者。其次是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能够因中国开放而受益,可以因此获得2.9%、1.2%和0.7%的GDP提升。
不过这些,仍然是写在未来的预期。
从当下来看,中国经济仍然还未呈现出反弹的迹象,在本周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均不及预期。根据央行在周一公布的数据,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的1.27万亿元同比少增了596亿元。从结构来看,在政策支持下,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增长,不过短期贷款和居民贷款仍然乏力。
而房地产仍然还在下行,11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跌幅扩大到了24.8%,为8月以来最大降幅。不过由于之前各种政策接连出台,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银企密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个月的对公房地产贷款有所恢复。
同时房企的融资渠道也在进一步打开,除了国内的“三箭齐发”外,之前节目中咱们提过,在2021年因为大量违约,房企海外融资已经面临着很大困难。但伴随着房企境内外融资环境松绑之后,这个渠道也逐渐打开。这周来自龙湖集团的房企首单“内保外贷”落地,获得了中国银行的7亿元离岸贷款。
所谓“内保外贷”,就是境内银行作为担保人为境内企业的境外下属公司提供跨境担保,以此房企就可以获得境外银行的贷款。
不过房价方面,10月份是八年来第一次出现: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全面环比下降的情况,而11月的数据则延续了这样的势头,房价仍在进一步的探底。
本周内还有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全部回落到年内低位,仅仅好于上海疫情暴发的四五月;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5.3%,创年内最低;还有一个我们上周说过的出口数据,在11月同比下降到了-8.7%。
11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和10月比上升0.2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11月疫情集中在一线城市,所以如果看31个大城市城镇的失业率,就能发现升高了0.7个百分点,达到了6.7%,只好于今年5月份的数据。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11月是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关键转折点,但真正全面落实是在12月7日“新十条”颁布之后。所以经济运行数据不佳,但是反应预期的资本市场开始反弹。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他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
如今国内放松疫情管控初始,多项经济数据持续下降,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在熟悉的剧情中,我们已经走上了另一个周期的开端。而在这个周期里,后来因为经济刺激政策和俄乌战争,最终通过不断加息来对抗通胀的美国,如今已经逐渐开始放缓加息步伐。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也能给我们未来两年提供一定的参考,可以看看美国那边最新的11月数据。
美国11月CPI数据同比增长7.1%,再度超预期降低,也同样是年内的新低。住房价格仍然占比最大,同比增长7.1%,不过能源和核心商品价格都有了显著的降低,一定程度缓解了通胀的压力。
紧接着,在稍晚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决定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提高至4.25%—4.50%。相比这个完全在预期内的加息幅度,市场还是把目光投在了未来的路径上。虽然通胀数据有所下降,但是鲍威尔显然并不满足,仍然强调美联储的通胀目标就是要达到2%,并且表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美国通胀压力已明显缓解。他还明确说,加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点阵图来看,美联储可能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以上的水平,超过美联储在9月时的预测。而最新的预测是,到2024年和2025年则将分别降至4.1%和3.1%,这也略高于此前预测的3.9%和2.9%。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分析称,鲍威尔认为现在讨论加息转向或者降息没有实质意义。这反映了联储充分吸取了1981年 “沃尔克时刻”的政策教训,即在通胀未能实质性回落至目标区间前,绝不放松加息预期。所以现在讨论加息转向为时过早,2023年联储政策目标将发生转移,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使用将更加集中于如何避免美国经济“硬着陆”。
紧接着,欧洲央行也跟随美联储脚步,宣布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不过欧央行行长拉加德也像鲍威尔一样,多次重申了鹰派立场,她说,我们没有转向,也并未动摇,将比美联储走得更远,欧洲央行将在一段时期内多次加息50个基点。英国央行也在周四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利率推升至3.5%,创下14年新高。
本周四,一直悬在中概股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暂时消失了。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鉴于2022年9月至11月在中国香港开展的中概股审计检查工作的流程符合既定标准,已在当日投票撤销了2021年作出的,关于无法检查或调查中概股会计师事务的判定。
在美国2020年《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规定当中,如果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三年无法检查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事务所,那么这个公司的股票就会被禁止在美国交易所交易。所以这个最新的决定,也意味着三年合规时钟被重置。中概股也就此暂时脱离了退市风险。
证监会在周五的回应中表示,实践证明只要双方秉持相互尊重、专业务实的合作精神,一定能够找到一条符合各自法律和监管要求的可行合作路径。
不过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再次扩大对华科技出口管制将36家中国芯片公司和研发机构纳入“实体清单”,包括先进存储芯片公司长江存储、芯片设备公司上海微电、AI芯片公司寒武纪等。
这36家中还有21家被实施了“外国直接产品准则”,这和当年对华为的制裁如出一辙。也就是无论在哪里生产,只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美国政府管控的软件,或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美国管控的设备,都将属于被约束的范围内。华为当年也是因此无法使用台积电先进芯片,并且和高通、微软等美国厂商的交易也只能局限在4G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导致最终5G手机业务线折戟。
而对于这一波的新制裁,2个月前美国设置的三条红线,恰好卡在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厂商已量产的最先进工艺上,一名半导体投资人表示,“中芯国际、长鑫存储、长江存储最受冲击,它们可能会被卡在现有水平上,难以向更先进工艺迈进。”
本周还有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新闻。
美国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宣布首次实现了核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这个实验是通过一个点火装置来实现的,由一个包含192束激光的巨型激光阵列,瞄准一个里面有着氢燃料的圆柱体,发射X射线后,实现“点火”和核聚变。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核聚变反应产生了约2.5兆焦耳的能量,而启动反应的激光能量为2.1兆焦耳,增益为1.2。以更少的能量产生更多的能量,相当于点石成金的本领。再加上核聚变本身的生产过程也十分安全和清洁,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是一个足以颠覆当前世界的科技。
不过这距离变成真正源源不断的能源还有距离,因为激光器如果要产生2兆焦耳的激光,本身还需要超过300兆焦耳的电力才行。另外这个用于实验的设备,平均一周只能发射十次。商用的话则需要每秒射出10次左右。
这个国家实验室的主任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距离实际可用的可控核聚变,可能需要几十年,但会少于50年。
最后再补充两条有趣的新闻。
在香港11月份发表了关于欢迎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后,在这周又要推出自己的首批虚拟货币ETF。两只由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ETF,分别为比特币和以太币的ETF,投资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的期货,上市价格为每单位7.75港元,每手交易为100股,也就是说,最低的投资门槛只有差不多780港元,让散户也很容易参与进来。
不过,在血雨腥风的虚拟货币市场,甚至全球第二大虚拟货币平台FTX都刚刚才破产的时机推出ETF,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故事,也只能交给时间来评说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期货市场交易的是合约,并不享有虚拟资产。另外就是在香港上市的虚拟资产ETF遵循港交所的交易时间,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7x24小时运作,所以这中间存在着“跳空”风险。
马斯克在收购了推特之后,制造出了无数多的财经新闻与娱乐新闻。
而另一边,特斯拉的投资者们也担心他分出了过多的心思在其他公司身上。实际上,马斯克在这周中又出售了2200万股特斯拉的股票,共计价值接近35.8亿美元。特斯拉股价在今年一年当中就跌去了55%,距离2021年11月的高点跌去了62%。
同时马斯克也在这周丢掉了自己世界首富的位置,被LVMH的董事长伯纳德超越。
不过这些都无法阻挡马斯克投身到他的推特事业上去。
这周当中,马斯克又转发了一系列推文,公开推特高层内部沟通信息:曝光推特限流部分账号的“影子禁令”,还公开了美国总统特朗普账号被封前后,推特和FBI的私下沟通。还应FBI要求,处理了很多关于质疑2020年大选结果造假的帖子。
马斯克在10月27号接手推特时发布公开信称,拥有一个共同的数字城市广场对文明的未来至关重要,在这个广场上,各种各样的信仰可以在不诉诸暴力的情况下以健康的方式进行辩论。他同时也强调,并不希望推特变为一个人人自由的“地狱”,在那里什么都可以说而不负责任。
好了,这就是本周的《周五晚7点》。
以上绝大多数新闻内容、数据和评论。你都可以在财新网的文章里找到,正文下方,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链接。如果你对节目有什么建议,对内容有任何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在听完后,能够从迷雾当中,捋出一点属于自己的头绪,然后先过个轻松愉悦的周末再说。
保持乐观,咱们下周再见。■
相关新闻:
·12月13日新增本土2249例 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通信行程卡将下线 相关用户数据彻底删除
·广州方舱医院陆续关停 部分转为亚定点医院
·赴澳门接种mRNA疫苗需求大增 复星筹划第二个自费接种点
·国家邮政局:督促各企业加紧调派京外力量驰援北京
·香港全面放开入境人士限制 “黄码”和出行记录成历史
·高盛:内地重新开放 香港GDP有望提振7.6%|星港钱潮
·11月经济数据再探底 后续走势如何
·11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7% 大城市失业率创年内次高
·11月消费同比下降5.9% 降幅超预期
·居民贷款和企业发债疲弱 11月金融数据略低于预期
·房企内保外贷松绑后首单落地 龙湖获中行7亿元贷款
·富力地产董事长张力被指行贿旧金山官员 近期在伦敦被捕
·香港首批虚拟货币期货ETF即将上市|星港钱潮
·三部门强化监管AI换脸等新技术 要求突出标识避免混淆
·信托业盈利能力继续承压 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各降二三成
·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 终端利率则指向更高
·美核聚变实验实现净增益 距离能源替代还有多远?
·美能源部将宣布重大突破 可控核聚变实现净能量增益
·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寒武纪等36家公司被美纳入“实体清单”
·中概股退市警报暂解 美PCAOB认可审计检查流程 中方表示欢迎专业务实合作
·中阿将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经贸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被批炒高房价和买卖欧盟旅居权,葡萄牙拟废止“黄金签证”投资移民渠道
·马斯克公开“推特密档” 曝光“灰色封禁”体制
·蒙古国连续三天爆发民众抗议 示威者试图冲击政府大厦“国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