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聆听完整节目,请关注坚持读微信公号:jianchidu。
《童“年”》
文 / 蓝雨
主播 / 奶茶
编辑制作 / 坚持读
说起年, 总会有很多很多的话题。 如果让我们用一个或几个词来形容年, 你会想到什么呢? 你肯定会说:这可多了, 一两个词哪说的完呀! 对啊,不同的年龄段对“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小孩子们盼过年, 过年会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好玩儿的,还会有新衣服,更重要的是,过年会有压岁钱!想想都是幸福的。可大人们呢?怕!怕过年!
小时候,我总是不懂,不懂大人们为什么怕过年。过年,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从一入冬,妈妈就要开始给我们姐弟四个准备新鞋子了。那时候的新鞋子可不是去商场,鞋店买来的,是妈妈一针一针纳出来的“千层底”。要做四双的啊!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我们姐弟就都钻被窝了,就见妈妈拿出鞋底儿和麻绳儿坐在炕上开始了一针一针的工程。看着妈妈熟练的动作和渐渐完成的“作品”,我们姐弟总会有一个偷偷的窃喜,还不时的向姐姐弟弟们炫耀:这双是我的, 过年时候穿。 那种喜悦,和真的过年那天穿在脚上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而妈妈,在那儿一言不发,还在一针一针地穿梭着……
眼看进腊月了,妈妈又要轮流带我们去赶集买新衣服。为什么轮流?一次买了不更省事儿吗?因为,……“妈妈今天没带那么多钱”……似乎,我懂了……
过了月半,妈妈就要摘个吉日扫房子了。好像就是看个三,六,九儿。这天,比平时要起得早一些,吃过早饭,就开始行动了。妈妈先让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去。 被子,炕席都搬出去,大的东西,像电视什么的,由爸爸负责。 小件的东西特别多,那时候也不知道家里怎么就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桌子上的瓶瓶罐罐一大堆,什么都舍不得扔,一件一件的往外拿,厨房里的东西也是。这时候,妈妈和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扫除用的工具—一根长长的杆子,绑上一把新笤帚。开始扫除了,我们就在外边等。妈妈扫的很仔细,犄角旮旯,边边沿沿,一点儿都不放过,而且还要扫两遍。先扫一遍大的灰尘,等扬起的灰尘落定后再细致的打扫第二遍。妈妈说:得扫干净点儿,过年了。等都扫完也就中午了。妈妈稍作休息又做午饭。饭后就要把搬出去的东西都搬回来。可不能就这么搬,被褥,炕席妈妈都要抽打一番。好像不止是为了抽打灰尘,还有什么讲究的,不得而知了,也没有问过。最麻烦的还是小件件们,要一样一样的擦洗干净。我和姐姐一边擦洗,妈妈还一边嘱咐:“擦干净点儿,该过年了!”随后是擦玻璃。那时候可没有擦玻璃器,也没有玻璃水儿,找来几件旧衣服扯下布,用碱水或洗衣粉水,先湿擦,再干擦。那时候的玻璃窗,可不像现在那么大块儿,那时都是小块小块的,很难擦。妈妈一边擦一边说:“得擦干净点儿,该过年了!”
这一天下来,就见妈妈直不起腰了,还时不时自己捶几下后腰。唉——妈妈呀——
除了这些,就是年货,吃货了。年越来越近了,蒸馒头,买猪肉,做粉条,做豆腐,放鞭炮,写对联……这些在我的记忆里,我家从来都不奢侈,很节俭。但妈妈做得很精致,很有味道。有“年”的味道。妈妈蒸馒头总能蒸得又白又香,还不忘蒸一锅豆包。爸爸会做鲤鱼馒头,用发好的面团做成长椭圆形,然后用刀压住面的一点点边,在适当位置压成鱼鳍的样子,背鳍,胸鳍,腹鳍,尾鳍,样样不少。再用小刀轻轻划出纹络,在“鱼背”划出鱼鳞。用手捏出半张着的鱼嘴,再找两颗黑豆做鱼眼睛。和馒头一起蒸熟。一起锅,哇塞,又白又胖的大鲤鱼!我总是抢着用妈妈调好的颜色来给馒头和鲤鱼点红灯儿。那时候总是嘻嘻哈哈的笑着,闹着……
还有爸爸做的豆腐又白又嫩又筋道。除了一些做成炸豆腐,还要腌起来一些。在一个小缸里,一层豆腐一层盐,还撒些花椒大料,一层一层的码放整齐,然后用青石板盖住,放到阴凉的地方,慢慢吃,可以吃很久,也不坏。
爸爸做的炖肉,是我至今都很垂涎的美食。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吃到过比爸爸做的炖肉更色香味美的炖肉了。长大后,我也请教过爸爸,但就是做不出那味道来。现在爸爸患病卧床,再也吃不到爸爸做的美味了。其实每次过年回家,我都好想让爸爸站起来再给我做一次炖肉。但看着沧桑病痛中的老爸,我总是湿了眼眶……爸爸,我好怀念小时候的“年!”
随着邻里的鞭炮声响起,新年又到了。似乎,我又看到慈爱的爸爸带着两个弟弟燃放爆竹的情景。又听见妈妈唠叨着:“过年啊,就是累啊,忙啊,难啊!”忙和累,我都能理解,爸爸妈妈勤劳,干净,节俭,辛苦了一辈子!这“难”呢?我突然领悟了小时候爸爸说的一句话:“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么多年,我一直把爸爸这句话奉为经典,也不知道,这句话爸爸是不是原创。但我知道,爸爸妈妈用心给我们过每一个年,每一个日子。
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父母给我们的童“年”,充满欢笑甜蜜幸福的童“年”,过好每一个“年”,过好每一个日子!
聆听完整节目,请关注坚持读微信公号:jianchidu。
《童“年”》
文 / 蓝雨
主播 / 奶茶
编辑制作 / 坚持读
说起年, 总会有很多很多的话题。 如果让我们用一个或几个词来形容年, 你会想到什么呢? 你肯定会说:这可多了, 一两个词哪说的完呀! 对啊,不同的年龄段对“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小孩子们盼过年, 过年会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好玩儿的,还会有新衣服,更重要的是,过年会有压岁钱!想想都是幸福的。可大人们呢?怕!怕过年!
小时候,我总是不懂,不懂大人们为什么怕过年。过年,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从一入冬,妈妈就要开始给我们姐弟四个准备新鞋子了。那时候的新鞋子可不是去商场,鞋店买来的,是妈妈一针一针纳出来的“千层底”。要做四双的啊!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我们姐弟就都钻被窝了,就见妈妈拿出鞋底儿和麻绳儿坐在炕上开始了一针一针的工程。看着妈妈熟练的动作和渐渐完成的“作品”,我们姐弟总会有一个偷偷的窃喜,还不时的向姐姐弟弟们炫耀:这双是我的, 过年时候穿。 那种喜悦,和真的过年那天穿在脚上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而妈妈,在那儿一言不发,还在一针一针地穿梭着……
眼看进腊月了,妈妈又要轮流带我们去赶集买新衣服。为什么轮流?一次买了不更省事儿吗?因为,……“妈妈今天没带那么多钱”……似乎,我懂了……
过了月半,妈妈就要摘个吉日扫房子了。好像就是看个三,六,九儿。这天,比平时要起得早一些,吃过早饭,就开始行动了。妈妈先让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去。 被子,炕席都搬出去,大的东西,像电视什么的,由爸爸负责。 小件的东西特别多,那时候也不知道家里怎么就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桌子上的瓶瓶罐罐一大堆,什么都舍不得扔,一件一件的往外拿,厨房里的东西也是。这时候,妈妈和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扫除用的工具—一根长长的杆子,绑上一把新笤帚。开始扫除了,我们就在外边等。妈妈扫的很仔细,犄角旮旯,边边沿沿,一点儿都不放过,而且还要扫两遍。先扫一遍大的灰尘,等扬起的灰尘落定后再细致的打扫第二遍。妈妈说:得扫干净点儿,过年了。等都扫完也就中午了。妈妈稍作休息又做午饭。饭后就要把搬出去的东西都搬回来。可不能就这么搬,被褥,炕席妈妈都要抽打一番。好像不止是为了抽打灰尘,还有什么讲究的,不得而知了,也没有问过。最麻烦的还是小件件们,要一样一样的擦洗干净。我和姐姐一边擦洗,妈妈还一边嘱咐:“擦干净点儿,该过年了!”随后是擦玻璃。那时候可没有擦玻璃器,也没有玻璃水儿,找来几件旧衣服扯下布,用碱水或洗衣粉水,先湿擦,再干擦。那时候的玻璃窗,可不像现在那么大块儿,那时都是小块小块的,很难擦。妈妈一边擦一边说:“得擦干净点儿,该过年了!”
这一天下来,就见妈妈直不起腰了,还时不时自己捶几下后腰。唉——妈妈呀——
除了这些,就是年货,吃货了。年越来越近了,蒸馒头,买猪肉,做粉条,做豆腐,放鞭炮,写对联……这些在我的记忆里,我家从来都不奢侈,很节俭。但妈妈做得很精致,很有味道。有“年”的味道。妈妈蒸馒头总能蒸得又白又香,还不忘蒸一锅豆包。爸爸会做鲤鱼馒头,用发好的面团做成长椭圆形,然后用刀压住面的一点点边,在适当位置压成鱼鳍的样子,背鳍,胸鳍,腹鳍,尾鳍,样样不少。再用小刀轻轻划出纹络,在“鱼背”划出鱼鳞。用手捏出半张着的鱼嘴,再找两颗黑豆做鱼眼睛。和馒头一起蒸熟。一起锅,哇塞,又白又胖的大鲤鱼!我总是抢着用妈妈调好的颜色来给馒头和鲤鱼点红灯儿。那时候总是嘻嘻哈哈的笑着,闹着……
还有爸爸做的豆腐又白又嫩又筋道。除了一些做成炸豆腐,还要腌起来一些。在一个小缸里,一层豆腐一层盐,还撒些花椒大料,一层一层的码放整齐,然后用青石板盖住,放到阴凉的地方,慢慢吃,可以吃很久,也不坏。
爸爸做的炖肉,是我至今都很垂涎的美食。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吃到过比爸爸做的炖肉更色香味美的炖肉了。长大后,我也请教过爸爸,但就是做不出那味道来。现在爸爸患病卧床,再也吃不到爸爸做的美味了。其实每次过年回家,我都好想让爸爸站起来再给我做一次炖肉。但看着沧桑病痛中的老爸,我总是湿了眼眶……爸爸,我好怀念小时候的“年!”
随着邻里的鞭炮声响起,新年又到了。似乎,我又看到慈爱的爸爸带着两个弟弟燃放爆竹的情景。又听见妈妈唠叨着:“过年啊,就是累啊,忙啊,难啊!”忙和累,我都能理解,爸爸妈妈勤劳,干净,节俭,辛苦了一辈子!这“难”呢?我突然领悟了小时候爸爸说的一句话:“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么多年,我一直把爸爸这句话奉为经典,也不知道,这句话爸爸是不是原创。但我知道,爸爸妈妈用心给我们过每一个年,每一个日子。
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父母给我们的童“年”,充满欢笑甜蜜幸福的童“年”,过好每一个“年”,过好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