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作战会议厅灯火通明,此时,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正在召开三方紧急会议,主要议题只有一个,怎样与苏联瓜分朝鲜。
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
就在前一天,苏联突然宣布对日作战,苏军势如破竹,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助力下,绝望的日本政府开始乞求投降。美国没料到日军这么快就崩溃了,而此时的美军还没有进入日本本土。苏军正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向着朝鲜极速前进,美国的地面部队还远在1000公里外的冲绳岛上,美军已经不可能在苏军之前抢占朝鲜,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四年的血战成果眼看就要被苏联拿去了。五角大楼内,与会的军官大多没有去过朝鲜,面前只有一张朝鲜地图,将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投降区域划在什么位置,既能满足美国的利益,又能让苏联方面接受呢?这是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问题。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持续到凌晨一点,依然没有一个满意的方案。苏军正在秒速前进,不能再等了。
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对日宣战并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必须在半小时内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
腊斯克望着面前的朝鲜地图,不知所措,他从未到过朝鲜,却要在30分钟内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腊斯克找来找去,找不到划界的依据,但他可以肯定的是,美军不可能抢在苏军之前进入朝鲜北部。而假如苏军越过朝鲜北部继续南下,美军是没有能力阻止他们的。无计可施的腊斯克便用红色铅笔在横贯朝鲜中部的北纬38度线上划了一道直线,另一名年轻的上校立刻拍手称快:棒极了!于是,三八线就这样在一次会议上,匆忙地由两位美国上校提出来了。
这个以‘三八线’划界的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并于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就是以‘三八线’作为分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的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世界战争史上最有名的纬度线,在一支红色铅笔下诞生了。两个从未去过朝鲜的美军年轻上校,在30分钟内,决定了一个遥远国度的命运以及几千万朝鲜人民的生死。
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作战会议厅灯火通明,此时,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正在召开三方紧急会议,主要议题只有一个,怎样与苏联瓜分朝鲜。
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
就在前一天,苏联突然宣布对日作战,苏军势如破竹,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助力下,绝望的日本政府开始乞求投降。美国没料到日军这么快就崩溃了,而此时的美军还没有进入日本本土。苏军正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向着朝鲜极速前进,美国的地面部队还远在1000公里外的冲绳岛上,美军已经不可能在苏军之前抢占朝鲜,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四年的血战成果眼看就要被苏联拿去了。五角大楼内,与会的军官大多没有去过朝鲜,面前只有一张朝鲜地图,将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投降区域划在什么位置,既能满足美国的利益,又能让苏联方面接受呢?这是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问题。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持续到凌晨一点,依然没有一个满意的方案。苏军正在秒速前进,不能再等了。
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对日宣战并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必须在半小时内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
腊斯克望着面前的朝鲜地图,不知所措,他从未到过朝鲜,却要在30分钟内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腊斯克找来找去,找不到划界的依据,但他可以肯定的是,美军不可能抢在苏军之前进入朝鲜北部。而假如苏军越过朝鲜北部继续南下,美军是没有能力阻止他们的。无计可施的腊斯克便用红色铅笔在横贯朝鲜中部的北纬38度线上划了一道直线,另一名年轻的上校立刻拍手称快:棒极了!于是,三八线就这样在一次会议上,匆忙地由两位美国上校提出来了。
这个以‘三八线’划界的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并于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就是以‘三八线’作为分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的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世界战争史上最有名的纬度线,在一支红色铅笔下诞生了。两个从未去过朝鲜的美军年轻上校,在30分钟内,决定了一个遥远国度的命运以及几千万朝鲜人民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