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从宏观、微观双重角度,全景式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起因、背景、过程与结局;破除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还原真实的战争场景; 多维度、多视角展示朝鲜战场英雄故事、决策过程、中美双方后勤对比……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让历史昭示未来,启迪人们珍惜当下生活,宏观审视未来。... more
FAQs about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How many episodes does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47 episodes available.
December 07, 2022147上甘岭战役12当晚,八连在夜袭中就发现了美军已经由韩军来替换这一情况,随即向团部报告。由于韩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远不及美军,志愿军并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不料韩第二师以东方人的思维和创造,对坑道的破坏比美军更毒辣。他们用迫击炮吊射坑道口;用毒气弹、硫磺弹熏;用巨石块堵洞口;用铁丝网缠绕成团堵塞通气口;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美军忙了五天,一筹莫展,而韩二师才一天就将二号坑道炸塌了近30米,坑道里的四连被倒塌的土石压死2人,压伤6人。一号坑道的两个洞口也被炸塌,只剩下碗口大小的透气孔,八连伤亡了37人才将洞口重新掏开。四十五师立即将四门75毫米山炮前推,专门轰击破坏坑道口的敌人。 敌军的破坏还不是坑道部队最大的威胁,缺粮断水才是最严重的。美军对坑道部队与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的炮火封锁,使得坑道部队粮尽水绝。火线运输员付出几条生命的代价,送进坑道一袋压缩饼干,但干燥至极的口腔和食道,根本无法吞咽,饥渴成为最大的敌人。在整个战役期间,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甚至超过了坑道部队的伤亡率。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大量的物资也因此损失在路上,送进坑道的微乎其微。由于饮水难以运输,只要容器中弹,就极易流失,所以,主要运送的是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萝卜。 一直到第九天,也就是1952年10月28日夜,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和两个火线运输员才冲过了炮火封锁,将三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送进了一号坑道,那个夜晚简直就是八连最盛大的节日。但萝卜上火,多吃心里难受,所以坑道部队建议送苹果。于是,十五军连夜从后方紧急采购了三万多公斤苹果,派人送往坑道,以示对坑道部队的关心。但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没有一筐苹果送进坑道,最后送进一号坑道的只有一只苹果!于是,《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就在坑道里产生了。 坑道里最受煎熬的要数那些无法转入高地的伤员了,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伤员只好任凭伤口发炎糜烂,全靠坚强的意志和自身的体质支撑着。而且为了不影响战友的情绪,伤员都自觉强忍疼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紧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没法拿下来! ...more4minPlay
December 04, 2022146上甘岭战役11从1952年10月23日起,上甘岭的战斗不仅成为朝鲜战场的聚焦之处,新华社也开始连续两个月集中报道。一时间,上甘岭两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为朝鲜、中国、甚至全世界所密切关注。由于白天抗击美军对坑道的破坏、和夜间的主动出击,坑道部队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伤亡,为此,几天来崔建功一直抽调机关人员向坑道增援补充。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不断派出,师团两级机关几乎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10月24日晚,秦基伟将军的警卫连96人,由连长、指导员带领,派往597.9高地一号坑道。指导员王虏是秦基伟太行山时期的警卫员,跟随秦基伟长达五六年,多次在战场上冒死掩护过秦基伟。结果,在通过上甘岭山脚下的炮火封锁区时,遭受到巨大伤亡,只有24人到达一号坑道。牺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虏,令秦基伟痛心疾首。十五军自成立以来,经历过大小数百次战斗,还从没用上过“军警卫连”。初次上阵,损失就这么惨重,直到战役结束,秦基伟还痛心不已。第二阶段与韩2师的战斗1952年10月25日,范佛里特来到美第九军军部,主持部署调整。将受到重创的美第七师撤下战场(美军自报该师的9个步兵营有8个营参加了这场为期12天的战斗,死伤人数达2000人之多,志愿军代司令邓华,副司令杨得志的联名嘉奖令说:15军13昼夜杀伤敌军8000人),进攻597.9高地由丁一权的韩国第二师接替。韩第二师右翼团的防务交给韩第六师,集中兵力攻击上甘岭。另将韩第九师调到金化以南的史仓里,作为战役预备队。美军遭到重大伤亡后以韩军来替换,立即在韩国部队中引起轩然大波。韩国战史中这样记载,“美军7师同第2师并肩作战,进攻并占领‘三角’高地。然而,因敌顽强反击,截止25日的12天内,先后投入9个营作战,伤亡2000多人,战斗演变成持久战,因而,将美7师防线交给了韩第2师。结果,第2师单独担负了中部前线要地的进攻。当时美军第9军的这一措施立即激起舆论,给人一种只顾减少美军伤亡的印象……第2师以不惜牺牲自己作为代价坚守要地的决心,接受美军第7师进攻任务的部署调整。”虽然有后面的豪言壮语,但韩国第2师内部大骂美军让他们当“替死鬼”的人肯定不是少数。...more4minPlay
November 29, 2022144上甘岭战役9战役第一阶段的7天时间内,白天敌军进攻占领表面阵地,我军就夜间反击,形成昼失夜反的局面。在7次反击中,3次全部恢复了阵地,4次部分恢复了阵地。虽然战果可观,但是在反击中我方用兵过多,第二梯队仓促投入战斗,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7天中,45师投入战斗的兵力达到了21个连(占全部数量的77%还多),各连的伤亡都超过了半数,个别连队只剩下几个人。这样一来,45师也就丧失了继续组织较大反击的能力,只能通过第二阶段的坑道斗争拖住敌人来赢得反击的准备时间。发现这一问题后,在上级的及时提醒和对战场形势的清醒认识后,15军改变了原有的急躁情绪,采取稳妥的办法准备打持久战,这才改变了初期的战术错误。正如秦基伟所说的:“打了一阵,冷静下来一想,发觉不对,敌人拉的架势很大,不是一下就能收场的,要稳住阵脚,同敌人打持久战。” 第二阶段坚持坑道斗争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最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597.9高地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当时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守备部队控制下,其中八连进入的一号坑道是主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长近80米,高1.5米,宽1.2米。左右还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美军虽然占领了表面阵地,但坑道仍在志愿军手中,坑道里的部队随时可以与反击的部队里应外合,对于美军而言是极大的威胁,坑道一日不除,美军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后的战斗就是以坑道为争夺焦点。 十五军得知坑道情况后,就于21日晚,派一三四团二营教导员李安德率领军警卫连的79人和一三四团七连的17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潜入597.9高地一号坑道,传达了军师关于坚持坑道的作战决心,并成立坑道党支部,进行统一领导。所有一号坑道里的部队都编入八连,由八连连长李保成指挥。接着,在坑道党支部的领导下,对坑道进行了管理整顿,使得坑道部队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团体,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more4minPlay
November 28, 2022143上甘岭战役81952年10月20日一早,美军出动30架次B26轰炸机,对上甘岭进行地毯式轰炸,300余门重炮同时实施轰击,40多辆坦克由于受地形限制无法实施集团突击,干脆抵近高地作为固定火力点,直接支援步兵进攻。美军投入战斗的步兵共三个营,采取多路多波次集团冲锋,后三角队形,兵力由小到大,一波接一波,在宪兵队的督战下,轮番冲锋。 激烈的炮火使得整个上甘岭都被硝烟所笼罩,相隔百米就无法看到信号枪的光亮,双方只好都使用迫击炮发射信号炮弹来进行联络。黄昏时分,志愿军部队经连续一天一夜的激战,伤亡巨大,后援无济,无力再战,只得放弃表面阵地退入坑道。除597.9高地西北山梁上的四个阵地外,其余阵地均告失守,崔建功原先苦心安排只攻不守的王牌八连,无法撤下,继续在上甘岭战斗,此时仅剩15人,在连长李保成的率领下退入一号坑道。 当晚,军参谋长张蕴钰赶到四十五师师部,听取作战情况报告。崔建功汇报部队伤亡已超过3500人,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师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营了。张蕴钰大为震惊,责问为什么不及时报告?一三四团团长张占元表示,还能组织机关和勤杂人员继续战斗。张蕴钰痛心不已。秦基伟知道这一情况立即在军部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从军部的直属部队和机关中抽调人员,补充四十五师。鉴于四十五师已无力组织反击,便改变战术,以坑道斗争、与小分队反击为主要手段,消耗疲惫敌军,为主力调整部署、准备大规模反击赢得时间。 秦基伟后来回忆说:“在战斗开始的第一周内,我虽伤亡大,但看到敌人伤亡更大,便认为敌人不久就要收兵。特别是当阵地被敌人占领后,脑子发热,想一巴掌把他打下去。所以我对崔建功师长讲了那样的话,打不下来就不要回来见我。我这句话放出去不要紧,下面脑子更热,一股血气上来就拼命,增大了伤亡。”...more4minPlay
November 26, 2022141上甘岭战役61952年10月16日,美韩军继续猛攻不止,四十五师先后已有15个连投入战斗。秦基伟当即决定,四十五师改为主攻,四十四师则改为助攻。军(师)组织火炮向上甘岭机动,并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建立后方供应机构,加强后勤保障。除原先储备的弹药外,另为一线部队每连增加配备8000枚手榴弹、三个月的补给品储备量,并积极组织向坑道补充弹药、食物和饮水。10月17日,战斗进入第四天,越来越惨烈。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阵地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高地。由于战场地域狭窄,最多只能展开两个营的部队,双方只能采取逐次增兵的战术,一个营一个连,甚至一个排一个班的投入作战。这天,韩军第二师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志愿军在地上挖有坑道,解决了美韩军几天来一直困惑不解的难题: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怎么还会有人生存下来?对此美韩军极为重视,特意派韩二师的中校情报参谋带着精干侦察人员前往核实,这才搞清楚,志愿军果然利用坑道对付炮火轰击。10月19日,第15军集中44门重炮、和1个喀秋莎火箭炮团的兵力,掩护第134团6连,第45师侦察连,工兵连1个排,进攻537.7高地。炮火射击刚一延伸,步兵随即开始反击。537.7高地地形简单,易攻难守,反击的三个连攻势如潮,仅二十分钟就夺回了全部阵地,打垮了韩国第32团第1、2营(共4个连)的防御。按照事先规定,转入防御。第一阶段表面阵地的争夺这场激烈反击的重头戏是在597.9高地。已进入坑道的第134团八连(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警卫营三连,是134团战斗力首屈一指的连队),等炮火开始延伸射击,就冲出坑道。先攻下1号阵地,接着向3号主峰阵地冲击,被东侧一个地堡火力所阻。八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成功,负责掩护的机枪手(赖发均)人枪俱伤,他拿起一颗手雷带伤冲去。在向地堡接近途中,又多处负伤,但他一直匍匐到距地堡两米处,然后趴在地上稍事休息,积攒最后的体力,一跃而起,连人带手雷扑到地堡上,一声巨响,与地堡同归于尽!几乎在同时,东南山梁上的8号阵地,四连一位叫欧阳代炎的副排长,双腿被炸断后,毅然滚入敌军群中,拉响手榴弹!...more5minPlay
November 24, 2022140上甘岭战役5537.7高地上,也同时遭到了攻击,韩军第二师三十二团以一个营分三路发动猛攻。志愿军守备部队一连,依托被炮火严重摧毁的阵地,英勇坚守。战斗之顽强,被韩军战史称为史无前例。韩军地面部队攻击连连被击退, 只得呼叫美军的航空兵火力支援。美军出动了二十余架B26轰炸机投掷凝固汽油弹,阵地成为一片火海,韩军乘势猛攻。最前沿的8号阵地只剩下三个伤员,无力再战,正准备退入坑道,却被已经冲上阵地的韩军的一挺机枪压制在离坑道口十余米处。这挺机枪附近正巧是因多处负伤而昏迷的孙子明。他被枪声惊醒,看到这情景,大吼一声扑了过去,韩军的机枪手猝不及防,被吓得魂飞天外,掉头就逃。孙子明刚想把机枪掉过头去射击,另外一股十多个敌人已经涌了上来。他见来不及开火,一把抓起身边的三颗手榴弹,朝着这股敌人扑去,与敌同归于尽。他也就成为在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三十八个勇士中的第一人!直到十二时许,经过了七个多小时的激战,韩军攻上了主阵地。再经过二十多分钟惨烈无比的白刃肉搏,才占领了阵地。至下午二时,一连仅存二十余人,退守坑道。537.7高地除9号阵地外的其余表面阵地都告失守。九连和一连在激烈的战斗中,将战前储备的弹药消耗殆尽。共发射了近四十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由于长时间高强度持续射击,武器损耗也非常惊人。总共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占全部武器的80%以上! 黄昏时,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得知在白天战斗中失去了一半的表面阵地,立即命令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连夜组织反击,夺回阵地。并让二线的一三四团团长刘占华即刻赶到师部,熟悉情况,准备参战。...more4minPlay
November 23, 2022139上甘岭战役4十五军军部设在上甘岭以北二十多公里的道德洞。14日这一天,军部只知道美韩军对四十五师正面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二十九师和四十四师正面的391高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都发动了攻击。其他具体情况一无所知。秦基伟只好命令五圣山侧翼的观察所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同时请求左右邻的三十八军和十二军通报各自正面的情况。秦基伟认为当面美韩军只有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共两个师的兵力,单以这两个师的兵力是不可能同时攻击几个方向的,其中必然只有一个是主攻方向,其他则是牵制性的佯攻。但要立即判断出哪个是主攻,如今根本无法做到。秦基伟回忆道:“我们分析最大的可能在44师正面(平康方向),企图夺取西方山、斗流峰……估计敌人重点进攻五圣山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五圣山地势险峻,便于我军防守”。他倾向于敌军会沿着平坦的大路攻击,而不是险峻的上甘岭。就在各级指挥员心急如焚的时候,上甘岭的战斗全面展开了!五时,美军经过一小时炮火准备后,开始火力延伸以压制纵深目标。同时,步兵开始冲锋。最先与美军接火的是九连在597.9高地的11号前哨阵地上的一个班。由于班长使用兵力不当,一下就把全班投入了战斗,在美军猛烈炮火下,很快蒙受了巨大伤亡。等打退美军四次冲锋后,就只剩下一个战士了。他只好退入坑道坚持战斗。防守2号阵地的八连一排见11号阵地失守,排长立即组织两个班前去反击,力求乘敌立足未稳夺回阵地。但是这两个班在半路上就遭到了美军炮火覆盖射击,只剩五个伤员被迫退回2号阵地。这样一来,一排反击未成,反而损失兵力大半,连防守2号阵地都很困难了。十一时许,2号阵地就因守备兵力伤亡殆尽而告失守。东南的7号阵地因此陷入孤立,随即也被美军占领。只有最关键的9号阵地,由九连副指导员秦庚武指挥三排防守,秦庚武见美军炮火异常猛烈,如果在阵地上一下投入兵力越多,那么伤亡也就越多越快,所以他只在表面阵地上同时投入三个人。伤亡一个就从坑道里补充一个,打得从容不迫。9号阵地因此成为597.9高地的中流砥柱,始终顶住了美军的进攻。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极其重要。只要9号阵地不失,那么597.9高地就可保无忧。经一上午的激战,美军攻击部队七师三十一团的二营、三营损失均超过了70%。美军比较忌讳部队成建制消耗,就未敢再使用一营,将三十一团撤下去休整,换上第三十二团接着再战。一直打到黄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more5minPlay
November 22, 2022138上甘岭战役3战役经过第一阶段美7师和韩2师的进攻但是摊牌行动一开始就走了样。战前,韩二师的一个参谋带着作战计划投靠志愿军。而且由于白马山战役的需要,炮兵的支援不得不中断,准备好的5天空袭行动也只好减为两天了,中国军队严阵以待,并且很快就表明他们打算继续占据598高地——狙击岭一带地形。美7师师长,史密斯少将把占领“三角山”的任务交给了摩西率领的第31步兵团(即在第二次战役在长津湖被全歼,团旗也被缴获的北极熊团)。虽然原先计划只用1个营的兵力进攻,但是摩西上校及其官员们估计敌人的反击一定会比预计的要强烈,只用1个营的兵力去对抗敌人是不现实的,他们把占领三角山右翼的任务交给了麦克卢尔中校指挥的第1营;把占领左翼的任务交给了纽博尼指挥的第3营,也就是说主攻力量在行动以前就增加了一倍。 1952年10月14日四时,美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十五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如此猛烈的炮火,使得在坑道中的志愿军守备部队觉得简直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掉了,嘴唇和舌头也被磕破了,甚至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不约而同以地狱来形容,其恐怖由此可见。坑道里的守备部队步话机,在炮击刚开始,就立即呼叫千米之外的448高地营指挥所。但炮火实在太猛烈,步话机的天线刚刚架起,就被炸掉。在短短几分钟里,坑道里储备的十三根天线全数被炸毁,仍无法与指挥所沟通联系。而电话线更是被炮火炸得不成样子。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火前去查线。他一路上边躲避炮火,边接上断线,随身携带的整整一大卷电话线用完,还差了一截!已经多处负伤的牛保才,来不及多考虑,一手抓起一头断线,用自己的身体接通了线路,用生命换来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在营指挥所的一三五团副团长王凤书,就在这宝贵的三分钟里,向坑道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more4minPlay
FAQs about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How many episodes does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4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