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020《召南•行露》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场千古迷案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召南•行露]

* 避嫌远祸

* 被告的心声

* 诉讼案背后的故事

* 再品第一段

* 关于公正的思考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厌浥(yìyì):潮湿之意。韩鲁两家诗中“厌”作“湆”(qi),意为“幽湿”,“浥”也是潮湿的意思。

行(háng),道路。

谓:可能是畏之假借,意指害怕行道多露,与下文的“谁谓”的“谓”意不同;一说奈何。

雀:《说文解字》:“雀,依人小鳥也”。

角(jué):鸟喙。

女:同汝,你。

无家:没有家室。

速:招,致。

狱:案件、官司。

室家不足:要求成婚的理由不充足,一说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不足。

墉(yōng):墙。

讼:诉讼。



 “言岂不欲早暮而行,惧多露之濡已。”—【晋】杜预《左传杜注》

【大白话】

我难道不想要早夜赶路么,只是因为害怕被道路上潮湿的露水所沾湿自己呀。



奇语似民谣。”—【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行露》这首诗中,五个字一句的方式在诗经里的确不多见,就像民谣一样朗朗上口。



《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彊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行露》这首诗讲的是召伯,也就是召公奭,在办理一个诉讼的案件,当时,商朝衰败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减少,周朝贞德诚信的教化日渐兴盛,强势霸道的男方,不可以欺凌贞洁有德的少女。



言汝虽能致我于讼,然其求为室家之礼有所不足,则我亦终不汝从矣。”—【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男方要迎娶女方所准备的婚礼的聘礼不足,所以就算你把我告上法庭,我也不会顺从你,和你成婚的。



贤人君子守正不阿,而食贫自甘,不敢妄冀非礼。当时必有势家巨族,以女强妻贫士。或前已许字于人,中复自悔,另图别嫁者。士既以礼自守,岂肯违制相从?则不免诉讼相追之事,故作此诗以见志。”—【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行露》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贤人君子,他虽然贫穷但是却有德守礼,刚正不阿,当时有强势的大户人家的女儿,之前已经和别人有过婚约,如今却要反悔婚约,这户人家要把自己的女儿强行嫁给这位贤人君子,这位君子为了礼仪和节操,坚决不从,甚至对付公堂。



知识拓展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下集分享:

021《召南•羔羊》 愈简单,愈传神:文学上的白描

《羔羊》这首诗歌文字极为简单,但却无比传神的刻画了官员大夫退朝后悠然自得的形象,这种近似于白描的文学手法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这首诗的内涵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下期我们一同品读。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