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读记

0218-0301 桓十八-庄元 桓公之死 齐杀子亹 周公及难 王姬之馆 齐将灭纪


Listen Later

导语

历史之中真是充满了偶然,鲁桓公居然在自己执政的鼎盛时期突然被终止了。他一定会觉得一切来得太过突然,我们想鲁桓公一定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一切都好好的,突然就遭受了灭顶之灾?我们不妨带着这个臆想的问题来读读这段春秋左传,看看鲁桓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进入到鲁桓公18年

1 鲁桓公之死

1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公與夫人姜氏遂如

2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

3 丁酉,公之喪至自

4 秋七月。

5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1 十八年春,公將有行,遂與姜氏申繻rú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公會齊侯luò,遂及文姜齊侯通焉。公謫zhāi之。以告。

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chèng公,公薨于車。

人告于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脩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咎,惡於諸侯。請以彭生除之。”人殺彭生

①申繻之谏。申繻在桓公六年庄公初生,桓公向他问名。后面在庄十四年,庄公向他问妖。可见申繻是个学者型的大夫,应该是个大家公认的睿智博学之人,这样人说的话是要认真对待的。
②公羊和史记所记述鲁桓公之死的细节。

公羊传

夫人譖zèn公於齊侯曰:「公曰『非吾子,齊侯之子也。』齊侯怒,與之飲酒。於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於其乘焉,拹幹而殺之。」

《公羊传》比较“八卦”,人物的对话很狗血。妻子出轨,丈夫总是最后一个知道,鲁桓公说的话完全是两口子吵架的模式。

史记·齐世家

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襄公故嘗私通夫人。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僖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
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

鲁桓公死于齐国大力士的一招制敌。而随后这个齐国的大力士公子彭生又成了替罪羊,也因此被杀身死。杜注“齐强鲁弱,委罪于彭生”,可以从鲁国的外交辞令看出来。

鲁桓公一死,齐襄公彻底地搬掉了最大的障碍,他开始黑社会老大式的“存亡继绝”。

从诗经及其序来看,齐襄公受到了当时舆论的强烈谴责。

詩·卷三·齊風·南山

南山崔崔,南山巍巍,崔崔:高貌。
雄狐綏綏。雄狐思妹。绥绥:求偶貌。
魯道有蕩,鲁道坦荡,荡:平坦。
齊子由歸。齐女来归。
既曰歸止,既已完婚,
曷又懷止。为何出轨?怀:思念。

③浅析鲁桓公之死。

隐公十一年,弑兄上位,鲁桓公的得位不正正是突显出了他的心术不正。鲁桓公是被公子翚所利用,但是那也是他的本质。不惜杀害了鲁隐公而夺取最高权力,正是反应了鲁桓公的做人准则——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惜任何手段。他因此而得,亦由此而失。

桓元年以祊赂郑。桓三年,娶妻联齐,以不正当手段上位的鲁桓公采取了“抱粗腿”的策略,即联合当时国际上的大佬——郑庄公,手段是出卖国土。而对双头的另外一位大佬齐僖公,则迎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没想到此举为他的死埋下了祸根。

桓二年,昭赂太庙,是为了在国内建立威信,不惜违反礼法,在祖庙上陈放宋国贿赂他的大鼎,被臧哀伯劝谏,但是他没有听取臧哀伯的意见。以上几件事说明,鲁桓公坏规矩而上位,而之后因为尝到了不守规矩的甜头更加的不守规矩了。

桓六年,得罪郑忽的事件说明经过六年的经营,鲁桓公立足已稳,可以在国际上和大国叫板了。

桓十一年——十七年斡旋郑宋,平定东夷,联宋伐郑,保纪压齐,已露称霸之心。而且他正直壮年,是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形势一片大好”之下的危机,他死于“不知道,不了解”。既不知道文姜出轨,也不了解齐襄公为人,更是对齐鲁的形势判断失误。可是说齐襄公并不是因为一场艳情而杀掉了鲁桓公,而更像是上演了一出“装猪吃老虎”的大戏。

为什么鲁桓公“不知道,不了解”?其实很简单,第一是因为没有人跟他讲真话,或者说他不是一个乐于接受意见的人。这样的人处在高位其实很危险,他自己会成为信息链的最末端。第二是他做人不守规矩,而齐襄公是个比他更不守规矩的人。

2 齐襄公杀子亹

2 秋,齊侯師于首止子亹會之,高渠彌相。七月戊戌,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祭仲鄭子而立之。

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稱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免。”仲曰:“信也。”

①齐襄公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而他在除掉最大的障碍——鲁桓公之后,把矛头对准了宋国。而郑国的老政治家祭仲则看清楚了齐襄公的本来面目,但是郑国国君子亹和高渠弥却并没有吸取鲁桓公的教训。

齐襄公陈兵在首止,首止如下图

这里是宋国的地盘,齐襄公开始他的霸主行为,即替郑昭公复仇。在当时的规矩是诸侯国君之间要互相照应,一同压制诸侯国内的反对势力。轘huàn,就是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所谓“头悬车轸,四马曳行”,高渠弥被正法了——这正是后世霸主的行为模式。鲁桓公的事情刚刚发生,祭仲还是有识人之智,他自己也承认说“信也”,意思是“对,是这样的!”

②史记·郑世家的记述比较详细,记录祭仲劝阻时,子亹的想法。

史记·郑世家

子亹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及会诸侯,祭仲子亹无行。子亹曰:‘疆而厉公,即不往,是率诸侯伐我,纳厉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子亹至,不谢诸侯。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

看来,齐襄公和子亹从小就有仇,齐襄公有公报私仇的意思。

3 周公及难

2 周公欲弑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與王殺周公黑肩王子克

初,子儀有寵於桓王桓王屬諸周公辛伯諫曰:“並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周公弗從,故及。

①权力争夺的复杂性。清人学者魏僖曰:「『告王』二字中,有许多间谍在。『遂与王杀』四字中,有许多机权作用在。不然欲弑庄王,其谋必密,辛伯何由得知。而黑肩世卿,桓王以属子仪,其后又欲弑庄王,则是大有权力人也,岂易杀哉?观辛伯初谏语,则知此老胸中,时时虑此一事,着着办此一举矣。凡古人定大难,不知费多少心血,而史未详其本末者,读书人皆须替他设身处地,想出当时情事方得。」

古代争权写得比较好的,比如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虽然不是史实,但是可以了解“古人定大难,不知费多少心血”的深意。东汉 汉和帝诛杀窦宪三国吴王 孙休诛杀孙綝chēn、北魏孝庄帝 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是成功的例子,而比如郑厉公雍纠诛杀祭仲和后面鲁昭公诛杀季氏就是相反的例子,保密工作做得不好,机密泄露导致失败。

②权力交接的历史教训。辛伯之谏这八个字——「并后、匹嫡、两政、耦国」,吕祖谦曰:「辛伯之谏,才数字尔,汉高祖犯之,而有人彘之祸;高宗犯之,而有武氏之篡;晋献公犯之,而有里克之衅;隋文帝犯之,而有张衡之逆;齐简公犯之,而有田阚之乱;齐主 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曾封为齐王〕犯之,而有曹马之争;晋元帝犯之,而有武昌之叛;唐明皇犯之,而有范阳之变。」

进入到鲁庄公元年

1 庄公即位,文姜逊齐

1 元年春王正月。

1 元年春,不稱即位,文姜出故也。

2 三月,夫人孫于

2 三月,夫人孫于。不稱氏,絶不爲親,禮也。

隐公元年,没有书“公即位”,摄政的缘故,没有举行典礼。桓公元年,书“公即位”,杜注“桓公篡立,而用常礼,欲自同于遭丧继位者也”,举行了典礼。庄公元年,没有书“公即位”,也是没有举行典礼,左传上解释是因为母亲文姜不在国内。

2 王姬之馆

3 夏,單伯王姬

4 秋,築王姬之館于外。

7 王姬歸于

3 秋,築王姬之館于外。爲外,禮也。

按周礼,天子娶、嫁于诸侯,使同姓诸侯为其主婚。桓八年,纪国女子嫁周桓王,就是鲁国为其主婚,帮助纪国联姻周王室以抗衡齐国。这次是齐国娶王室的女子为妻,也应该是鲁国主婚。但是,齐鲁刚刚交恶,苦大仇深,亲迎等仪式不好举行,所以就在城外建一座行宫——馆,馆在尔雅里的解释就是“馆,舍也”,实际上就是“待宾之舍曰馆”,“外有垣墙为卫”。这是第一个“外”的意思,在城外。第二个“外”是指王姬是外人,按礼节应当筑馆于城外。这个地方很尴尬地解释一句,说这也是合于礼的。鲁弱齐强,不能与之抗衡,又碍于和周王室的关系,所以主婚齐周之事,对于鲁国来说就很矛盾。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只好采取了“築王姬之館于外”的权变之法。

3 陈庄公辞世

5 冬十月乙亥,陳侯 卒。

乙亥,十七日。无传。陈侯林即陈庄公,明年二月葬。

4 周王赐命

6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无传。荣叔,周大夫。周礼诸侯死,王有锡命,即追命,相当于现代的追认,王室褒奖鲁桓公的德行,当然也是安慰一下鲁国,尤其是鲁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替周王室操办了和齐国的婚事。

5 齐将灭纪

8 師遷 píng、zī、wú。

鲁桓公应该是齐国灭纪的最大障碍,除掉了以后,齐襄公就开始部署要灭掉纪国了。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齐国军队已经对纪国形成了包围的态势,纪国危在旦夕。

从图上看,齐国在春秋时代,在山和海的一个狭长的平原地带,它要想做大,就一定要想现在潍坊那个方向发展,因为临淄东南是山地,所以纪国、杞国是必吞之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春秋左传读记By 刘立勋


More shows like 春秋左传读记

View all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by 书生大漠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