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022《召南•殷其雷》 徘徊在情与理之间的别离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召南•殷其雷]

* 雷声喻政令。

* 古人心目中“雷”的寓意指向。

* 丈夫远行从政的行动力和责任心。

* 妻子徘徊在两难境地的纠结情绪。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yǐn):轰隆的。

其:连接词,无义。

雷:雷声。

南山:南方的山。

阳:南面。

何:为何。

斯:指代词,前一个“斯”指代这个丈夫,后一个“斯”指代此地。

违:离开。

莫敢:不敢。

遑(huáng):闲暇。

振振:振奋有为。

归哉:回来吧。

侧:山的边上。

遑息:闲暇休息。

下:指山脚下。

遑处:在家中闲暇。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列子·汤问》

【科普贴】

由于华夏一族主要是从被称之为“母亲河”的黄河流域繁衍而来的,所以其流传下来的民谚,俗语中的物候学现象,自然多是黄河流域的当时客观实际的描述。
山南谓之阳,是“天时”。由于黄河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所以称之为阳;而北面位于山高和斜射的阳光形成的阴影区内,则称之为阴。相对人的主观体感来说“温暖”为阳,“寒冷”为阴。用现代人的术语讲,反映了古代人对“温度”的认知。
水北谓之阳,是“地利”。上古时代的洪水季节,河流就会溢出河床,淹没沿河两岸。由于黄河流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洪水退去,北岸地势高,洪水期间溢出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回流回河床;而南岸由于地势低,也就会自然依地形形成溢出水的积潴,在下一个(年度)洪水季节来临之前,随环境温、湿度的条件而逐渐蒸发。再加上地下水位的因素。因此,一般情况下,河流北岸都会比相对的南岸更加干燥。相对人的主观体感来说“干燥”为阳,“潮湿”为阴。用现代人的术语讲,反映了古代人对“湿度”的认知。



 “雷以喻号令。”—《毛诗郑笺》

【大白话】

统治者下达的号令如雷声般轰鸣。

 


“雷出地奋,豫。”—《周易》

豫:快乐。

【大白话】

雷声轰隆发出,大地为之振奋,象征“快乐”。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周易》

亨:顺利。

虩虩(xì xì):惊恐的样子

哑哑(è è):笑声。

【大白话】

雷声震动的时候,就能够导致亨通。

 

 

“文王发政施仁,其号令由近而远,犹雷霆发声自高而下。” —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这里的雷声指的是)周文王发布号令,这个号令是有德有仁的,犹如雷霆一般,由近及远,由上而下。


 

“何乎此君子适居此,复去此,转行远从事于王所命之方,无敢或间暇时,悯其勤劳。”—《毛诗郑笺》

【大白话】

为什么这位君子刚刚回到自己的居所,就要离开了去远行完成上级所指派给他的使命,一定闲暇懈怠都不敢有,这是多么的勤劳啊!

 

 

“作《殷其雷》诗者,言大夫之妻劝夫以为臣之义。”—《毛诗郑笺》

【大白话】

《殷其雷》这首诗的作者是这样一位妇女,她在劝勉丈夫要好好地尽到作为臣子的职责和责任。

                                              


下集分享:

023《召南•摽有梅》花开堪折直须折,爱在当下!

《摽有梅》历代一直被认为是一首待嫁女性大胆直白的求爱诗,表达了少女渴望出嫁的急迫心情。但事实真的如此么?这首看似简单、委婉而大胆的“女追男”求爱诗,又有什么历来被忽视的玄机和内涵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