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

028向三八线进军


Listen Later

从某种意义上讲,让中美两国兵戎相见的朝鲜战争,也为中国赢得苏联的信任提供了契机。


将战争继续下去,把一半以上的美国地面力量拖在远东,这十分符合以中苏联盟为基础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利益。双方在三八线形成对峙后,中国政府以强硬的姿态拒绝了以印度为首的十三个亚非国家所提出的先停火后谈判的提案,并质问道:美军打过三八线的时候,十三国怎么不说话?言下之意,志愿军是绝对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给美国兵以喘息之机的,这一举动明确传递着威慑的信号。


从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平推北朝鲜的那天起,这条人为的界限在中国军队眼里就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不立即接受中方的停火条件,中国军队就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美国要员们对中国人态度的理解是“要么投降;要么战争。”尽管深知联合国军朝不保夕的险恶处境,但这些宦海老手们再清楚不过,人们肯定会生吞活剥了那个提议从朝鲜撤军的人,并把他的名字永远钉在卖国的耻辱柱上。不论在朝鲜这个蕞尔小国的战略利益是多么的有限,为了保住世界第一强国的威仪,不到万不得已,美国政府是绝对不会主动认输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加强了总统在战争状态下的权利。参议院提出了陆军扩编的建议,两个国民警卫师立即转入联邦现役部队,准备把二百五十万现有兵力迅速增加到三百五十万。军工方面,一年之内,要把飞机和坦克的生产能力提高四至五倍。数十艘运输船开始昼夜不停的从日本和美国本土,向朝鲜半岛输送军用物资,以弥补上一场战役的巨大损失。还是让钢铁和拳头再较量一番吧。


在毛泽东看来,这只说明一点,美国人的屁股被踢得还不够疼。他需要一场新的胜利来劝慰华盛顿的那帮民主党老爷们,“也该轮到你们卖次国了”。


“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应休息几天。”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文中,口气平缓、但作战决心坚定。


接到电报后,彭德怀像泥胎一样坐在松木椅上,沉默良久,军事上不允许打,但政治上必须打,内心饱受煎熬的彭德怀,最终决定把一切困难抛诸脑后。在向三八线进军的路途中,六个军的志愿军和三个军团的北朝鲜军,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洪流。步兵、炮兵、运输队和担架队,在一片银白的月光下,挤满了大路和小路;挤满了一个又一个渡口。立刻越过三八线,哪怕只越过一步!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By 暮鼓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