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导语
鲁庄公的二年和三年,中原的国际形势是齐襄公掌管下的齐国一家独大,他干涉了郑国的内政,替被杀害的郑昭公报了仇;陈兵包围纪国,逼迫纪国一分为二;着手干涉卫国的内政,准备支持流亡在齐国的卫惠公。鲁庄公的舅舅——齐襄公可谓风生水起,一枝独秀。鲁国国内的形势是新君即位,处在政权的巩固期。公子庆父集团小动干戈,伐于余丘,公子溺躁动会齐伐卫,公族都在扩张自己的地盘。按着《左氏会笺》的说法,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由盛至衰,基本上分成两类,所谓“外重”与“内重”。这个我会在“楚武王之死”部分详细讨论,鲁国已经露出了它的“内重”危机。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吧!
进入到鲁庄公4年
1 齐鲁的关系缓和
经
1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
经
2
三月,紀伯姬卒。
经
5
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
经
6
秋七月。
经
7
冬,公及齊人狩于禚。
① 文姜享齐侯
享,就是享宴,是一种款待的礼仪,就是当时的国宴。诸侯享宴春秋是不记载的,但是唯独文姜与齐襄的享宴被记载到了春秋之上,这实际上鲁国史官一种表态,所谓“直书其事,以见其非礼”。但是话说回来,文姜与齐侯的私会,实际上对恢复和加强齐鲁两国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② 齐侯葬纪伯姬
纪伯姬上次出现在隐公二年,应该是隐公的一个女儿,嫁到了纪国,到现在已经过去31年了。在春秋和左传的记载里,鲁国一共嫁了9个姑娘,命运各异,有横死于灾祸的、有被“出”离异的。纪伯姬应该是正常寿终正寝的,她也是君夫人,即小君。春秋时,君夫人地位与国君基本相同,死时候的葬礼规格也很高。纪伯姬在三月死,之后夏天纪国就灭国了,到六月下葬的时候,纪国里这些事务估计就处于停滞状态,所以齐侯出面组织葬礼,安葬姬伯姬。我们在此复习一下春秋时候的葬礼,这部分在隐公二年和三年都讲过的。隐公元年经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这里的七月、五月、三月是停灵待葬的时间,纪伯姬三月卒,六月葬,属于君夫人的规格。君夫人的葬礼礼制是在隐公三年讲过的,所谓以夫人之礼治丧者,当其初死,讣告于同盟诸侯,一也;既葬返哭于祖庙,虞于殡(虞为葬后迎死者之魂,祭而安乐之之礼),二也;卒哭(虞后三月,卒无时之哭——意谓以后哭死者有时),以死者之主袝(以后死者袝于祖庙曰袝)于祖姑,三也。若三礼皆备,则书曰『夫人某氏薨』,又书曰『葬我小君某氏』。齐侯对一个被灭掉国家的君夫人如此操办丧礼,显然是示好于鲁国。
③ 鲁齐会猎
先有文姜夫人进行沟通,再有齐襄葬纪伯姬示好,所以鲁庄公积极回应,二人进行了会晤,以狩猎的方式进行了沟通。但是,鲁国的史官却表达了贬损之意,春秋上不写“齐侯”而是写了个“齐人”
2 齐襄公灭纪
经
3
夏,齊侯、陳侯、鄭伯遇于垂。
经
4
紀侯大去其國。
传
2
紀侯不能下齊,以與紀季。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齐国并没有通过战争武力灭纪,而是围而不攻,再通过外交施加压力,令纪国自己崩溃。先是除掉鲁桓公这个最大的障碍;再联姻周王室,使得纪国失去了王室姻亲的优势;又调动军队围上,施加军事压力;最后在夏天再与周边的陈、郑等国会谈并取得它们的支持,尤其是郑国,完全不理盟友鲁国的救纪请求,倒向了齐襄。这样纪国的国君只好采取了“大去其国”的策略,三十六计走为上。所谓“大去”,就是永不回还的意思。纪侯当初与自己的弟弟把国家一分为二,先让弟弟携其地作为齐国的附庸,齐国收纳后,季候便把自己的地方也交给了弟弟,然后就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消失在了历史画卷里。
灭纪是齐国的国策,至少应该是僖和襄两代国君必须要做的事情。
周王室的影响还是有的,至少尊与不尊王室会影响天下人心。所以后面的齐桓、晋文等真正意义上的霸主,都采取了尊王的策略,这是有它的道理的。
3 楚武王之死
传
1
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隨。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 「余心蕩。」鄧曼歎曰:「王禄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於樠木之下。令尹鬭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營軍臨隨,隨人懼,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盟隨侯,且請爲會於漢汭,而還。濟漢而後發喪。
楚武王进入到了51年,是个长寿的人。他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荆尸”明显是个音译,有两种说法:第一,荆尸或为时间,可能是楚国的一月;第二,荆尸或为动词,整军之意。总之,是楚武王整军待发,要征伐随国。发放完武器之后,回来告诉夫人邓曼,说:“我心荡。”就是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应该是心脏病发。邓曼叹了口气,给出了预言。说楚武王回死在行军的路上,果然应验了。楚国的令尹和莫敖筹措得当,在不发丧的情况逼迫隋侯就范,得胜而还后才发丧治丧。
左氏会笺对楚武王之死给出了一大段的评价,特别是对楚国的制度给予了高度的赞赏。用人之道,从古到今,一直都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相互制衡则是关键的方法论,千古不易之理。
进入到鲁庄公5年
经
1
五年春王正月。
五年春,无事。
1 小邾子来朝
经
3
秋,郳犂來來朝。
① 小邾国的由来
小邾国来自邾国,邾君名颜字夷父者,有小子曰肥(世族谱作「友」。犂來,肥之曾孙也。其后附从齐桓公以尊周室,周室命之为小邾子。
② 小邾的地理位置在邾国偏南,如下图
③ 小邾国传世的青铜器,
2 齐纳卫惠
经
2
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经
4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衞。
齐襄公迈向鼎峰,会合诸侯敢于卫国内政。我们下一篇会串讲齐纳卫惠的事件。
导语
鲁庄公的二年和三年,中原的国际形势是齐襄公掌管下的齐国一家独大,他干涉了郑国的内政,替被杀害的郑昭公报了仇;陈兵包围纪国,逼迫纪国一分为二;着手干涉卫国的内政,准备支持流亡在齐国的卫惠公。鲁庄公的舅舅——齐襄公可谓风生水起,一枝独秀。鲁国国内的形势是新君即位,处在政权的巩固期。公子庆父集团小动干戈,伐于余丘,公子溺躁动会齐伐卫,公族都在扩张自己的地盘。按着《左氏会笺》的说法,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由盛至衰,基本上分成两类,所谓“外重”与“内重”。这个我会在“楚武王之死”部分详细讨论,鲁国已经露出了它的“内重”危机。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吧!
进入到鲁庄公4年
1 齐鲁的关系缓和
经
1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
经
2
三月,紀伯姬卒。
经
5
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
经
6
秋七月。
经
7
冬,公及齊人狩于禚。
① 文姜享齐侯
享,就是享宴,是一种款待的礼仪,就是当时的国宴。诸侯享宴春秋是不记载的,但是唯独文姜与齐襄的享宴被记载到了春秋之上,这实际上鲁国史官一种表态,所谓“直书其事,以见其非礼”。但是话说回来,文姜与齐侯的私会,实际上对恢复和加强齐鲁两国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② 齐侯葬纪伯姬
纪伯姬上次出现在隐公二年,应该是隐公的一个女儿,嫁到了纪国,到现在已经过去31年了。在春秋和左传的记载里,鲁国一共嫁了9个姑娘,命运各异,有横死于灾祸的、有被“出”离异的。纪伯姬应该是正常寿终正寝的,她也是君夫人,即小君。春秋时,君夫人地位与国君基本相同,死时候的葬礼规格也很高。纪伯姬在三月死,之后夏天纪国就灭国了,到六月下葬的时候,纪国里这些事务估计就处于停滞状态,所以齐侯出面组织葬礼,安葬姬伯姬。我们在此复习一下春秋时候的葬礼,这部分在隐公二年和三年都讲过的。隐公元年经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这里的七月、五月、三月是停灵待葬的时间,纪伯姬三月卒,六月葬,属于君夫人的规格。君夫人的葬礼礼制是在隐公三年讲过的,所谓以夫人之礼治丧者,当其初死,讣告于同盟诸侯,一也;既葬返哭于祖庙,虞于殡(虞为葬后迎死者之魂,祭而安乐之之礼),二也;卒哭(虞后三月,卒无时之哭——意谓以后哭死者有时),以死者之主袝(以后死者袝于祖庙曰袝)于祖姑,三也。若三礼皆备,则书曰『夫人某氏薨』,又书曰『葬我小君某氏』。齐侯对一个被灭掉国家的君夫人如此操办丧礼,显然是示好于鲁国。
③ 鲁齐会猎
先有文姜夫人进行沟通,再有齐襄葬纪伯姬示好,所以鲁庄公积极回应,二人进行了会晤,以狩猎的方式进行了沟通。但是,鲁国的史官却表达了贬损之意,春秋上不写“齐侯”而是写了个“齐人”
2 齐襄公灭纪
经
3
夏,齊侯、陳侯、鄭伯遇于垂。
经
4
紀侯大去其國。
传
2
紀侯不能下齊,以與紀季。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齐国并没有通过战争武力灭纪,而是围而不攻,再通过外交施加压力,令纪国自己崩溃。先是除掉鲁桓公这个最大的障碍;再联姻周王室,使得纪国失去了王室姻亲的优势;又调动军队围上,施加军事压力;最后在夏天再与周边的陈、郑等国会谈并取得它们的支持,尤其是郑国,完全不理盟友鲁国的救纪请求,倒向了齐襄。这样纪国的国君只好采取了“大去其国”的策略,三十六计走为上。所谓“大去”,就是永不回还的意思。纪侯当初与自己的弟弟把国家一分为二,先让弟弟携其地作为齐国的附庸,齐国收纳后,季候便把自己的地方也交给了弟弟,然后就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消失在了历史画卷里。
灭纪是齐国的国策,至少应该是僖和襄两代国君必须要做的事情。
周王室的影响还是有的,至少尊与不尊王室会影响天下人心。所以后面的齐桓、晋文等真正意义上的霸主,都采取了尊王的策略,这是有它的道理的。
3 楚武王之死
传
1
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隨。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 「余心蕩。」鄧曼歎曰:「王禄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於樠木之下。令尹鬭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營軍臨隨,隨人懼,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盟隨侯,且請爲會於漢汭,而還。濟漢而後發喪。
楚武王进入到了51年,是个长寿的人。他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荆尸”明显是个音译,有两种说法:第一,荆尸或为时间,可能是楚国的一月;第二,荆尸或为动词,整军之意。总之,是楚武王整军待发,要征伐随国。发放完武器之后,回来告诉夫人邓曼,说:“我心荡。”就是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应该是心脏病发。邓曼叹了口气,给出了预言。说楚武王回死在行军的路上,果然应验了。楚国的令尹和莫敖筹措得当,在不发丧的情况逼迫隋侯就范,得胜而还后才发丧治丧。
左氏会笺对楚武王之死给出了一大段的评价,特别是对楚国的制度给予了高度的赞赏。用人之道,从古到今,一直都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相互制衡则是关键的方法论,千古不易之理。
进入到鲁庄公5年
经
1
五年春王正月。
五年春,无事。
1 小邾子来朝
经
3
秋,郳犂來來朝。
① 小邾国的由来
小邾国来自邾国,邾君名颜字夷父者,有小子曰肥(世族谱作「友」。犂來,肥之曾孙也。其后附从齐桓公以尊周室,周室命之为小邾子。
② 小邾的地理位置在邾国偏南,如下图
③ 小邾国传世的青铜器,
2 齐纳卫惠
经
2
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经
4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衞。
齐襄公迈向鼎峰,会合诸侯敢于卫国内政。我们下一篇会串讲齐纳卫惠的事件。
1 Listeners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