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读记

0306-07 庄六-七 齐纳卫惠 楚子灭邓 流星雨 最后的约会


Listen Later

导语

庄公执政初期,中原的国际形势是齐襄,也就是鲁庄公的舅舅,一家独大。虽然,他不是名义上的霸主,但是一直在做霸主在做的事情。惩治郑国的弑君者,逼迫纪国就范,以及接下来他要做的纳卫惠公,可以说他是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齐襄公用左传里面的说法就是“无常”,常就是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也就是说齐襄虽然功业不小,但是他也埋下了许多的仇怨,当这些仇恨积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他的末日也就降临了。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有好多人不择手段的争取资源,或权或利或名,取之无道,随着“成功”的累积,仇怨也逐渐地累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突然崩塌。即使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们现今的时代是高度文明的时代,儒家文化所确立的价值观却依然在起作用,它就象是一位场外的裁判,紧盯着赛场上的每一位选手,随时进行裁决。后面我们会看到,齐襄公由于他的屡屡犯规,而最终被红牌罚下了场。而接替他的人,正是第一位春秋时代真正意义上的霸主——齐桓公。反观鲁国国内,庄公已经过了刚即位的执政初期,他的政权逐步稳固,鲁国也逐渐走上了发展的正规。鲁国和齐国的关系也逐步回暖,虽然国内有反对的声音,但是鲁庄公还是积极地与齐国恢复了外交。


进入到鲁庄公6年


1 齐纳卫惠


①前因——卫宣公倒行逆施、遗祸子孙
卫宣公所代表的贵族糜烂生活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偶然,是一种普遍性的。所以在诗经里有好些首诗是抨击这些事情的,比如下面这首


詩經

國風

鄘風

牆有茨

牆有茨,墙上蒺藜草,茨cí,蒺藜。
不可埽也。不可用手扫。
中冓之言,宫中之言传,中冓gòu,宫中。
不可道也。怎可向外道。
所可道也,只因所道者,
言之醜也。让人受不了。


这样流传的诗可以看出卫国的宫廷糜烂的程度,而这样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卫宣公为自己的太子急从齐国娶了一个女子——宣姜,由于宣姜生得漂亮,就自己霸占为夫人。宣姜生了两个孩子,公子寿和公子朔。经过一番宫斗之后,太子急的母亲夷姜自缢。宣姜和公子朔就向卫宣公构陷太子急,卫宣公就派太子急出使齐国,并派遣贼人在半路上刺杀太子急。公子寿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告诉了太子急,并劝太子急逃走。太子急严守礼法,宁死也不背叛礼法。公子寿就灌醉哥哥太子急,替他而死。太子急酒醒发现弟弟被害,怒斥贼人,也慷慨赴死。卫国人非常同情这两位公子,为此作一首《二子乘舟》的诗,这首诗被记录在《诗经》中。


经 桓公十六年

5

十有一月,衞侯 出奔


太子急和公子寿的师傅是卫国的左公子和右公子,这两个师傅在公子朔当了国君之后罢免了他,拥立公子黔牟。卫惠公,也就是朔奔齐,投奔了自己的舅家。那时候齐襄公羽翼未丰满,而到了庄公五年,齐襄公则进入到了自己的正值鼎盛时期。


②齐纳卫惠
齐襄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在灭纪之后,他就组织国际力量来干涉卫国的内政,为亲齐的卫惠公出头。


经 庄公五年

2

夏,夫人姜氏師。

4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衞。


庄公五年,齐襄公纠集鲁国、宋国、陈国和蔡国一起伐卫,准备拥立卫惠公。从后面的春秋经上看,这件事情办完,也就是鲁庄公返国是在庄公六年的秋天,也就是说从庄公五年冬到六年秋,这件事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原因如下


③周王室插手反对


经 庄公六年

1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

左传

1

六年春,王人救


尽管周王室衰微,但是它的影响力还是在的。周王派遣了一个叫做子突的人去救援卫国,当时掌管卫国的应该是左右两位公子和黔牟。他们应该是顶不住齐襄公集团的压力而向王室求援,所以周王就派了一个“王人子突”来救援卫国。我们知道,春秋经的书法,也就是遣词造句都是经过鲁国史官斟酌推敲的,尤其是对于人名是相当有讲究的,〔我会补充一个彩蛋专门解释这个事儿,〕“王人”是卿大夫还是卑官?“子突”是名还是字?这俩问题各大春秋注家各持己见。杜预采用了穀梁传的观点,提出“王人”是微官,由于“见授以大事,故称人而又称字”。孔颖达补充认为“贵王人所以责诸侯”。会笺则认为“王人”就是大夫,“子突”是名不是字。杨注仅仅是反驳了“春秋之世,二字而子在上者,皆是字”的说法。我们在这里不挖这些事了,也不去关心史官的主观态度了,总之就是周王室派人参与了这件事。



2


夏六月,衞侯 入于


左传


2


夏,衞侯入,放公子黔牟,放甯跪,殺左公子、右公子,乃即位。
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爲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於本末,而後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謀;知本之不枝,弗强。《詩》云:『本枝百世。』」


周王室的参与,使得事情就复杂起来,齐襄公集团处理起来就不会很快,所以从春天“王人救卫”到夏六月才有结果。会笺写“诸侯之归入,必有奔杀者”,这是春秋一代的典型操作。因为要“遵王”,所以公子黔牟保住了命,被流放到了周,也算是给了周王室一定的面子。左公子和右公子被杀,牵连的宁跪也被流放,宁氏是卫国的大族,后面还会出现。重新拥立朔,也就是卫惠公执掌卫国。


君子在对这件事情的评论是有价值的,这在今天也是一个经典问题,比方说你怎么选择你的上司、领导呢?通俗的说法就是怎么才能不“站错队,跟错人”呢?答案就是君子的这段评论。


首先,君子认为左右二公子拥立黔牟“为不度”,度是温度的度字,读成“夺”,是考量、衡量的意思,就是说左右二公子在考量拥立黔牟这件事情上犯了错误。然后,君子给出了正确的方法是“夫能固位者,必度於本末,而後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謀;知本之不枝,弗强。”考量的指标有两个:本和末。“能固位”就是能立得住,一定要仔细地考量“本末”之后,才能够去扶持他。“不知其本,不謀;知本之不枝,弗强。”这个意思比较明白,但是“本末”君子却没有给出解释,所以导致杨伯峻先生写道:“前人解本末者多矣”。本末在儒家思想系统里是有定论的,表层的意思就是本是根,末是枝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孔颖达给出的“度其本者,谓其人才德贤善,根本牢固;度其末者,谓其久终能保有邦国,蕃育子孙,知其堪能自固而后立其衷焉。”会笺进一步解释为“母夷姜缢,兄急子杀,则黔牟无宠于宣公必矣,此其本弱。谓之不度本也,虽逐惠公,其母宣姜配昭伯,挟齐援而炽方处,其倾心惠公必矣。而黔牟之才德不著于传,惠公以冬奔,齐侯以正月与诸侯会而谋卫,凡此皆黔牟之势,不得长存者,是其不枝也。”最后,君子引用了一句诗经来作为总结,这句诗来之《诗·大雅·文王篇》,“本枝百世”的意思就是上面说的本末都要强壮,才会枝繁叶茂、流芳百世。



3


秋,公至自伐



4


冬,人來歸俘。


左传


3


冬,人來歸寶,文姜請之也。


庄公五年冬开始伐卫,事情办完庄公还鲁饮至,已经到了庄公六年的秋天了,基本上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事情之所以不顺利,是因为周王室插手这件事,而且周王室是拥立公子黔牟的。辛劳了近一年时间,齐襄公给鲁庄公发了巨额奖金,也就是卫宝。卫宝不单单只是字面意思“卫国的宝贝”,它是指卫国立国时候周成王赐给卫国始封君康叔的几件国宝。当然了,这里面有文姜的功劳,她向齐襄公提出的请求,所以齐襄公才会如此大方。可见,齐襄公只要对心思,还是一个很大方的人。


2 楚子灭邓


2

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騅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齊。其及圖之乎!圖之,此爲時矣。」鄧侯曰:「人將不食吾餘。」對曰:「若不從三臣,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弗從。還年,楚子伐鄧。十六年,楚復伐鄧,滅之。


这段的事儿不大,因为楚国灭了很多小国,读到最后我们就会知道楚国比其它所有诸侯国加起来还大。有趣的是这里面有些话说得十分有趣。



① 后悔与肚脐


楚文王伐申国,路过邓国。楚文王的父亲是楚武王,楚武王的夫人是邓曼,这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女性,她是邓国人,也就是传中邓祁侯的姊妹,所以邓祁侯才说“吾甥也”,这是我的外甥。外甥路过舅舅家,舅舅当然要留下吃顿饭,又请了三个外甥相陪。这三个外甥是骓甥、聃甥和养甥,他们看出了楚文王的野心,就要在宴席上杀楚文王,邓侯不同意。左传就记录下来了三甥和邓侯当时的言语,比较有趣。三甥说:“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齊。其及圖之乎!圖之,此爲時矣。”灭亡邓国的人,一定是他。如果不早下手,以后一定后悔。赶紧下手吧,现在正是时候。有趣的是中间那句“若不早圖,後君噬齊。”,字面的解释是“若不早图,人不能自咬其肚脐”,齐通脐,你就看后世的注家,一顿忙活,解释这个肚脐和后悔之间的关系。


② 食余


邓侯当然不同意,反驳的话也比较有趣。“人將不食吾餘”的字面意思就是“我要这么做,别人就不会吃我剩下的食物了”。这个话我们也可以猜出来,基本上就是唾弃的意思。请外甥吃饭,在宴席上杀掉自己的外甥,这舅舅当然会遭人唾弃了吧。


可见,口语流变。这都是当年的俗语,就像我们今天的俗语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意义会给后人解读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我们的文言文系统虽然学习的门槛比较高,但是它是非常稳定的语言系统。


三甥执意要劝邓侯下手,说“你要不同意我们仨的,以后国家社稷都会丧失,哪还有人会吃你剩的食物?”邓侯还是不同意。楚文王在返回楚国的第二年就对邓国进行了战争,并且在庄公十六年灭了邓国。


进入到鲁庄公7年


1 流星雨


2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2

夏,恒星不見,夜明也。星隕如雨,與雨偕也。


①天琴座流星雨



1803年里士满就发生了类似庄公七年的天琴座流星雨的现象,我们可以看看当时记者在报纸发表的文章,看看英文版的“星陨如雨”是怎么表述的:


A stronger storm of up to 700 per hour occurred in 1803, observed by a journalist in Richmond, Virginia:


Shooting stars. This electrical [sic]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on Wednesday morning last at Richmond and its vicinity, in a manner that alarmed many, and astonished every person that beheld it. From one until three in the morning, those starry meteors seemed to fall from every point in the heavens, in such numbers as to resemble a shower of sky rockets …


②从左传的解释揣测左传乃至儒家的立言存世的观念


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学者立言对这种神怪之事都是不赞成态度,所以才会出现左传注经的错误。因为这种大规模的流星雨太罕见了,所以儒家学者还是采取了比较慎重地态度,而不是添油加醋的猎奇。


3 水灾


2

秋,大水。

3

無麥苗。

3

秋,無麥、苗,不害嘉穀也。


发生了水灾,但是及时进行了补种,没有损失收成。


2 最后的约会


1

七年春,夫人姜氏齊侯

1

七年春,文姜齊侯志也。

5

冬,夫人姜氏齊侯于穀。


庄公七年,文姜与齐襄两次约会,春秋经记载了两次。防地是鲁地,谷是齐地,左传说防之约是齐侯约文姜。谷地应该是文姜约齐侯。我们也不去深挖谁约谁,总之这是这一对儿最后的约会了。



庄公八年,齐襄公就下场了,继任登场的就是著名的齐桓公,霸主时代开始了。这是一个十分精彩的时代,有好多著名的人物和故事,在这里预告一下。我们仔细的阅读这段精彩的历史。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春秋左传读记By 刘立勋


More shows like 春秋左传读记

View all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by 书生大漠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