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读记

0315-16 庄15-16 齐桓始霸 秋后算账 武公封晋 再见邾仪父


Listen Later

|导语|

|——|

|庄公13、14年,齐桓公在管仲的支持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霸业。用杜预的话说,叫做“齐桓欲修霸业”。他的第一站是降服鲁国,此时鲁国的国君是鲁庄公,这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国君,而且有雄心壮志,他也任用了来自下层的“士”——曹刿,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两次打败了来犯的齐桓公。但是,曹刿的治国方略似乎有问题,从长勺之战和柯之盟来看,他的胜利和得手均是来自于对规则的破坏,这样做法虽然可以取得胜利,但是所获之利益是暂时的,而非长期的。非基本面的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越往后,齐国鲁国的差距也就会越大。齐鲁柯之盟是齐桓霸业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齐桓急功近利、穷兵黩武,不接受管仲的意见,导致在柯之盟上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他一定是经历了深刻的反思,终于明白了治国平天下,单单靠武力是不行的。柯之盟后,齐桓公接受了管仲的策略,以信义而不仅仅靠武力去实现自己的霸业。如果说鲁国是第一战,宋国就是第二站。宋国内部发生了祸乱,宋万弑君,齐桓会盟诸侯,宋国背盟,齐国采取尊王的策略,联合诸侯迫使宋国顺服。在经历了多年的罹乱之后,郑厉公终于统一了郑国。他上台之后,大力铲除异己、滥杀无辜。郑国将是齐桓霸业的第三站。|

进入到鲁庄公15年

1 齐桓始霸

庄公十五年

1

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會于

1

十五年春,復會焉,始霸也。

左传原文称“齐始霸也”。春秋时期,霸与伯同义,就是“老大”的意思,实质是指首领而非今天意义上的霸。鄄在鲁之西,曹(曹在宋之北)之北,卫之东,在濮水,也就是济水的一条支流的北岸。鄄离齐国还是比较远的,可见齐桓的诚意很大。他应该是沿着济水,两次来到鄄这个地方与诸侯们会盟。

2 文姜如齐

庄公十五年

2

夏,夫人姜氏

杜注对文姜一直是持贬损的态度,这一次还引用了“归宁”这样的概念。归宁是指女子出嫁之后,回家探望父母的一种活动。父母在,可以亲自回家归宁;父母不在,就不用亲自回家了,则派遣一个卿大夫归宁。文姜应该一直是在进行外交活动,估计一直在负责鲁国与齐国的沟通工作。

3 诸侯伐郑

庄公十五年

3

秋,人、人、人伐

4

人侵

2

秋,諸侯爲人間之而侵

郑国趁着宋国出兵的时候,在背后偷偷地捅了一刀。因为宋国和郑厉公,一直有仇,这似乎是郑厉公的报复行为。齐桓霸业的第一站是降服鲁庄,第二站是降服宋国,第三张就是降服郑国。此时,郑国还处于不服的状态。

庄公十五年

5

冬十月。

进入到鲁庄公16年

庄公十六年

1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1 诸侯伐郑

庄公十六年

2

夏,人、人、人伐

庄公十六年

1

十六年夏,諸侯伐故也。

庄公十六年

4

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

庄公十六年

4

冬,同盟于成也。

郑厉公倒向了齐桓,脱楚入齐。从幽地会盟看,齐桓联盟的队伍越来越大了,周边的小国都倒向了齐桓公。春秋经上的排序很讲究,既考虑了国君的爵位,又考虑了国家的大小。

2 楚国伐郑

庄公十六年

3

秋,

庄公十六年

2

鄭伯入,緩告于。秋,,及,爲不禮故也。

如果楚国和郑厉公之前没有交往,也就谈不上礼貌不礼貌。从楚国伐郑来看,支持郑厉公的应该是楚国,显然郑厉公得手之后却不再理会楚国了。楚国的势力已经抵达中原了。

3 郑厉复仇

庄公十六年

3

鄭伯治與於雍糾之亂者,九月,殺公子閼,刖强鉏公父定叔出奔。三年而復之,曰:“不可使共叔無後於。”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

君子謂强鉏不能衞其足。

①雍纠之乱

雍纠之乱在桓十五年,郑国的大权臣祭仲专权,当时的国君郑厉公就联合祭仲的女婿雍纠想杀祭仲。结果,由于雍纠的妻子泄密,导致雍纠被杀,郑厉公也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②秋后算账

公子閼被杀,强鉏被连累受刖邢而失去双脚,公父定叔逃亡到了卫国。

③同恶相恤

郑厉公与公叔段都是庶子多嫡,只不过郑厉公成功而公叔段失败。因此,郑厉公赦免公叔段的举动,应该算是惺惺相惜。也说明他彻底地掌握了郑国的政权。

④君子的评论

君子的评论被杜注说成是“言其不能早辟害”,其实我们也经常会不小心流露出语言、行为而受到牵连。所以《论语》里面孔子说南容“邦无道,免于刑戮”,可见处世之道并不容易,也是一种智慧。

论语

公冶长篇第五

5

2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孔子學生南宫适,字子容。

兄之子——孔子之兄叫孟皮,見史記 孔子世家 索隱引家語。這時孟皮可能已死,所以孔子替他女兒主婚。

孔子説南容,“國家政治清明,[總有官做,]不被廢棄;國家政治黑暗,也不致被刑罰。”於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他。

4 武公封晋

庄公十六年

5

6

王使虢公曲沃伯以一軍爲晉侯

初,晉武公,執夷詭諸蔿國請而免之。既而弗報,故子國作亂,謂人曰:“與我伐而取其地。”遂以師伐,殺夷詭諸周公忌父出奔惠王立而復之。

晋国分裂早在西周就开始了,详细在桓二年左传中有记述。

鲁惠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45年),“封桓叔于曲沃”。

鲁惠公三十年(公元前739年),“晉潘父弑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

鲁惠公四十五年(公元前726年),“曲沃莊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

隐五年(公元前718年),“曲沃叛王”。

隐六年(公元前717年),“晋人纳鄂侯”。

桓三年(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伐翼”。

桓七年(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杀小子侯”。

桓八年,春,曲沃武公灭翼。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緡于晋。

桓九年,周王室组织5诸侯伐曲沃。

庄十六年(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终于夺得了晋的控制权并获得了周王室的认可,曲沃武公成了晋武公。从曲沃被封算起,经历了67年,三代人的努力,晋国终于从嫡传一支而转换到了庶出的一支手里。

周王室为何改变了对曲沃伯的态度转而封其为晋侯呢?左传给出了一个不清不楚的解释。从平王东迁以来,周王室的新都成周附近新添了许多小国,这都是跟着王室动迁来的卿室。他们又与当地的诸侯发生了诸多的领地纠纷,所以周王室的王城周边一直都是乱糟糟地弄不清楚。这次晋武公被周王室承认,应该是“其命出于不得已”。

庄公十六年

5

邾子 卒。

邾仪父,鲁隐公元年三月出现的人物,至此已经经历了三代鲁国的国君,一共过去了44年。在春秋时期,小国的主题基本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谋存,和大国处好关系,不要被灭国。象邾国这样长寿的小国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见邾国的国君还是比较努力的。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春秋左传读记By 刘立勋


More shows like 春秋左传读记

View all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by 书生大漠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