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导语
齐桓始修霸业,第一站是降服了鲁国,第二站是降服了宋国。第三站就是降服郑国,郑国一来离齐国比较远,二来郑国国君郑厉公与其邻国宋国有怨。虽然在庄公十六年,在幽地加入了齐国联盟,但是基本上是口服,还没有达到“心服”。在齐国蒸蒸日上的同时,西部的晋国和南部的楚国也开始做大,而周王室日渐衰微。直接产生的结果是四周的戎狄开始南侵,成周周边的祸乱、战火不断。
进入到鲁庄公17年
1 齐执郑詹
经
庄公十七年
1
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
左传
庄公十七年
1
十七年春,齊人執鄭詹,鄭不朝也。
经
庄公十七年
3
秋,鄭詹自齊逃來。
《左氏会笺》说:“去年冬,郑既行成。今宜自朝,而使大夫聘,慢也,故执之。”齐国在持续地向郑国施压,使其顺服。正义解释说詹是郑国的执政大臣,在春秋时代有这样的规则,霸主可以扣押某国来聘的大臣,以示惩罚。
2 遂人抗齐
经
庄公十七年
2
夏,齊人殲于遂。
左传
庄公十七年
2
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庄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遂国在泰山西南,汶水以北。鲁国北面临郕,郕之北过汶水则为遂国。这次遂国强族全歼戍守在遂国的齐国士兵事件,应该是遂国人反抗齐国军队压迫的一个写照。鲁国史官的写法有明显的贬损倾向。
3 生态失衡
经
庄公十七年
4
冬,多麋。
从文献和出土文物里我们可以断定,商周时期我国中原地区气候温和、植被丰富、野生动物数量很多,比如有鳄鱼、大象、犀牛,甚至还有貘这种动物,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激增,这种生态一点一点地被人类的活动给改变了。那么,从《左传》的记述里,我们可以看到好多这样的蛛丝马迹。其实当时的人们也都有环保意识,比如在好多成文的法律条文里,在一些传统的观念里,就规定在象春季这样的动物繁殖时期禁止猎杀等等。
进入到鲁庄公18年
经
庄公十八年
1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1 庄公追戎
经
庄公十八年
2
夏,公追戎于濟西。
左传
庄公十八年
3
夏,公追戎于濟西。不言其來,諱之也。
戎害愈演愈烈了。戎狄应该是另外一套文化系统,根据李文龙先生编著的《戎狄匈奴青铜文化(草原丝路文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实戎狄文化也是很发达的。
鲁国史官避讳什么呢?根据《释例》的说法是戎狄这次入侵,鲁国疏于防备。等到入侵之敌退去,追击又无所获。这件事情,国君鲁庄公是负有主要责任的。因此,鲁国史官就采取了这样的写法。
2 有蜮成灾
经
庄公十八年
3
秋,有蜮yù。
古代的科技水平不发达,尤其是生物学,导致各个时代的注经学者向猎奇的方向去注解这条经。杨注给的说法比较符合现代的观点,就是虫灾,有可能导致庄稼的收成。
3 周王非礼
左传
庄公十八年
1
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瑴、馬三匹,非禮也。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不以禮假人。
飨礼,根据《周礼·掌客》的说法,是周王招待诸侯所行的礼。上公三飨三食三燕,共九轮。侯伯三飨再食再燕,共七轮。子男壹飨壹食壹燕,共三轮。《聘礼》的说法是,飨礼有酬币也。礼,主人酌酒於宾曰“献”,宾答主人曰“酢zuò”,主人又酌以酬宾曰“酬”,谓之酬币,盖於酬酒之时赐之币也,所赐之物,即下“玉”、“马”是也。
虢公是公爵,晋侯是侯爵,二者的礼仪属不同的等级,不应该授予晋侯跟虢公同样的礼物。
4 周王娶妻
左传
庄公十八年
2
虢公、晉侯、鄭伯使原莊公逆王后于陳。陳嬀歸于京師,實惠后。
此次周王娶妻,完全是虢、晋和郑三国为了讨好周王室以利用之。
导语
齐桓始修霸业,第一站是降服了鲁国,第二站是降服了宋国。第三站就是降服郑国,郑国一来离齐国比较远,二来郑国国君郑厉公与其邻国宋国有怨。虽然在庄公十六年,在幽地加入了齐国联盟,但是基本上是口服,还没有达到“心服”。在齐国蒸蒸日上的同时,西部的晋国和南部的楚国也开始做大,而周王室日渐衰微。直接产生的结果是四周的戎狄开始南侵,成周周边的祸乱、战火不断。
进入到鲁庄公17年
1 齐执郑詹
经
庄公十七年
1
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
左传
庄公十七年
1
十七年春,齊人執鄭詹,鄭不朝也。
经
庄公十七年
3
秋,鄭詹自齊逃來。
《左氏会笺》说:“去年冬,郑既行成。今宜自朝,而使大夫聘,慢也,故执之。”齐国在持续地向郑国施压,使其顺服。正义解释说詹是郑国的执政大臣,在春秋时代有这样的规则,霸主可以扣押某国来聘的大臣,以示惩罚。
2 遂人抗齐
经
庄公十七年
2
夏,齊人殲于遂。
左传
庄公十七年
2
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庄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遂国在泰山西南,汶水以北。鲁国北面临郕,郕之北过汶水则为遂国。这次遂国强族全歼戍守在遂国的齐国士兵事件,应该是遂国人反抗齐国军队压迫的一个写照。鲁国史官的写法有明显的贬损倾向。
3 生态失衡
经
庄公十七年
4
冬,多麋。
从文献和出土文物里我们可以断定,商周时期我国中原地区气候温和、植被丰富、野生动物数量很多,比如有鳄鱼、大象、犀牛,甚至还有貘这种动物,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激增,这种生态一点一点地被人类的活动给改变了。那么,从《左传》的记述里,我们可以看到好多这样的蛛丝马迹。其实当时的人们也都有环保意识,比如在好多成文的法律条文里,在一些传统的观念里,就规定在象春季这样的动物繁殖时期禁止猎杀等等。
进入到鲁庄公18年
经
庄公十八年
1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1 庄公追戎
经
庄公十八年
2
夏,公追戎于濟西。
左传
庄公十八年
3
夏,公追戎于濟西。不言其來,諱之也。
戎害愈演愈烈了。戎狄应该是另外一套文化系统,根据李文龙先生编著的《戎狄匈奴青铜文化(草原丝路文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实戎狄文化也是很发达的。
鲁国史官避讳什么呢?根据《释例》的说法是戎狄这次入侵,鲁国疏于防备。等到入侵之敌退去,追击又无所获。这件事情,国君鲁庄公是负有主要责任的。因此,鲁国史官就采取了这样的写法。
2 有蜮成灾
经
庄公十八年
3
秋,有蜮yù。
古代的科技水平不发达,尤其是生物学,导致各个时代的注经学者向猎奇的方向去注解这条经。杨注给的说法比较符合现代的观点,就是虫灾,有可能导致庄稼的收成。
3 周王非礼
左传
庄公十八年
1
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瑴、馬三匹,非禮也。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不以禮假人。
飨礼,根据《周礼·掌客》的说法,是周王招待诸侯所行的礼。上公三飨三食三燕,共九轮。侯伯三飨再食再燕,共七轮。子男壹飨壹食壹燕,共三轮。《聘礼》的说法是,飨礼有酬币也。礼,主人酌酒於宾曰“献”,宾答主人曰“酢zuò”,主人又酌以酬宾曰“酬”,谓之酬币,盖於酬酒之时赐之币也,所赐之物,即下“玉”、“马”是也。
虢公是公爵,晋侯是侯爵,二者的礼仪属不同的等级,不应该授予晋侯跟虢公同样的礼物。
4 周王娶妻
左传
庄公十八年
2
虢公、晉侯、鄭伯使原莊公逆王后于陳。陳嬀歸于京師,實惠后。
此次周王娶妻,完全是虢、晋和郑三国为了讨好周王室以利用之。
1 Listeners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