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031《邶风•绿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邶风•绿衣]

* 动人的睹物思人,悼念亡妻故人之作

* 诗中描述了生活平凡点滴的弥足珍贵

* 纵观文学史上的其他悼亡诗,诠释何为“失去才懂得珍惜”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里:衣服的衬里。

曷(hé):何,怎么。

维:语气助同,没有实义。

已:止息,停止。

裳(cháng):下衣,形状像现在的裙子。

亡:用作“忘”,忘记。

女(rǔ):同“汝”,你。

治:纺织。

古人:故人,古通“故”,这里指作者亡故的妻子。

俾(bǐ):使。

訧(yóu):古同“尤”,过失,罪过。

絺(chī):细葛布。

绤(xì):粗葛布。

凄:凉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

获:得。



首章对‘里’而言,则‘衣’是在表之衣;下章对言,知‘衣’是在上之衣,因文以见义也-【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诗歌第一段所讲的“衣”是对应“里”而言的,指代的是上衣的表面,而第二段所讲的“衣”是对应“裳”而言的,指代的是上衣,因为对应不同所以意义上也有区别。



絺绤所以当暑,今以待寒,喻其失所也。”—【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絺”和“绤”都是指粗细不同的葛布,葛布的衣服一般是春夏时节,天气温暖的时候穿的,而当下天气寒冷,作者还穿着絺绤葛布所做的葛布衣服,面对阵阵寒风,心中若有所失。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大白话】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于是彭绩始知柴米价,持门户,不能专精读书。期年,发数茎白矣。”—【清】彭绩《亡妻龚氏圹铭》

【大白话】

妻子亡故之后,丈夫彭绩才开始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知道了生活担子的沉重,为了料理自己的生活和日常家室,再也不能专心读书了。过了一年,头发竟然也白了许多。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大白话】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下集分享:

032《召南邶风•燕燕》认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燕燕》这首诗歌历来被称之为“万古送别之祖”,感人至极。自古以来还认为这首诗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所作,那这位女诗人何许人也?这首诗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千古动人的离别故事呢?古人对于离别,对于空间距离的理解与我们当下又有何区别?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