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读记

0323-庄二十三-齐鲁联姻(2)-三国来朝-晋献集权


Listen Later

导语

鲁国齐国关系渐热,庄公二十二年联姻从开始谋划到订婚,双方都显示出了积极的诚意。首先,齐国派出上卿,也就是最尊贵的高傒与鲁国的大夫进行会盟,齐桓公可谓给足了鲁庄公面子。鲁庄公则投桃报李,越礼亲自去齐国纳币,也就是订婚。齐鲁关系进入了蜜月期。传统文化里有所谓“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就在姜齐最鼎盛的齐桓公时代,取代姜氏而取得齐国政权的陈氏祖先逃亡来的了齐国,并上演了“有礼与齐”的正剧。历史里充满了戏剧性,估计把酒言欢的齐桓公和公子完双方都不会想到,公子完的后代灭掉齐桓公的后代而拥有了齐国。

进入到鲁庄公23年

1 齐鲁联姻(2)

①去年冬,鲁庄如齐纳币,也就是订婚。转过年春天,鲁庄回国。这是继鲁桓被害死在齐国以后,鲁国国君第一次出访齐国。齐鲁两国冰释前嫌了。

庄公二十三年

1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

②如齐观社——曹刿之绝唱,

3

夏,公如觀社。

左传

1

二十三年夏,公如觀社,非禮也。曹劌諫曰: 「不可。夫禮,所以整民也。故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征伐以討其不然。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習之。非是,君不舉矣。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

4

公至自

曹刿出身士人,长勺一战成名,此后三战皆败,柯之盟又挟持齐桓,后世有《曹沫之陈》等文献。《左传》所取曹刿的两条记录,可能是因为《左传》仍属于儒家经典,不可能跳出儒家的框架,所以象柯之盟这样的糗事就略去不传了。《左传》记叙的史实,并无歪曲,但有好多删减之处。因此读《左传》一定要配合其它文献一起读,并且心里要知道其实它是有倾向性的,它虽不象《公羊》、《谷梁》那么明显地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它仍然是代言儒家思想的一部经典,只不过比那两部传较为客观而已。曹刿的劝谏之言仍然是鲁国——这个文化大国的风格,用词典雅,专业性比较强,所依据的都是周礼,比较繁琐。大意是说国君不应该出国观社。《国语·鲁语》有“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其文意义比较明确。齐国组织诸侯如齐观社,其实是行霸主之实,令诸侯朝见的一种形式。

③装修备婚,楹是堂屋前部的柱子。

6

公及齊侯遇于

8

秋,丹宫楹。

3

秋,丹宫之楹。

10

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于

2 三国来朝

①周王室来访

庄公二十三年

2

祭叔來聘。

周王室和鲁国的关系由来以久,鲁国始封君伯禽乃周公旦之子,所以鲁与王室关系甚近,春秋中王室聘鲁时有发生,上次是桓公七年“天王使家父來聘”,桓公六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等等。另外,鲁国还负责了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婚礼操办。庄公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可见周王室和鲁桓公关系还是很密切的。此时,周王室派使臣来访问鲁庄公,应该也有外交上考虑。盖因鲁与齐桓霸主关系热络,周王室及诸侯国皆有借鲁联齐之意义。这也是公关的一个途径,即从朋友的朋友处开始建立联系,从外围入手的意思。

②楚国来访

5

人來聘。

庄公二十三年正时楚成王元年,他刚即位,开始结交中原的诸侯。但是,楚国“久居江汉”,其文化、习俗与中原国家迥异。虽然有结好的热情,但是礼仪方面可能不甚周详。鲁史是以没有写“某诸侯使某来聘”这样的文字,可能是楚国“未成其礼”。楚国虽逐渐强盛,但是此时尚未融入中原诸侯文化圈。

③萧叔朝见

7

蕭叔朝公。

就穀朝公,就是鲁庄公和齐桓公在穀地会盟的时候,萧国的国君来朝见鲁庄公。“无爵而称朝”,说明萧国的国君没有爵位,因为萧国是宋国的附庸国。没有书“来”,得以知道此次会见是发生在鲁国之外,即齐国之谷地。

3 晋献集权

左传

庄公二十三年

2

晉桓之族偪,獻公患之。士蔿曰:「去富子,則羣公子可謀也已。」公曰: 「爾試其事。」士蔿與羣公子謀,譖富子而去之。

晋献公已经继位六年,晋国的大权仍然比较分散,甚至再次形成了逼迫公室的局面。群公子,桓叔、庄伯之子。曲沃桓叔之子是献公的祖父辈,曲沃庄伯之子是献公的叔叔辈。群公子的势力很大,不能急于收拾,必须采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慢慢地收拾。献公就采取外围战,令士蔿操刀,自己装糊涂。这是一个过程,后面仍有故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春秋左传读记By 刘立勋


More shows like 春秋左传读记

View all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by 书生大漠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