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读记

0327-28-庄二十七-二十八-齐桓伐卫-抗楚援郑-鲁国借粮


Listen Later

导语

齐桓霸业,蒸蒸日上。齐鲁联盟,愈加亲昵。晋国完成了政治大清洗,晋献公牢牢地控制了晋国。楚国成王继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戎狄与华夏的关系渐渐紧张,出现在春秋里的次数逐渐增多。总之,天下的形势比较安定,都是一些小事儿。鲁国发生了灾异。连年大水,这属于灾。四月孟夏发生日食,这属于异。相比于灾,异象所引起的社会恐慌要严重一些。因为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普遍无法解释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尤其是日食和天文现象,会引起普遍的社会恐慌。当时的办法就是祭祀,这实际上就是当时社会存在的认知门槛。而中华文明得以跨过这个认知门槛得以延续,儒家思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好多人批判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问题需要客观地去看待,而不要去一味地批判。认知门槛,这是美国社会生物学家丽贝卡·科斯塔(Rebecca Costa)在其书《守夜人的钟声》中所提出的概念。而中华文明跨过这个认知门槛得以延续,儒家思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遇到认知门槛时,社会出现两个迹象。第一个叫做僵局,就是大家都知道问题之所在,但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第二个迹象由第一个迹象引起的,就是“以信仰替代知识和事实”,实际上就是殷商的模式。周人以礼乐制度打破了殷商模式,孔子则集其大成开创了儒家思想。

进入到鲁庄公27年

1 伯姬归宁

庄公二十六年

1

二十有七年春,公會杞伯姬

左传

庄公二十六年

1

二十七年春,公會杞伯姬,非事也。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卿非君命不越竟。

4

冬,杞伯姬來。

4

冬,杞伯姬來,歸寧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①庄二十五年,伯姬归杞,鲁庄公的大女儿出嫁到杞国。两年后伯姬回国,父女二人在洮地相会。
②洮地有两说,泗水县比较合乎情理。或者是父女二人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又度假又相见。或者是鲁庄公迎出一段距离,让自己的女儿少走一些路途。
③伯姬归宁。归宁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宁家问候父母是否安宁,属于回家省亲。如果父母不在世了,就派卿回国问候兄弟,这都叫归宁。
鲁庄公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从他和孟任的关系来看,那正是现代意义上的真爱。

2 陈郑归服

2

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

2

夏,同盟于服也。

庄十六年由齐国主持过一次在幽地的会盟,当时有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等八国参加。随后,陈国祸乱,齐桓接纳陈完而陈国不满。郑文公更是首鼠两端。楚强则倒向楚,齐强则倒向齐。齐国的霸主联盟里有宋、鲁,这是核心成员,郑、陈和蔡这都是口服心不服的外围成员。

3 子友会葬

3

秋,公子友,葬原仲

3

秋,公子友原仲,非禮也。原仲季友之舊也。

《穀梁传》有“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所以这里的原仲是陈国大夫的字。
公子友,也就是季友,私自出国去陈国参加好朋友的葬礼。前面传文有“卿非君命不越竟”,所以这是非礼的。一是鲁国的卿大夫有不听君命的传统,二是季友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在庄二十五年出使陈国,应该是与原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4 杞伯来朝

6

杞伯來朝。

①杞国国君在桓二年来朝见鲁国的鲁桓公,那时候称为杞侯,现在来朝变成了杞伯,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被周王室降职了。
②这件事也有特别八卦的意味。杞国国君来朝,颇像是闹了别扭的媳妇跑回了娘家,丈夫亲自登岳父家大门谢罪,并迎回夫人。

5 叔姬归莒

5

來逆叔姬

鲁庄公又嫁了一个女儿给莒国,一来延续了与莒国的传统友谊,二来也是鲁国联合莒国牵制霸主齐国的一种策略。

6 城濮之会

7

公會齊侯城濮

6

王使召伯 齊侯命,且請伐,以其立子頽也。

①王子颓之乱在庄十九年,也就是八年前。卫国出兵帮助王子颓赶走了周惠王,自立为天子。后来有郑厉公和虢公出兵平定了王子颓之乱,拥立了周惠王。周王室与卫国从此结仇。
②当时的卫惠公,是由齐襄公,也就是齐桓公的哥哥发动战争,强行拥立当上的卫国国君。周王室进行了干预,但是未果。可见卫国一直是齐国的“小弟”。
③卫惠公刚死,所以周惠王就以封齐桓公“侯伯”作为代价提出要求。侯伯的意思也就是诸侯的大哥,既然“大哥”得要尊王,那么你先替周王出口恶气——惩罚卫国。

5

晉侯將伐士蔿曰:「不可。虢公驕,若驟得勝於我,必棄其民。無衆而後伐之,欲禦我,誰與?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夫民,讓事、樂和、愛親、哀喪,而後可用也。弗畜也,亟戰,將饑。」

去年虢国两次进攻晋国,转过年晋献公要报复,士蔿进行了劝谏。劝谏的内容是说国君发动战争的根本是民心,民心的相悖会影响战争的结果。这种战争观念在春秋时代已经很成熟了,而且一直延续到当代。

进入到鲁庄公28年

1 齐桓伐卫

庄公二十六年

1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人伐人及人戰,人敗績。

左传

庄公二十六年

1

二十八年春,齊侯,戰,敗師,數之以王命,取賂而還。

此处鲁国史官对齐桓公进行了贬损,称其为“齐人”,认为他不应该收取卫国的贿赂。没有记录战事发生的地点,是由于史官疏漏。
《公羊传》有“战不言伐”,这个地方又是“伐”又是“战”,伐是齐国去攻打卫国;战要表述是“主及客战”,主是被伐的国家,客是伐人的国家。所以春秋表述成“齊人伐卫”和“卫人及齊人戰”。
齐桓公虽说是出于尊王的目的出兵伐卫,但是也不应该真正地下死手去打自己的小弟——卫国。周王室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就发兵意思一下,宣布一下卫国的罪状,并且让卫国认罪。卫国与齐国一战而败,上缴罚款,齐国退兵,这件事情也就算完结了。

2 邾子琐卒

2

夏四月丁未,邾子 卒。

3 抗楚援郑

3

秋,,公會人、人救

3

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爲館於其宫側,而振萬焉。夫人聞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今令尹不尋諸仇讎,而於未(这个居然是敏感词,我好纳闷)亡人之側,不亦異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婦人不忘襲讐,我反忘之!」

秋,子元以車六百乘伐,入于桔柣之門子元鬭御彊鬭梧耿之不比爲旆,鬭班王孫游王孫喜殿。衆車入自純門,及逵市。縣門不發。言而出。子元曰:「有人焉。」諸侯救師夜遁。人將奔桐丘,諜告曰:「幕有烏。」乃止。

狗血剧加空城计的春秋版本。寡妇门前是非多,息妫很有魅力,一人倾三国不说,郑国还跟着躺枪。

4 筑郿

4

冬,築

5

,非都也。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

仔细地研究过地图之后猜测,鲁国极有可能是防备戎患。

5 饥荒

5

大無麥禾,臧孫辰告糴于

4

冬,饑,臧孫辰告糴于,禮也。

国语

鲁语上

5

饑,臧文仲言于莊公曰:「夫為四鄰之援,結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國之艱急是為。鑄名器,藏寶財,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國病矣,君盍以名器請糴于齊?」公曰:「誰使?」對曰:「國有饑饉,卿出告糴,古之制也。也備卿,請如。」公使往。

從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請之,其為選事乎?」文仲曰:「賢者急病而讓夷,居官者當事不避難,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國家無違。今我不如齊,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與玉如告糴,曰:「天災流行,戾于弊邑,饑饉薦降,民羸幾卒,大懼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戾。不腆先君之幣器,敢告滯積,以紓執事,以救弊邑,使能共職。豈唯寡君與二三臣實受君賜,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祇實永饗而賴之!」人歸其玉而予之糴。

鲁国的粮食歉收继而发生了饥荒,藏文仲主动请缨出使齐国购买粮食。藏文仲说服齐桓公对鲁国进行了支援。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春秋左传读记By 刘立勋


More shows like 春秋左传读记

View all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by 书生大漠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