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导语
各位书友过年好!立勋这里给各位拜年了,祝福各位在狗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春节期间,本人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比较繁多,咱是“民科”,非专业主播,属于“业余知识服务者”,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单位里正直混改,所以一时时间紧迫,不得不停更一段时间。但是心里实在是惦记大家,所以咱们读一点《春秋左传》里面比较有趣的部分,正好我们赶上了一出史上最早的《甄嬛传》,不妨仔细读读,给春节长假增加一点乐事儿。齐鲁走强,楚国亦紧跟其后。围绕周王室的中原国家,虽然错过了战略发展期,但是也逐步安定。晋国的晋献公,继位10年才得以剪除异己,真正地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而晋献公执掌下的晋国,却也在其扩张图强的过程中播下了祸乱的种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热闹。先是小宗逆袭,由曲沃桓叔到晋武公,庶出取代嫡传;接着是晋献公和士蒍上演一出“无间道”;接下来就是骊姬上演一出“甄嬛传”;再往后是“公子重耳流浪记”,后面还有好多热闹的情节。正直春节,传统文化里面的“过大年”,是我们一年当中最欢乐的时光。那我们就在春节期间读出点热闹来,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宫斗大戏。
1 前情回顾
晋国发迹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是以我们亦简称山西为“晋”。它的地形比较独特,是两山夹一水。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中间是有汾河等黄河的支流冲刷出来的平地,也就是今天的黄土高原。晋国的都城绛和曲沃在汾河的中下游,南下接壤芮国,是秦国的势力范围,虞国和虢国,是周王室的势力范围。北上则是贾国,以及戎狄,比如文献里提到的狐氏大戎和小戎。东面,翻过山是少水,其下游的太行山脉是骊戎。
从曲沃分封到庄十六年,“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爲晉侯”。曲沃武公获得周王室的认可,晋国的小宗取代了大宗。(过程详见《春秋读记》庄十六年)
从此之后,晋国一直在混乱之中发展。
庄十八年,晋献公即位。
庄二十三年,“晉桓、莊之族偪,獻公患之。”,晋献公与士蔿定计,上演“无间道”,结果“士蔿與羣公子謀,譖富子而去之。”。
庄二十四年,“晉士蔿又與羣公子謀, 殺游氏之二子”。
庄二十五年,“晉士蔿使羣公子盡殺游氏之族,乃城聚而處之。冬,晉侯圍聚,盡殺羣公子”。
庄二十六年,虢国因为群公子事件两次入侵晋国。
庄二十七年,“晉侯將伐虢”,士蔿进谏献公说“先忍一忍”等到虢公失去民心再收拾它不迟。
2 离间父子
①故事梗概
传
2
晉獻公娶于賈,無子。烝於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歸,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使言於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啓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於晉爲都。晉之啓土,不亦宜乎!」晉侯説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羣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絳。二五卒與驪姬譖羣公子而立奚齊,晉人謂之二五耦。
《左传》里叙述了骊姬离间晋献公和太子这对父子的语言十分简练,只能看出一个梗概。挑拨父子关系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几乎是不可能。但是骊姬做到了,她成功地离间了这对父子。可见她一定是花费了十足的气力,因为晋献公也是一代奸雄。那么离间的过程一定是十分曲折和复杂的。可惜《左传》并未给出细节,所幸的是《国语》给出了大量的细节,非常值得玩味。
②晋伐骊戎
国语
晋语一
2
獻公卜伐驪戎,史蘇占之,曰:「勝而不吉。」公曰:「何謂也?」對曰:「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為猾,戎、夏交捽。交捽,是交勝也,臣故云。且懼有口,攜民,x國(这里是敏感词,所以加入x)移心焉。」公曰:「何口之有!口在寡人,寡人弗受,誰敢興之?」對曰:「茍可以攜,其入也必甘受,逞而不知,胡可壅也?」公弗聽,遂伐驪戎,克之。獲驪姬以歸,有寵,立以為夫人。公飲大夫酒,令司正實爵與史蘇,曰:「飲而無肴。夫驪戎之役,女曰『勝而不吉』,故賞女以爵,罰女以無肴。克國得妃,其有吉孰大焉!」史蘇卒爵,再拜稽首曰:「兆有之,臣不敢蔽。蔽兆之紀,失臣之官,有二罪焉,何以事君?大罰將及,不唯無肴。抑君亦樂其吉而備其凶,凶之無有,備之何害?若其有凶,備之為瘳。臣之不信,國之福也,何敢憚罰。」
飲酒出,史蘇告大夫曰:「有男戎必有女戎。若晉以男戎勝戎,而戎亦必以女戎勝晉,其若之何!」里克曰:「何如?」史蘇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于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于是乎與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晉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寵,雖當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挾以銜骨,齒牙為猾,』我卜伐驪,龜往離散以應我。夫若是,賊之兆也。非吾宅也,離則有之。不跨其國,可謂挾乎?不得其君,能銜骨乎?若跨其國而得其君,雖逢齒牙,以猾其中,誰云不從?諸夏從戎,非敗而何?從政者不可以不戒,亡無日矣!」
郭偃曰:「夫三季王之亡也宜。民之主也,縱惑不疚,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今晉國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國在側,雖欲縱惑,未獲專也。大家、鄰國將師保之,多而驟立,不其集亡。雖驟立,不過五矣。且夫口,三五之門也。是以讒口之亂,不過三五。且夫挾,小鯁也。可以小戕,而不能喪國,當之者戕焉,于晉何害?雖謂之挾,而猾以齒牙,口弗堪也,其與幾何?晉國懼則甚矣,亡猶未也。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祗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為膏,而祗罹咎也。『雖驪之亂,其罹咎而已,其何能服?吾聞以亂得聚者,非謀不卒時,非人不免難,非禮不終年,非義不盡齒,非德不及世,非天不離數。今不據其安,不可謂能謀;行之以齒牙,不可謂得人,廢國而向己,不可謂禮;不度而迂求,不可謂義,以寵賈怨,不可謂德;少族而多敵,不可謂天。德義不行,禮義不則,棄人失謀,天亦不贊,吾觀君夫人也,若為亂,其猶隸農也。雖獲沃田而勤易之,將不克饗,為人而已。」
士蒍曰:「誡莫如豫,豫而後給。夫子誡之,抑二大夫之言其皆有焉。」既,驪姬不克,晉正于秦,五立而後平。
这一段是讲晋献公伐骊戎纳骊姬前后,晋国重要人物的一些言论,包括史苏、里克、郭偃和士蒍对国家命运的讨论。我们可以要看出这些能人对时局的把握,对国运的推测,十分具有可读性,引人深思。
首先看看史苏对晋襄公的谏言和对时局的分析,史官不是简单地记录和占卜这样的工作职事,历史上大的史官都是综合大量的信息,包括前人占卜的记录、当代的新闻实事、历史文献,他们综合这些数据并进行分析,同时还得以“占卜”语言——卜辞来把自己的分析结果提供出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有些史官是博学睿智之士,他们的卜辞(意见)都是颇具智慧的见解,而不是简单的说辞。
③史苏预言
3
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立以為夫人,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懸,重耳處蒲城,夷吾處屈,奚齊處絳,以儆無辱之故,公許之。
史蘇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亂本生矣!日,君以驪姬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昔者之伐也,興百姓以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盡忠極勞以致死也。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其利,而內惡其貪,則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強其毒,民疾其態,其亂生哉!吾聞君之好好而惡惡,樂樂而安安,是以能有常。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今君滅其父而畜其子,禍之基也。畜其子,又從其欲,子思報父之恥而信其欲,雖好色,必惡心,不可謂好。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厚其欲,從其惡心,必敗國且深亂。亂必自女戎,三代皆然。」驪姬果作難,殺太子而逐二公子。君子曰:「知難本矣。」
这个是骊姬来历的另外一个版本,与前一个版本不同的是,骊姬与晋献公可谓苦大仇深,乃有杀父不共戴天之仇。这个有点不合逻辑,所以左传和上一篇《国语》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史苏的论述也脱离其专业性,比较通俗易懂地阐述他的分析过程,这个似乎是坊间传说的版本。
④晋三大夫
4
驪姬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里克、丕鄭、荀息相見,里克曰:「夫史蘇之言將及矣!其若之何?」荀息曰:「吾聞事君者,竭力以役事,不聞違命。君立臣從,何貳之有?」丕鄭曰:「吾聞事君者,從其義,不阿其惑。惑則誤民,民誤失德,是棄民也。民之有君,以治義也。義以生利,利以豐民,若之何其民之與處而棄之也?必立太子。」里克曰:「我不佞,雖不識義,亦不阿惑,吾其靜也。」三大夫乃別。
蒸于武公,公稱疾不與,使奚齊蒞事。猛足乃言于太子曰:「伯氏不出,奚齊在廟,子盍圖乎!」太子曰:「吾聞之羊舌大夫曰:『事君以敬,事父以孝。』受命不遷為敬,敬順所安為孝。棄命不敬,作令不孝,又何圖焉?且夫間父之愛而嘉其貺,有不忠焉,廢人以自成,有不貞焉。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棄安而圖,遠于孝矣,吾其止也。」
里克问计,荀息只尽忠不尽义,丕郑“从义不阿”支持太子,里克“静”待其变。太子申生和前面卫国的太子急何其类似,都是老师给教迂了,不懂得变通。
⑤骊姬得宠
5
獻公田,見翟柤之氛,歸寢不寐。郤叔虎朝,公語之。對曰:「床笫之不安邪?抑驪姬之不存側邪?」公辭焉。出遇士蒍,曰:「今夕君寢不寐,必為翟柤也。夫翟柤之君,好專利而不忌,其臣競諂以求媚,其進者壅塞,其退者拒違。其上貪以忍,其下偷以幸,有縱君而無諫臣,有冒上而無忠下。君臣上下各饜其私,以縱其回,民各有心而無所據依。以是處國,不亦難乎!君若伐之,可克也。吾不言,子必言之。」士蒍以告,公悅,乃伐翟柤。郤叔虎將乘城,其徒曰:「棄政而役,非其任也。」郤叔虎曰:「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被羽先升,遂克之。
晋献公已经离不开骊姬,凡是衰老的君王皆有劫。
⑥优施阴谋
6
公之優曰施,通于驪姬。驪姬問焉,曰:「吾欲作大事,而難三公子之徒如何?」對曰:「早處之,使知其極。夫人知極,鮮有慢心,雖其慢,乃易殘也。」驪姬曰:「吾欲為難,安始而可?」優施曰:「必于申生。其為人也,小心精潔,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潔易辱,重僨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辱之近行。」驪姬曰:「重,無乃難遷乎?」優施曰:「知辱可辱,可辱遷重,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今子內固而外寵,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殫善而內辱之,無不遷矣。且吾聞之:甚精必愚。精為易辱,愚不知避難。雖欲無遷,其得之乎?」是故先施讒于申生。
优施的分析丝丝入扣,人情练达;申生迂腐看不透阴谋奸计,可惜可惜。
驪姬賂二五,使言于公曰:「夫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與屈,乃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于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公說,乃城曲沃,太子處焉;又城蒲,公子重耳處焉;又城二屈,公子夷吾處焉。驪姬既遠太子,乃生之言,太子由是得罪。
可见《国语》很可能是左丘明编撰《左传》的基础性材料。
导语
各位书友过年好!立勋这里给各位拜年了,祝福各位在狗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春节期间,本人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比较繁多,咱是“民科”,非专业主播,属于“业余知识服务者”,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单位里正直混改,所以一时时间紧迫,不得不停更一段时间。但是心里实在是惦记大家,所以咱们读一点《春秋左传》里面比较有趣的部分,正好我们赶上了一出史上最早的《甄嬛传》,不妨仔细读读,给春节长假增加一点乐事儿。齐鲁走强,楚国亦紧跟其后。围绕周王室的中原国家,虽然错过了战略发展期,但是也逐步安定。晋国的晋献公,继位10年才得以剪除异己,真正地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而晋献公执掌下的晋国,却也在其扩张图强的过程中播下了祸乱的种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热闹。先是小宗逆袭,由曲沃桓叔到晋武公,庶出取代嫡传;接着是晋献公和士蒍上演一出“无间道”;接下来就是骊姬上演一出“甄嬛传”;再往后是“公子重耳流浪记”,后面还有好多热闹的情节。正直春节,传统文化里面的“过大年”,是我们一年当中最欢乐的时光。那我们就在春节期间读出点热闹来,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宫斗大戏。
1 前情回顾
晋国发迹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是以我们亦简称山西为“晋”。它的地形比较独特,是两山夹一水。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中间是有汾河等黄河的支流冲刷出来的平地,也就是今天的黄土高原。晋国的都城绛和曲沃在汾河的中下游,南下接壤芮国,是秦国的势力范围,虞国和虢国,是周王室的势力范围。北上则是贾国,以及戎狄,比如文献里提到的狐氏大戎和小戎。东面,翻过山是少水,其下游的太行山脉是骊戎。
从曲沃分封到庄十六年,“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爲晉侯”。曲沃武公获得周王室的认可,晋国的小宗取代了大宗。(过程详见《春秋读记》庄十六年)
从此之后,晋国一直在混乱之中发展。
庄十八年,晋献公即位。
庄二十三年,“晉桓、莊之族偪,獻公患之。”,晋献公与士蔿定计,上演“无间道”,结果“士蔿與羣公子謀,譖富子而去之。”。
庄二十四年,“晉士蔿又與羣公子謀, 殺游氏之二子”。
庄二十五年,“晉士蔿使羣公子盡殺游氏之族,乃城聚而處之。冬,晉侯圍聚,盡殺羣公子”。
庄二十六年,虢国因为群公子事件两次入侵晋国。
庄二十七年,“晉侯將伐虢”,士蔿进谏献公说“先忍一忍”等到虢公失去民心再收拾它不迟。
2 离间父子
①故事梗概
传
2
晉獻公娶于賈,無子。烝於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歸,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使言於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啓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於晉爲都。晉之啓土,不亦宜乎!」晉侯説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羣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絳。二五卒與驪姬譖羣公子而立奚齊,晉人謂之二五耦。
《左传》里叙述了骊姬离间晋献公和太子这对父子的语言十分简练,只能看出一个梗概。挑拨父子关系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几乎是不可能。但是骊姬做到了,她成功地离间了这对父子。可见她一定是花费了十足的气力,因为晋献公也是一代奸雄。那么离间的过程一定是十分曲折和复杂的。可惜《左传》并未给出细节,所幸的是《国语》给出了大量的细节,非常值得玩味。
②晋伐骊戎
国语
晋语一
2
獻公卜伐驪戎,史蘇占之,曰:「勝而不吉。」公曰:「何謂也?」對曰:「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為猾,戎、夏交捽。交捽,是交勝也,臣故云。且懼有口,攜民,x國(这里是敏感词,所以加入x)移心焉。」公曰:「何口之有!口在寡人,寡人弗受,誰敢興之?」對曰:「茍可以攜,其入也必甘受,逞而不知,胡可壅也?」公弗聽,遂伐驪戎,克之。獲驪姬以歸,有寵,立以為夫人。公飲大夫酒,令司正實爵與史蘇,曰:「飲而無肴。夫驪戎之役,女曰『勝而不吉』,故賞女以爵,罰女以無肴。克國得妃,其有吉孰大焉!」史蘇卒爵,再拜稽首曰:「兆有之,臣不敢蔽。蔽兆之紀,失臣之官,有二罪焉,何以事君?大罰將及,不唯無肴。抑君亦樂其吉而備其凶,凶之無有,備之何害?若其有凶,備之為瘳。臣之不信,國之福也,何敢憚罰。」
飲酒出,史蘇告大夫曰:「有男戎必有女戎。若晉以男戎勝戎,而戎亦必以女戎勝晉,其若之何!」里克曰:「何如?」史蘇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于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于是乎與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晉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寵,雖當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挾以銜骨,齒牙為猾,』我卜伐驪,龜往離散以應我。夫若是,賊之兆也。非吾宅也,離則有之。不跨其國,可謂挾乎?不得其君,能銜骨乎?若跨其國而得其君,雖逢齒牙,以猾其中,誰云不從?諸夏從戎,非敗而何?從政者不可以不戒,亡無日矣!」
郭偃曰:「夫三季王之亡也宜。民之主也,縱惑不疚,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今晉國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國在側,雖欲縱惑,未獲專也。大家、鄰國將師保之,多而驟立,不其集亡。雖驟立,不過五矣。且夫口,三五之門也。是以讒口之亂,不過三五。且夫挾,小鯁也。可以小戕,而不能喪國,當之者戕焉,于晉何害?雖謂之挾,而猾以齒牙,口弗堪也,其與幾何?晉國懼則甚矣,亡猶未也。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祗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為膏,而祗罹咎也。『雖驪之亂,其罹咎而已,其何能服?吾聞以亂得聚者,非謀不卒時,非人不免難,非禮不終年,非義不盡齒,非德不及世,非天不離數。今不據其安,不可謂能謀;行之以齒牙,不可謂得人,廢國而向己,不可謂禮;不度而迂求,不可謂義,以寵賈怨,不可謂德;少族而多敵,不可謂天。德義不行,禮義不則,棄人失謀,天亦不贊,吾觀君夫人也,若為亂,其猶隸農也。雖獲沃田而勤易之,將不克饗,為人而已。」
士蒍曰:「誡莫如豫,豫而後給。夫子誡之,抑二大夫之言其皆有焉。」既,驪姬不克,晉正于秦,五立而後平。
这一段是讲晋献公伐骊戎纳骊姬前后,晋国重要人物的一些言论,包括史苏、里克、郭偃和士蒍对国家命运的讨论。我们可以要看出这些能人对时局的把握,对国运的推测,十分具有可读性,引人深思。
首先看看史苏对晋襄公的谏言和对时局的分析,史官不是简单地记录和占卜这样的工作职事,历史上大的史官都是综合大量的信息,包括前人占卜的记录、当代的新闻实事、历史文献,他们综合这些数据并进行分析,同时还得以“占卜”语言——卜辞来把自己的分析结果提供出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有些史官是博学睿智之士,他们的卜辞(意见)都是颇具智慧的见解,而不是简单的说辞。
③史苏预言
3
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立以為夫人,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懸,重耳處蒲城,夷吾處屈,奚齊處絳,以儆無辱之故,公許之。
史蘇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亂本生矣!日,君以驪姬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昔者之伐也,興百姓以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盡忠極勞以致死也。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其利,而內惡其貪,則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強其毒,民疾其態,其亂生哉!吾聞君之好好而惡惡,樂樂而安安,是以能有常。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今君滅其父而畜其子,禍之基也。畜其子,又從其欲,子思報父之恥而信其欲,雖好色,必惡心,不可謂好。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厚其欲,從其惡心,必敗國且深亂。亂必自女戎,三代皆然。」驪姬果作難,殺太子而逐二公子。君子曰:「知難本矣。」
这个是骊姬来历的另外一个版本,与前一个版本不同的是,骊姬与晋献公可谓苦大仇深,乃有杀父不共戴天之仇。这个有点不合逻辑,所以左传和上一篇《国语》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史苏的论述也脱离其专业性,比较通俗易懂地阐述他的分析过程,这个似乎是坊间传说的版本。
④晋三大夫
4
驪姬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里克、丕鄭、荀息相見,里克曰:「夫史蘇之言將及矣!其若之何?」荀息曰:「吾聞事君者,竭力以役事,不聞違命。君立臣從,何貳之有?」丕鄭曰:「吾聞事君者,從其義,不阿其惑。惑則誤民,民誤失德,是棄民也。民之有君,以治義也。義以生利,利以豐民,若之何其民之與處而棄之也?必立太子。」里克曰:「我不佞,雖不識義,亦不阿惑,吾其靜也。」三大夫乃別。
蒸于武公,公稱疾不與,使奚齊蒞事。猛足乃言于太子曰:「伯氏不出,奚齊在廟,子盍圖乎!」太子曰:「吾聞之羊舌大夫曰:『事君以敬,事父以孝。』受命不遷為敬,敬順所安為孝。棄命不敬,作令不孝,又何圖焉?且夫間父之愛而嘉其貺,有不忠焉,廢人以自成,有不貞焉。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棄安而圖,遠于孝矣,吾其止也。」
里克问计,荀息只尽忠不尽义,丕郑“从义不阿”支持太子,里克“静”待其变。太子申生和前面卫国的太子急何其类似,都是老师给教迂了,不懂得变通。
⑤骊姬得宠
5
獻公田,見翟柤之氛,歸寢不寐。郤叔虎朝,公語之。對曰:「床笫之不安邪?抑驪姬之不存側邪?」公辭焉。出遇士蒍,曰:「今夕君寢不寐,必為翟柤也。夫翟柤之君,好專利而不忌,其臣競諂以求媚,其進者壅塞,其退者拒違。其上貪以忍,其下偷以幸,有縱君而無諫臣,有冒上而無忠下。君臣上下各饜其私,以縱其回,民各有心而無所據依。以是處國,不亦難乎!君若伐之,可克也。吾不言,子必言之。」士蒍以告,公悅,乃伐翟柤。郤叔虎將乘城,其徒曰:「棄政而役,非其任也。」郤叔虎曰:「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被羽先升,遂克之。
晋献公已经离不开骊姬,凡是衰老的君王皆有劫。
⑥优施阴谋
6
公之優曰施,通于驪姬。驪姬問焉,曰:「吾欲作大事,而難三公子之徒如何?」對曰:「早處之,使知其極。夫人知極,鮮有慢心,雖其慢,乃易殘也。」驪姬曰:「吾欲為難,安始而可?」優施曰:「必于申生。其為人也,小心精潔,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潔易辱,重僨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辱之近行。」驪姬曰:「重,無乃難遷乎?」優施曰:「知辱可辱,可辱遷重,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今子內固而外寵,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殫善而內辱之,無不遷矣。且吾聞之:甚精必愚。精為易辱,愚不知避難。雖欲無遷,其得之乎?」是故先施讒于申生。
优施的分析丝丝入扣,人情练达;申生迂腐看不透阴谋奸计,可惜可惜。
驪姬賂二五,使言于公曰:「夫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與屈,乃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于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公說,乃城曲沃,太子處焉;又城蒲,公子重耳處焉;又城二屈,公子夷吾處焉。驪姬既遠太子,乃生之言,太子由是得罪。
可见《国语》很可能是左丘明编撰《左传》的基础性材料。
1 Listeners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