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志愿军各部队从180公里外向作战地区隐蔽开进,主力在战役发起前一周开始秘密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同时,将战役发起时间选在1950年12月31日晚。12月31日17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发起进攻。志愿军右纵队在人民军第1军团配合下,迅速突破南朝鲜军的防御阵地。
这是中国炮兵在朝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一次炮击。尽管火力准备时间只有二十分钟,但这已经是他们竭尽所能的表演。在大地的震颤中,密密麻麻的志愿军官兵蜷缩在大雪中、静静的等待着。
一位志愿军老兵回忆道,“一个战士,九尺白布,因为我们每人的口袋里面缝着一个白布条,白布条上写着战士的姓名、籍贯、年龄、单位、血型,防止牺牲以后,方便知道你的基本信息。我们心里在想:白布条一贴上,我们的命就交给国家了,随时准备着献身。”
“汉江南岸建有铁丝网,敌人又抓了些民工往江堤上泼了些水,冰冻以后有将近一尺高。敌人认为他们的堡垒非常坚固,志愿军怎么也突不破。我们这边用几十门大炮对准碉堡,一共有四十个碉堡,每一门大炮对准一个碉堡,很快就把碉堡摧毁了。”
“我们的炮兵阵地不过江——留在江北,我们是要过江的——要接近敌人、提供炮击坐标。我们是跟着三十九军过江的。过江的时候,每个人发了半小茶缸白酒,都得喝、不喝不行,一人喝两口,剩下的往腿上抹点酒。我记得很清楚。”
负责排雷的士兵手持一丈多长的木杆,提前二十分钟出发。他们冒着对岸暴雨一样射来的子弹,不顾一切的冲向布满地雷的开阔地。他们只有二十分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活不过这二十分钟。
在步兵冲击的信号弹腾空而起的同时,士兵们就已经跳进了临津江,彻骨的冰冷让他们透不过气来,溅到头发上的江水瞬间就凝结成了明珠。
一位志愿军老兵回忆道,“江面的冰当时已经有一米多厚,连坦克都能开过去、炮车都能开过去,就像在平地上一样。但敌人封锁江面的炮弹往冰面上一打,就会炸出冰窟窿,江面的冰裂开了,水往上冒,冒一会水就冻住了,像坟堆一样——好多坟堆,我们只能绕着坟堆跑。身上只穿棉衣,不准穿棉裤——棉裤都要脱下来。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人能受得了吗?!棉裤脱下来以后,绑到脖子上,像马拉着套那样,这是为了防止炮弹打到冰面上,打个窟窿以后江水冒出来,如果水溅到裤子,棉裤一冻住以后人就不能跑了,这是接受二次战役中被冻着腿的经验,说:过江时穿着短裤跑,一停下就冻死了,过了江以后赶快穿上棉裤。”
没能冲过火线的士兵,躺在野地上奄奄一息的喘着粗气,血水缓缓的把雪染成了红色。当一九五一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每一秒都有士兵死去。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志愿军各部队从180公里外向作战地区隐蔽开进,主力在战役发起前一周开始秘密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同时,将战役发起时间选在1950年12月31日晚。12月31日17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发起进攻。志愿军右纵队在人民军第1军团配合下,迅速突破南朝鲜军的防御阵地。
这是中国炮兵在朝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一次炮击。尽管火力准备时间只有二十分钟,但这已经是他们竭尽所能的表演。在大地的震颤中,密密麻麻的志愿军官兵蜷缩在大雪中、静静的等待着。
一位志愿军老兵回忆道,“一个战士,九尺白布,因为我们每人的口袋里面缝着一个白布条,白布条上写着战士的姓名、籍贯、年龄、单位、血型,防止牺牲以后,方便知道你的基本信息。我们心里在想:白布条一贴上,我们的命就交给国家了,随时准备着献身。”
“汉江南岸建有铁丝网,敌人又抓了些民工往江堤上泼了些水,冰冻以后有将近一尺高。敌人认为他们的堡垒非常坚固,志愿军怎么也突不破。我们这边用几十门大炮对准碉堡,一共有四十个碉堡,每一门大炮对准一个碉堡,很快就把碉堡摧毁了。”
“我们的炮兵阵地不过江——留在江北,我们是要过江的——要接近敌人、提供炮击坐标。我们是跟着三十九军过江的。过江的时候,每个人发了半小茶缸白酒,都得喝、不喝不行,一人喝两口,剩下的往腿上抹点酒。我记得很清楚。”
负责排雷的士兵手持一丈多长的木杆,提前二十分钟出发。他们冒着对岸暴雨一样射来的子弹,不顾一切的冲向布满地雷的开阔地。他们只有二十分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活不过这二十分钟。
在步兵冲击的信号弹腾空而起的同时,士兵们就已经跳进了临津江,彻骨的冰冷让他们透不过气来,溅到头发上的江水瞬间就凝结成了明珠。
一位志愿军老兵回忆道,“江面的冰当时已经有一米多厚,连坦克都能开过去、炮车都能开过去,就像在平地上一样。但敌人封锁江面的炮弹往冰面上一打,就会炸出冰窟窿,江面的冰裂开了,水往上冒,冒一会水就冻住了,像坟堆一样——好多坟堆,我们只能绕着坟堆跑。身上只穿棉衣,不准穿棉裤——棉裤都要脱下来。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人能受得了吗?!棉裤脱下来以后,绑到脖子上,像马拉着套那样,这是为了防止炮弹打到冰面上,打个窟窿以后江水冒出来,如果水溅到裤子,棉裤一冻住以后人就不能跑了,这是接受二次战役中被冻着腿的经验,说:过江时穿着短裤跑,一停下就冻死了,过了江以后赶快穿上棉裤。”
没能冲过火线的士兵,躺在野地上奄奄一息的喘着粗气,血水缓缓的把雪染成了红色。当一九五一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每一秒都有士兵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