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学生古诗词赏析带读|全诗翻译逐字解释

(044)精读:《塞上听吹笛》唐·高适|全诗翻译逐句解释


Listen Later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今天的解释有点长,这首诗是老白这个专辑里第一篇边塞诗。所以,利用这一篇,老白跟大家彻底梳理一下边塞诗词里常见的词语解释。

今天这首诗是边塞四大诗人之一,高适的作品。边塞四大诗人指的是本诗作者高适、以及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说是四大诗人,但实际上,在唐宋诗词中,还有大量的优秀的边塞作品,但大家知道,史称唐诗宋词元曲,唐宋时代优秀的诗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还有许多写边塞诗的诗人虽然没有入选 边塞四大诗人,但写出来的边塞诗还是非常优秀的。

说到边塞诗词,那么,边塞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首先解释一下塞这个字,以及大家经常在边塞诗词里看到的塞上、塞外、塞下、塞内四个词。

塞本意是堵住器物的塞子。塞做四声读时,用以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汉语里有许多词汇跟塞有关,像关塞、塞外、边塞等。在古代一说边塞,经常会以长城为坐标。

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后秦始皇举全国之力进行修建,连接了秦、赵、燕三国,长城自此成为中国北部最重要的边界。古人把长城统称为塞,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国的地势基本上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而长城主要沿山脉、丘陵修建,这就有了塞上和塞下之分。塞上特指长城以北,塞下特指长城以南。塞外和塞北也指长城以北地区。在很多意义上讲,塞上塞外,就是胡人的地盘了。

边塞诗人,就是指那些描写边塞景色,或者描写战争,以及将士生活的诗人。

胡,这个字也是边塞诗词里常见的字。胡天、胡人、胡曲。胡是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当时还没有现在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那里的汉族与胡人之前更多的是争战,汉人与胡人就是用边塞隔开的。当然,到了今天,早就没有了胡汉之分,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羌,这个词也比较常见。指的是现在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羌族。但在唐宋时期,这个词也是一个泛称,对中国西部的游牧民族的统称为羌。也是对塞外人的一种 称谓。很多诗词里有羌笛的描写,羌笛是羌人的乐器,与汉族的横笛不同,它是竖着吹的。横笛的音色更加婉转优美,而羌笛则会显得高亢清冷一些,可以听听看…… 同时,在很多古 诗中一提到羌笛,也是代表在边塞的人联想起家乡的横笛,由此引发的思乡情绪。

戍:这是是一个象形字。字的样子就象一个人拿着一个戈予的兵器,本义是防守边疆。戍楼:边境上设立的有防卫功能的建筑。

梅花落:在唐宋诗词里见到梅花落,落梅花,折杨柳等字样的时候 ,一般就不是简单的说梅花和杨柳了。而是指当时流行的汉乐府两大名曲,梅花落和折杨柳。梅花落是著名横笛曲。很多写听笛的唐诗里,都 会提到这个曲子。

关山:在中国西北部甘肃天水一带有连绵大山,也是唐宋时期的边塞地带,被称为关山。后来也泛指所有带有关隘的大山。关隘,也称关卡,也就是在交通要道上,设立的防卫设施,哨所、检查站等。

以上是名词解释 ,这首诗的全篇意思是这样的。

积雪融化干净的时候,塞外放牧的胡人不再进攻撤退了。明月高悬,戍楼上传来一阵羌笛的乐曲。

但我更怀念梅花落的曲子啊。请问那曲子中的梅花落在何处呢,在思念间,伴着风,那些梅花落满了眼间的关山。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免费】小学生古诗词赏析带读|全诗翻译逐字解释By 愚者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