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借问:请问。
译文
清明这天,小雨下个不停,行路人的心情都十分烦闷像丢了魂似的。向别人打听哪儿有酒家,放牛的孩子用手指着前边杏花盛开的村子。
赏析
诗的第一句交代了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在清明这一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留给读者大量的想象空间。
知识链接
清明节
阳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江南农谚。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借问:请问。
译文
清明这天,小雨下个不停,行路人的心情都十分烦闷像丢了魂似的。向别人打听哪儿有酒家,放牛的孩子用手指着前边杏花盛开的村子。
赏析
诗的第一句交代了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在清明这一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留给读者大量的想象空间。
知识链接
清明节
阳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江南农谚。
17 Listeners
22 Listeners
410 Listeners
251 Listeners
277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