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047《邶风•静女》以爱之名,化平凡为珍贵!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邶风•静女]

* 心情悸动的约会。

* 充满甜蜜的回味。

* 爱人及物的心理。

* 从“心外无物”的存在观来诠释诗歌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一说“静”通“靖”,谓善女。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女子美好、面目姣好的样子。

贻(yí):赠。

彤管:自古解释比较多。一说“管”通“菅”,既茅草,和下文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一说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一说红管的笔。

有炜(wěi):有,形容词词头;炜,盛明貌。

说(yuè)怿(yì):喜悦。

女(rǔ):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别。

匪:非。

贻:赠与。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先秦】屈原《楚辞•离骚》

【大白话】

为什么玉佩的光泽如此出众的美丽,而众人却故意把他光采隐蔽起来。(屈原用玉佩自比,讲述了自己因小人的妒忌排挤而不能像玉佩那样散发光采)



“搔首,人烦急而手爬其首;踟蹰,行不前也。”—【明】黄一正

【大白话】

“搔首”就是人在急躁心烦意乱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用手抓头的样子,“踟蹰”指的是人心乱不定,原地徘徊不前的样子。



“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尚书》

【大白话】

喜欢一个人,连他家屋顶上的乌鸦也会喜欢,因为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所有和他有关联的事物都好像沾染上了他的气息,都变得那么的惹人喜爱。



 “美此人之贻我,重其人,因爱其物耳。”—【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诗人心中真正所美的是姑娘赠礼之情,因为诗人深深地爱着这位姑娘,她在诗人心中的低位及其重要,所以才会也喜爱姑娘所赠与的茅草。



知识拓展

王阳明和“心学”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心学”由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认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物”。


 “存在就是被感知”—【英】贝克莱(1685~1753)

存在就是被感知,被视为是贝克莱主教的名言。乔治·贝克莱(1685~1753)系英国经验主义者、天才哲学家。强调人的感觉经验。 一个事物的存在不是因为它存在着,而是因为你感觉到了它。换句话说,你没感觉到的东西,它就不存在。 这种观点把人的感觉放在客观事物之上,认为感觉第一,万物来自感觉,在哲学派别上属于唯心主义。



诗经成语

搔首踟蹰

现在用于形容人心情交集、彷徨犹豫的样子。



下集分享

048《召南•邶风•新台》

《新台》是一首讽刺卫宣公的诗歌,历来已确凿无疑。那这首讽刺诗歌背后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卫宣公又是怎样一个人,做了些什么大逆不道之事?这首讽刺诗歌在文学上的精妙之处又为何?且听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