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语30分

#049 把女性当诱饵,把男性当钱包,“捞女游戏”真能捞!


Listen Later

主播:杜雨洁 & 孙瑞

穿红裙的不是“捞女”,而是流量剧本里的诱饵。

当一款名叫《捞女游戏》的互动RPG登上Steam国区热销榜首,争议不再只是游戏品质,而是营销人如何精准操控性别情绪,在愤怒与复仇之间收割点击、播放与销量。本期节目,我们从这款游戏爆火的路径出发,拆解它如何以辱女话术为引,激起女性声讨、引来男性反扑,最终两边都赚——舆论的、情绪的、金钱的。

我们讨论:

在这场“男女对立”的商品化表演中,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女性的愤怒,是抵抗,还是被精准利用的传播燃料?

而那些最终付费的男性,是否正沉迷于一场精心策划的“精神爽文”?

关键词:情绪营销、捞女游戏、辱女、男女对立、流量操盘、复仇叙事、媒体操控、营销结构、虚拟恋爱、注意力经济、受害者、男性消费者、女性愤怒、情感收割、爽文陷阱

00:00 - 03:30|捞女游戏是什么:引爆点与女性社群的集体反感

  • “捞女”二字为何让女性瞬间反感?
  • 游戏设定预设“拜金女性”的单一形象,触发词语上的性别压迫。
  • 女性的反应不是偶然,而是对多年叙事污名的反弹。

03:31 - 08:20|流量诱饵:如何精准引爆女性愤怒?

  • 游戏如何借“辱女词汇”精准吸引女性骂声,实现第一波曝光?
  • 冲突性营销术语解析:情绪即流量、对立即转化。
  • 官方为何一度背书,又为何迅速撤退?

08:21 - 13:00|情绪收割的剧本:男人被骗感情还要教别人反诈?

  • 游戏设定的荒诞剧情:“男主被骗”→“复仇”→“和解”→“升华”?
  • 情绪引导路径清晰:同仇敌忾 → 爽文反杀 → 男性共同体的情感高潮。
  • 伪装成反诈,实则贩卖“复仇快感”+污名再生产。

13:01 - 18:30|你以为在骂他,其实在给他做流量嫁衣

  • 女性的愤怒是否正在反向助力游戏传播?
  • 所有注意力、争议与批评都是“免费宣发”?
  • 讨论女性声音如何被纳入敌方剧本进行收割。

18:31 - 24:10|平台的游戏规则:极端才有传播,温和全被边缘化

  • “理性声音为什么没有土壤?”:算法偏爱分裂而非思辨。
  • 从黑神话悟空到捞女游戏:全链路可控式情绪营销正在成为行业常规打法。

24:11 - 30:00|捞的不是女性,是注意力和金钱:谁是韭菜?

  • 复盘营销路径:辱女挑衅→女性反击→男性围观→用户转化
  • 女性供出注意力,男性买单:游戏制作者两头捞
  • 游戏销量第一,质量却乏善可陈:做营销比做游戏重要?

30:01 - 35:50|“情绪是武器”:谁更容易被操控,男性还是女性?

  • 男性为何成为最终消费者?是情绪控制还是结构性需求?
  • 营销套路一再奏效的背后,是“男性情绪被低估”的警讯?

35:51 - 37:42|结尾反思:女性主义的反击如何脱离情绪陷阱?

  • 是否需要建立新的抗议方法,避免成为“舆论打工人”?
  • 呼吁更多受众具备识别“伪议题”的能力,避免被裹挟。

music:true BY Akira Yamaoka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锐语30分By 列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