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进入到鲁僖公十九年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们的《春秋·左传》读到了鲁僖公十九年,这一年是公元前641年。前一年,也就是僖17年,齐桓公小白辞世,齐桓霸业落下了帷幕。齐国陷入了混乱,主要是齐桓公生前宠信奸臣,不仅导致自己的惨死,而且导致了自己和管仲指定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齐孝公出奔宋国,公子无亏被立为齐国国君。齐孝公之所以奔宋,是因为齐桓和管仲在生前把孝公托付给了宋襄公。可见,宋襄公在当时的诸侯中应该是佼佼者。不仅宋国在其君臣的努力治理之下国力渐强,而且其人有让国之德,符合齐桓霸业所标榜的以德服人。
齐桓公留下一个丰厚的政治遗产,就是春秋时代自此进入了争霸的模式。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从考古上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比较春秋早期的文物到战国时期的文物,可以看出时代进步的步伐。那么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进步也是日新月异。导致人口激增,表现为诸侯互相征伐,外族入侵,这实质都是各个族群在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到了齐桓公的时代,历史发展与当今国际形势十分相似,首先表现为大国博弈,当时主要是齐国和楚国,其后是晋国和楚国。其次表现为新旧融合,也就是新秩序逐渐取代旧秩序的过程,旧的周礼逐渐被新秩序所挑战并取代,也就孔子感慨的“礼崩乐坏”。第三表现为社群重建,主导政治的不再是诸侯,“士”甚至地位更低的人物开始逐渐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社群重建的主要表现就是孔子在论语里面的感叹。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2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随着我们阅读的延展,就会发现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又慢而快的加速过程,也是十分符合孔子的上述总结的。
总之,这种种变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技术赋能为动力,以自下而上为形式。
齐桓公的争霸模式就是首先自己要有实力,在此前提下提出一套价值观并以此来评判和聚拢各方诸侯。齐桓公提出的是“尊王攘夷,存亡继绝”,并以信义来笼络诸侯。简而言之,春秋时代的秩序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实力为前提之下的以和为贵、以德服人的“大哥”模式。这套“领导力”的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在起着作用。比如在武侠小说里武林盟主们,在香港古惑仔类电影文化里的黑社会大哥们,甚至就在我们身处的各个公司、单位的一把手们,都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化特征。在我们私下的言语里,仍然称其为“老大”,仍然把学校的一把手称为“大校长”,其实就“侯伯”的变种,这都是来自于齐桓公和管仲。
这种“老大”的模式确定下来之后,那么旧的“老大”去世了,新的“老大”就要登场了。而应运而生的则是宋襄公。可是按着“石陨鹢退”的预言,所谓“鲁丧、齐乱、宋襄不终”,宋襄公的争霸路程却是有始无终,令人慨叹。
转过年来,到了僖十八年,宋襄公大放异彩的一年。主要的功绩是平齐乱,纳齐孝公,后经甗之战,打压四公子,巩固齐孝公地位。但是历史就是反转大师,到僖十九年,历史发生了反转,宋襄公的人设崩塌了。
进入到鲁僖公十九年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们的《春秋·左传》读到了鲁僖公十九年,这一年是公元前641年。前一年,也就是僖17年,齐桓公小白辞世,齐桓霸业落下了帷幕。齐国陷入了混乱,主要是齐桓公生前宠信奸臣,不仅导致自己的惨死,而且导致了自己和管仲指定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齐孝公出奔宋国,公子无亏被立为齐国国君。齐孝公之所以奔宋,是因为齐桓和管仲在生前把孝公托付给了宋襄公。可见,宋襄公在当时的诸侯中应该是佼佼者。不仅宋国在其君臣的努力治理之下国力渐强,而且其人有让国之德,符合齐桓霸业所标榜的以德服人。
齐桓公留下一个丰厚的政治遗产,就是春秋时代自此进入了争霸的模式。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从考古上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比较春秋早期的文物到战国时期的文物,可以看出时代进步的步伐。那么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进步也是日新月异。导致人口激增,表现为诸侯互相征伐,外族入侵,这实质都是各个族群在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到了齐桓公的时代,历史发展与当今国际形势十分相似,首先表现为大国博弈,当时主要是齐国和楚国,其后是晋国和楚国。其次表现为新旧融合,也就是新秩序逐渐取代旧秩序的过程,旧的周礼逐渐被新秩序所挑战并取代,也就孔子感慨的“礼崩乐坏”。第三表现为社群重建,主导政治的不再是诸侯,“士”甚至地位更低的人物开始逐渐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社群重建的主要表现就是孔子在论语里面的感叹。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2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随着我们阅读的延展,就会发现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又慢而快的加速过程,也是十分符合孔子的上述总结的。
总之,这种种变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技术赋能为动力,以自下而上为形式。
齐桓公的争霸模式就是首先自己要有实力,在此前提下提出一套价值观并以此来评判和聚拢各方诸侯。齐桓公提出的是“尊王攘夷,存亡继绝”,并以信义来笼络诸侯。简而言之,春秋时代的秩序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实力为前提之下的以和为贵、以德服人的“大哥”模式。这套“领导力”的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在起着作用。比如在武侠小说里武林盟主们,在香港古惑仔类电影文化里的黑社会大哥们,甚至就在我们身处的各个公司、单位的一把手们,都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化特征。在我们私下的言语里,仍然称其为“老大”,仍然把学校的一把手称为“大校长”,其实就“侯伯”的变种,这都是来自于齐桓公和管仲。
这种“老大”的模式确定下来之后,那么旧的“老大”去世了,新的“老大”就要登场了。而应运而生的则是宋襄公。可是按着“石陨鹢退”的预言,所谓“鲁丧、齐乱、宋襄不终”,宋襄公的争霸路程却是有始无终,令人慨叹。
转过年来,到了僖十八年,宋襄公大放异彩的一年。主要的功绩是平齐乱,纳齐孝公,后经甗之战,打压四公子,巩固齐孝公地位。但是历史就是反转大师,到僖十九年,历史发生了反转,宋襄公的人设崩塌了。
1 Listeners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