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3 陆浑之戎
傳·僖公二十二年·4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这段给出了《左传》记载的一段预言,从平王东迁到僖二十二年,正好是一百年。可见《左传》的记事原则,只要是预言都会记录下来,如果是预言应验了则更是要被编入文献。
4 (晋)太子逃归
傳·僖公二十二年·5
晉大子圉爲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zhì,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这段更象是为怀嬴立的一条传,可以看出秦国的姑娘有情有义有原则。
5 (周)王召大叔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富辰言於王曰:“請召大叔。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王説。王子帶自齊復歸于京師,王召之也。
春秋时期少有的兄弟和睦的景象。也突出了齐国大夫仲孙湫的智慧。
3 陆浑之戎
傳·僖公二十二年·4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这段给出了《左传》记载的一段预言,从平王东迁到僖二十二年,正好是一百年。可见《左传》的记事原则,只要是预言都会记录下来,如果是预言应验了则更是要被编入文献。
4 (晋)太子逃归
傳·僖公二十二年·5
晉大子圉爲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zhì,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这段更象是为怀嬴立的一条传,可以看出秦国的姑娘有情有义有原则。
5 (周)王召大叔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富辰言於王曰:“請召大叔。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王説。王子帶自齊復歸于京師,王召之也。
春秋时期少有的兄弟和睦的景象。也突出了齐国大夫仲孙湫的智慧。
1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