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公子重耳流浪记
①前尘往事
元曲大家马致远写过一个套曲《夜行船·秋思》,共有七支北曲。期中第三支是《庆宣和》:
夜行船·秋思·3·庆宣和
投至狐踪与兔穴,
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
魏耶,晋耶?
写尽豪杰生前显赫,身后凌乱。咱也照葫芦画瓢一首:
多少大帝与豪族,
子孙相屠。
基业雄伟身后糊涂,
是嫡,是庶?
嫡庶之争,从古及今,从未停止,也必将延续下去。
参看晋世系,晋国从始封君唐叔虞到晋文侯,一直是嫡传。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馀子为“小宗”。在周礼的约束下,小宗的规模始终超不大宗的,在《左传》里就有诸多记载,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里祭仲就说过“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等等,所以晋国就一直由大宗把持。可是到了晋穆侯,却把封到了曲沃的小宗做大。曲沃这支小宗,从鲁惠公三十年开始与大宗争夺晋国君位,历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三代君主,历时(惠30,BC739到庄16,BC678)62年。其中,晋昭侯由大夫潘父所杀,当时欲纳曲沃桓叔,未果;但是,却开启了曲沃小宗武力消灭大宗的争斗模式,晋孝侯、晋鄂侯被曲沃庄伯所杀,晋哀侯、晋小子侯和晋侯缗被曲沃武公所杀。曲沃夺晋,小宗取代了大宗的标志就是周王策命,在庄16年,《左传》有“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爲晉侯”,这个晋侯就是曲沃武公,他受命侯两年就去世了,所以曲沃有武公的庙,是为晋国的祖庙。与其它周后国不同的是晋国的祖庙在曲沃,国都在绛,分属两地,这也是小宗取代大宗的结果。到了晋献公,晋国有出现了群公子之乱,《左传》庄23年记载“ 桓、莊之族偪,獻公患之”,就是相对于曲沃武公这一支,小宗又起来与大宗争夺。争斗的结果,晋献公最终把群公子绞杀殆尽。外部的小宗之乱平定了,内部的嫡庶之争又起。之后发生骊姬之乱,晋献公宠骊姬逼死太子申生,公子夷吾、公子重耳出奔,《左传》。晋献公和晋惠公进而确立了一项制度,就是在晋国一旦选出了太子,其它的公子都得离开晋国,所谓“不畜群公子”。这导致了晋国公族逐渐没落,最终被三家做大的大夫所分。好处是做到了任人唯贤不唯亲,使得晋国人才辈出,称霸春秋时代。
等到晋献公去世,秦穆公在选择一番之后,纳夷吾为晋惠公。其实秦穆公和国内的大夫里克、丕郑都看好公子重耳,但是公子重耳不肯卖国为条件来求取支持,所以双方没有谈妥。公子夷吾其实也是不肯卖国,只是他采取了欺骗的办法,即先给秦穆公、里克和丕郑等支持者开出丰厚的条件,割让领土,分配田产。等上位之后又背信弃义,对内“卸磨杀驴”,对外过河拆桥。失去诚信换来的利益,不易长久。在晋、秦两国发生饥荒的时候,晋惠公又采取了背信弃义的决策,导致了秦晋韩之战,晋惠公战败被俘。虽然被秦穆公释放,但是太子圉却送到秦国为人质。直到僖22年,也就是去年,才从秦国逃归。
公子重耳流浪记
①前尘往事
元曲大家马致远写过一个套曲《夜行船·秋思》,共有七支北曲。期中第三支是《庆宣和》:
夜行船·秋思·3·庆宣和
投至狐踪与兔穴,
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
魏耶,晋耶?
写尽豪杰生前显赫,身后凌乱。咱也照葫芦画瓢一首:
多少大帝与豪族,
子孙相屠。
基业雄伟身后糊涂,
是嫡,是庶?
嫡庶之争,从古及今,从未停止,也必将延续下去。
参看晋世系,晋国从始封君唐叔虞到晋文侯,一直是嫡传。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馀子为“小宗”。在周礼的约束下,小宗的规模始终超不大宗的,在《左传》里就有诸多记载,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里祭仲就说过“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等等,所以晋国就一直由大宗把持。可是到了晋穆侯,却把封到了曲沃的小宗做大。曲沃这支小宗,从鲁惠公三十年开始与大宗争夺晋国君位,历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三代君主,历时(惠30,BC739到庄16,BC678)62年。其中,晋昭侯由大夫潘父所杀,当时欲纳曲沃桓叔,未果;但是,却开启了曲沃小宗武力消灭大宗的争斗模式,晋孝侯、晋鄂侯被曲沃庄伯所杀,晋哀侯、晋小子侯和晋侯缗被曲沃武公所杀。曲沃夺晋,小宗取代了大宗的标志就是周王策命,在庄16年,《左传》有“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爲晉侯”,这个晋侯就是曲沃武公,他受命侯两年就去世了,所以曲沃有武公的庙,是为晋国的祖庙。与其它周后国不同的是晋国的祖庙在曲沃,国都在绛,分属两地,这也是小宗取代大宗的结果。到了晋献公,晋国有出现了群公子之乱,《左传》庄23年记载“ 桓、莊之族偪,獻公患之”,就是相对于曲沃武公这一支,小宗又起来与大宗争夺。争斗的结果,晋献公最终把群公子绞杀殆尽。外部的小宗之乱平定了,内部的嫡庶之争又起。之后发生骊姬之乱,晋献公宠骊姬逼死太子申生,公子夷吾、公子重耳出奔,《左传》。晋献公和晋惠公进而确立了一项制度,就是在晋国一旦选出了太子,其它的公子都得离开晋国,所谓“不畜群公子”。这导致了晋国公族逐渐没落,最终被三家做大的大夫所分。好处是做到了任人唯贤不唯亲,使得晋国人才辈出,称霸春秋时代。
等到晋献公去世,秦穆公在选择一番之后,纳夷吾为晋惠公。其实秦穆公和国内的大夫里克、丕郑都看好公子重耳,但是公子重耳不肯卖国为条件来求取支持,所以双方没有谈妥。公子夷吾其实也是不肯卖国,只是他采取了欺骗的办法,即先给秦穆公、里克和丕郑等支持者开出丰厚的条件,割让领土,分配田产。等上位之后又背信弃义,对内“卸磨杀驴”,对外过河拆桥。失去诚信换来的利益,不易长久。在晋、秦两国发生饥荒的时候,晋惠公又采取了背信弃义的决策,导致了秦晋韩之战,晋惠公战败被俘。虽然被秦穆公释放,但是太子圉却送到秦国为人质。直到僖22年,也就是去年,才从秦国逃归。
1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