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读记

052601-僖26-齐孝侵鲁


Listen Later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六年

在《论语》的学而篇有一段孔子讲孝道的话,

论语·学而篇第一·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所说这句话的大意是: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事业,可算孝了。

初读此语,往往不甚理解,尤其是孔子强调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知就里,不明白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传承?那么今天我们读一读,齐孝公与卫成公是如何传承“父之道”的,或许也就了解了孔子的本义。

1 齐孝侵鲁

①卫人平莒

經·僖公二十六年·1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 甯速盟于

正月,鲁、卫和莒,三国盟于向。宁速就是传文中的宁庄子,莒子就是传文中的莒兹丕公。

0525-僖25-莒

向离莒国较劲,可见卫、鲁也是诚心修好。

傳·僖公二十六年·1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會莒兹丕公甯莊子盟于,尋之盟也。

莒国是东夷,其文化不在华夏系统之内。莒国国君,也没有谥号,只有一个生号,即兹丕。莒国在后面的文献中出现过多次,都是以生号代替谥号。

僖25年年,卫成公继承父志,终于促成了鲁国与莒国的和平。僖元年,公子友率领军队在郦地打败过莒国军队,并俘获了莒国的大夫挐。两国因此结怨,卫文公生前致力于调停鲁与莒的关系,可惜事未成而身先死,继位的卫成公积极地延续着父亲的事业。可是齐桓公的继任者却大相径庭,齐孝公居然做出了侵鲁的行径。

②齐侵鲁西

經·僖公二十六年·2
人侵我西鄙,公追師,至,弗及。

酅在上图的左上角,也就是鲁国的西北方。酅属于齐国的领地,这一条经有美化僖公的意思。实际上从后文就可以看出,齐、鲁国力差距还是很大的,在强齐面前鲁、卫基本上是抵御不了的。

傳·僖公二十六年·2
師侵我西鄙,討是二盟也。

这条传文给出了齐孝公讨伐鲁国的意图,正义解释说“於时晋文初起,诸侯无伯,齐侯是桓公之子,欲以盟主自居”,齐孝公是在耍威风。也从侧面看出在春秋时代,诸侯们的盟会是要经过霸主许可的。结合我们当代世界上的好多国际组织,其实也类似于古时的结盟,同样的是当今霸主的做法也依然如故。鲁、卫两次结盟,没有知会齐孝公,这个自以为的“霸主”,所以他就借机侵伐鲁国。

③展喜退敌

經·僖公二十六年·3
夏,人伐我北鄙。

齐、鲁以泰山为界,经文中所说的北鄙应该在泰山之南。

經·僖公二十六年·4
人伐

傳·僖公二十六年·3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人伐之盟故也。

卫忌惮齐,平莒而结鲁。因为是盟国,所以出兵伐齐。此时齐师在鲁北,卫在齐西,所以趁虚而伐齐。鲁、卫国力不足以抵御强齐,所以才违心附属于楚国。可以说是齐孝公背离了齐桓公的事业,而把鲁、卫推向了楚国阵营。楚国离称霸中原只有一步之遥了。

卫成公敢于向强大的齐国挑战,敢于坚持卫文公的方略,不失为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做法。而与之相比较,齐孝公的做法却是令人扼腕叹息,他完全背离里齐桓公和管仲的政策。

实际上今天我们的政治上仍然有前后任不一致的问题,继任者对前任的政策改动比较大,会导致政治不稳定,政策不连续,特别是有时候需要长期坚持的策略,往往会被这种任期周期打断,从而丧失了长远的目标。

可贵的是,《左传》以展喜的言论,对齐孝公进行了批判。更可贵的是,展喜面对咄咄逼人的齐孝公,所采取的策略、委婉但却强有力的外交辞令,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

展禽就是大名鼎鼎的柳下惠。”氏展,名获,字禽,柳下是其所食之邑名,谥曰惠。”展喜是柳下惠的弟弟,“使受命于展禽”的意思是鲁僖公让展喜去问问他哥哥如何说服齐孝公退兵。

展喜,《国语·鲁语》里称之以“乙喜”,喜是名,乙是字。值得一讲的是这个“乙”字,它的本义是鳦字,是燕子的意思。当时的人以之为“请子之候鸟也”,故而“鳦至而喜”,所以用喜作名,以鳦作字。

展禽以犒劳齐国军队为名,进行说客的工作,而柳下惠则告诉弟弟如何如何说词。

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

展喜向齐孝公说明来意,用词非常的谦和。在“腿”这个字没出现之前,趾是脚,足是指小腿,股是指大腿。“腿”出现之后,这些词进行了上移和下移。趾下移为趾头,足也下移指脚,股上移为屁股。这是古今词义的转变。

展喜谦和,齐孝公则越发跋扈,恃强凌弱。

齊侯曰:“人恐乎?”

面对齐侯的轻慢,展喜开始发力,借着齐侯的话茬,往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上引。

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展喜说小人害怕,但是君子却不害怕。“陡作奇语,以耸人听闻”,先抓住眼球,巧下伏笔,引齐侯入瓮。

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罄,通磬。齐侯讥讽鲁人穷困,为什么君子不怕?
齐侯入瓮,展喜一举击溃之。

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

历数历史上的典故,以姜太公来压齐孝公。

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

历数桓公之德,以齐桓公来压齐孝公。

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再给齐孝公自己戴上一顶大帽子,率,循也,说齐孝公一定会因循其父事业。因此,我鲁国“用”此旧盟,不敢聚众保守。

展喜的言外之意就是你齐孝公要是来打我鲁国,你就是个数典忘祖、违背父亲的不孝子孙。齐孝公理屈,只好撤兵。

齊侯乃還。

乙喜退敌在《国语·鲁语》有详细地记述。

国语·鲁语上·6·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
齊孝公來伐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于展禽。對曰。「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若為小而祟,以怒大國,使加己亂,亂在前矣,辭其何益?」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愿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

臧文仲想以文辞退敌,却又“病焉”,想不出合适的词句,去求展禽。展禽的意思是“乱在前”,“辞其”又有什么意义?就是你们已经把事惹大了,兜不住了来找我,我也没有办法。臧文仲就急了,表态说老先生你要啥给啥,您老不妨出山试试吧。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

此处《国语》说得详细之处就是展喜以膏沐犒师,就是用洗发膏之类的犒劳齐国军队,所以才有齐侯讥笑鲁国贫困、“室如悬磬”的话来。后面对话与《左传》大体相同。

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輿師。」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公曰:「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怒?」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齊侯乃許為平而還。

臧文仲和柳下惠有一些恩怨,或者说两家的关系比较微妙,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了这样一番话。

论语·卫灵公·15.16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从《鲁语》的记述来看,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是事实,柳下惠确实没被重用恐怕也是事实,只是孔夫子认为这都是臧文仲捣的鬼,所以指责他是“窃位者”。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春秋左传读记By 刘立勋


More shows like 春秋左传读记

View all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by 书生大漠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