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卫风•淇奥]
* 贤德国君卫武公的故事
* 如何修炼称为一名真正的谦谦君子
* 中国古人的乐感文化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淇:淇水。
▷奥(yù):通“隩”,水边弯曲的地方。
▷绿竹:一所是绿色的竹子,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
▷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之貌。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均为古代制器的工艺方法。在此,引申为在学问和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
▷僩(xiàn):神态威严。
▷赫:光明正大的样子。
▷咺(xuān):心胸坦荡开阔的样子。
▷谖(xuān):忘记。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
▷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会弁(guì 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zé):通“栈”,指木条紧密横竖编排的样子。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
▷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圆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
▷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
▷绰:柔和貌。
▷猗(yǐ):通“倚”,依靠。
▷重(chóng)较(jué):古代卿士所乘车箱前左右有伸出的弯木(车耳)可供倚攀的车子。
▷戏谑:开玩笑。
▷虐:过分。
“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汉】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
【大白话】
卫武公继位之后,他能够传承延续卫康叔的统治之道,使得卫国强盛,百姓和睦,生活安定。
“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也。”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一个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要经历两个方面的“切”、“磋”、“琢”、“磨”的:首先,是自己要有自我要求,修炼自己,在求学问道上勤奋努力,不松懈;其次,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规劝和谏言,旁人的建议和提醒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修炼和琢磨,一定要做到谦虚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只有做到来自自我和他人内外两个方面的“切”、“磋”、“琢”、“磨”,我们才能让自己从一块粗糙的石头变成一块温润的美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大白话】
美玉是要经过细心地雕琢才能成就,人也一样只有勤于修身致学,才能领悟通透人生之道。
“道德甚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卫武公是一位道德至善、深受百姓爱戴的国君,如今为周朝平定犬戎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周王任命为朝廷的卿士,即将出发上任,离开卫国,百姓当然是依依不舍、念念不忘。
“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琇莹,是指次于玉的宝石。周代的时候,礼仪细致,只有周天子的充耳才是玉做的,而诸侯只能用比玉低一档的宝石制作。
“如星,言玉之罗列而光明。”—【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卫武公头上戴着的皮帽缝合处的宝石整齐有规则地罗列装饰,明亮夺目,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明星。
“天子之朝服皮弁,以日视朝。”—【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皮弁,也就是鹿皮做的帽子,是臣子朝见天子所戴的,因为卫武功是要赴任卿士,所以要按礼仪规范,头戴皮弁上朝。
“箦,栈也,竹之密比似之,则盛之至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箦”是“栈”的意思,“栈”就是“木条紧密横竖编排的样子”,在这里就是形容竹子已经生长成熟,茂盛至极的样子。
“始虽瑟僩赫咺,犹有矜严之心,终乃宽兮绰兮,绝无勉强之迹。”—【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诗歌第一、二段讲到卫武公“瑟、僩、赫、咺”,即庄重、威武、光明、严肃,虽然也是很好的形象,但总感觉还是有那么点矜持拘谨、谨慎端正,而最后最后一段写道他舒缓柔和的状态,就显得自然而毫无勉强的痕迹,真正的君子正应该是如此温润从容、凡事处置泰然的。
“言其乐易而有节。”—【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卫武公非常喜乐大方、宽容和善,并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但是却又非常有节制,言辞行为不会过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篇》
【大白话】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内心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快乐吗?
知识拓展
▷卫武公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名和,是卫釐侯之子。卫釐侯去世,和的哥哥太子余继位,史称卫共伯。和在卫釐侯的墓地前袭击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将卫共伯安葬在卫釐侯墓的旁边,给他上谥号为共伯,而拥立和继任卫国国君之位,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继位后,施行先祖卫康叔的政令,使卫国百姓和睦安定。卫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卫武公得知消息后,马上率领卫国的精兵强将,协助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乱,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此为东周之始。周平王因卫武公功勋卓著,于是提升卫武公的爵位为公爵。
下期预告
062《国风•卫风•考槃》
《考槃》这首诗歌历来被认为是一首歌颂隐士在山林之间快乐隐居的赞歌。这首诗歌的主题很特别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隐逸诗之始。诗歌描述了怎样的归隐生活呢? 中国的儒道文化从中体现了什么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4.7
33 ratings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卫风•淇奥]
* 贤德国君卫武公的故事
* 如何修炼称为一名真正的谦谦君子
* 中国古人的乐感文化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淇:淇水。
▷奥(yù):通“隩”,水边弯曲的地方。
▷绿竹:一所是绿色的竹子,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
▷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之貌。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均为古代制器的工艺方法。在此,引申为在学问和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
▷僩(xiàn):神态威严。
▷赫:光明正大的样子。
▷咺(xuān):心胸坦荡开阔的样子。
▷谖(xuān):忘记。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
▷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会弁(guì 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zé):通“栈”,指木条紧密横竖编排的样子。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
▷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圆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
▷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
▷绰:柔和貌。
▷猗(yǐ):通“倚”,依靠。
▷重(chóng)较(jué):古代卿士所乘车箱前左右有伸出的弯木(车耳)可供倚攀的车子。
▷戏谑:开玩笑。
▷虐:过分。
“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汉】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
【大白话】
卫武公继位之后,他能够传承延续卫康叔的统治之道,使得卫国强盛,百姓和睦,生活安定。
“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也。”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一个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要经历两个方面的“切”、“磋”、“琢”、“磨”的:首先,是自己要有自我要求,修炼自己,在求学问道上勤奋努力,不松懈;其次,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规劝和谏言,旁人的建议和提醒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修炼和琢磨,一定要做到谦虚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只有做到来自自我和他人内外两个方面的“切”、“磋”、“琢”、“磨”,我们才能让自己从一块粗糙的石头变成一块温润的美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大白话】
美玉是要经过细心地雕琢才能成就,人也一样只有勤于修身致学,才能领悟通透人生之道。
“道德甚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卫武公是一位道德至善、深受百姓爱戴的国君,如今为周朝平定犬戎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周王任命为朝廷的卿士,即将出发上任,离开卫国,百姓当然是依依不舍、念念不忘。
“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琇莹,是指次于玉的宝石。周代的时候,礼仪细致,只有周天子的充耳才是玉做的,而诸侯只能用比玉低一档的宝石制作。
“如星,言玉之罗列而光明。”—【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卫武公头上戴着的皮帽缝合处的宝石整齐有规则地罗列装饰,明亮夺目,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明星。
“天子之朝服皮弁,以日视朝。”—【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皮弁,也就是鹿皮做的帽子,是臣子朝见天子所戴的,因为卫武功是要赴任卿士,所以要按礼仪规范,头戴皮弁上朝。
“箦,栈也,竹之密比似之,则盛之至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箦”是“栈”的意思,“栈”就是“木条紧密横竖编排的样子”,在这里就是形容竹子已经生长成熟,茂盛至极的样子。
“始虽瑟僩赫咺,犹有矜严之心,终乃宽兮绰兮,绝无勉强之迹。”—【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诗歌第一、二段讲到卫武公“瑟、僩、赫、咺”,即庄重、威武、光明、严肃,虽然也是很好的形象,但总感觉还是有那么点矜持拘谨、谨慎端正,而最后最后一段写道他舒缓柔和的状态,就显得自然而毫无勉强的痕迹,真正的君子正应该是如此温润从容、凡事处置泰然的。
“言其乐易而有节。”—【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卫武公非常喜乐大方、宽容和善,并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但是却又非常有节制,言辞行为不会过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篇》
【大白话】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内心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快乐吗?
知识拓展
▷卫武公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名和,是卫釐侯之子。卫釐侯去世,和的哥哥太子余继位,史称卫共伯。和在卫釐侯的墓地前袭击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将卫共伯安葬在卫釐侯墓的旁边,给他上谥号为共伯,而拥立和继任卫国国君之位,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继位后,施行先祖卫康叔的政令,使卫国百姓和睦安定。卫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卫武公得知消息后,马上率领卫国的精兵强将,协助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乱,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此为东周之始。周平王因卫武公功勋卓著,于是提升卫武公的爵位为公爵。
下期预告
062《国风•卫风•考槃》
《考槃》这首诗歌历来被认为是一首歌颂隐士在山林之间快乐隐居的赞歌。这首诗歌的主题很特别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隐逸诗之始。诗歌描述了怎样的归隐生活呢? 中国的儒道文化从中体现了什么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