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

067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15


Listen Later

1951年2月17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以空间换取时间。在南起汉江北岸至横城一线、北至三八线一线地区,部署三道防线。每道防线力争坚守20至30天,共争取两个月的时间,掩护第二番作战部队开进集结和进行反击准备,待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新的反击。防御部署是:以人民军第1、第2、第3、第5军团和志愿军第38、第42、第50、第66军为第一梯队,在西起汉江口,向东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第二梯队以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2月19日,联合国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节节抗击下,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将东西战线拉平。7日,联合国军在西线以5个军共14个师又3个旅、两个团的兵力,再次发动进攻。


志愿军和人民军采取: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系前重后轻的战术原则,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运动防御。从10日起,按预定计划将第一梯队各军逐步向北转移,由第二梯队继续进行运动防御。14日晨主动撤离汉城。16日开始,联合国军继续采取“主力靠拢”、“等齐发展”的战法向北推进。至23日进占高阳、议政府、加平、春川、瓦野里、注文津一线。志愿军和人民军采取:重点设防、梯次配备、扼守要点、以点制面的部署,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各种手段,依托每一阵地,与进攻之敌进行逐山逐水的争夺,予敌以大量杀伤。战至3月31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4月15日,新入朝的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分别进至三八线附近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重返前线。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部队损伤严重,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志愿军将联合国军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战役结果


此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By 暮鼓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