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深入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的文学表现与历史真实性。通过马伯庸的观点,我们发现,作者在描绘诸葛亮的出征时,不仅夸大了他的胜利,也虚构了许多精彩情节。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多以戏谑的笔调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如马谡的战败和司马懿的智谋。作品不仅是历史的叙述,更是对人性与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让人思考文学与史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00:02:05:北伐路上的艰难抉择: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权谋之争
00:04:05:权谋与背叛: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与人物命运
00:06:07:火烧连营:三国演义中的战争策略与个人英雄主义
00:08:09:《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与历史真相:一出祁山的细腻描写
00:10:11: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传奇
00:12:13:虚构与时间的较量:人心能否承受岁月的考验?
文中引用的《蜀記》原文:
郭沖三事曰: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洒。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彊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如果您對本書感興趣,請自行搜索購買,謝謝。
By 金诚六在这期播客中,我们深入探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的文学表现与历史真实性。通过马伯庸的观点,我们发现,作者在描绘诸葛亮的出征时,不仅夸大了他的胜利,也虚构了许多精彩情节。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多以戏谑的笔调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如马谡的战败和司马懿的智谋。作品不仅是历史的叙述,更是对人性与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让人思考文学与史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00:02:05:北伐路上的艰难抉择: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权谋之争
00:04:05:权谋与背叛: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与人物命运
00:06:07:火烧连营:三国演义中的战争策略与个人英雄主义
00:08:09:《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与历史真相:一出祁山的细腻描写
00:10:11: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传奇
00:12:13:虚构与时间的较量:人心能否承受岁月的考验?
文中引用的《蜀記》原文:
郭沖三事曰: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洒。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彊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如果您對本書感興趣,請自行搜索購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