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 君子服兵役,遥遥无归期
* 妇女在漫长等待中的内心独白
* 情景交融,即诗即画,写出何为真正的“家”
* “日暮怀人”诗之先河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于:往。
▷役:服兵役。
▷期:指服役的期限,或指归期。
▷曷(hé):何时。
▷埘(shí):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如之何勿思:如何叫人不思念啊。
▷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有佸(huó):相会,来到。
▷桀:鸡栖木。
▷括:音、义同“佸”。
▷苟:且、或许,带有期望之意的疑问语气词。
“齐天下之役,其半在于河渠堤埽。”—【宋】王安石
【大白话】
自古以来,普天下的徭役,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治水。
“‘不日不月’者,不能以日月计。”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诗歌中的“不日不月”,指的是自己心爱的君子去服兵役已经多年,不能用日月来计算,自己也记不清了,表示时间之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大白话】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从前慢》
“凿墙而栖曰埘。”—【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古代百姓人家,墙都是土墙,然后在墙壁上挖个洞,作为鸡窝,称为埘。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
【大白话】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
“鸡之将栖,日则夕矣,羊牛从下牧地而来,言畜产出入尚有期节,至于行役者乃反不也。”—【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家中养的鸡晚上都回到窝里休息,羊牛也都从牧野回到圈里过夜,而诗人的丈夫,在外服兵役,却不知归期啊!连家禽牛羊都有固定的时间,而服役之人却连这些家禽牛羊都比不上啊!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大白话】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大白话】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花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大白话】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唐】李白《乌夜啼》
【大白话】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清】许瑶光《再读<诗经>四十二首》
【大白话】
《君子于役》这首诗歌里构造了日落时分,鸡禽回窝、牛羊下坡,诗人在家中寂寞思念远方爱人的经典文学画面,开启了后代唐诗闺阁中妇女思愁的诗歌文学的先河,一天中最寂寞难耐的时分就是黄昏时刻啊!
下集预告
《王风•君子阳阳》空洞的糖,甜到忧伤
《王风》里诗歌的情感都充满了悲凉忧伤的气息,不过下期的《君子阳阳》却一反《王风》整体的情感基调,是一首文字非常快乐愉悦的诗歌,这也是诗歌的特别之处所在。诗人如此写尽极致的快乐是否有更深层的含义呢?且听下回分解。
4.7
33 ratings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 君子服兵役,遥遥无归期
* 妇女在漫长等待中的内心独白
* 情景交融,即诗即画,写出何为真正的“家”
* “日暮怀人”诗之先河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于:往。
▷役:服兵役。
▷期:指服役的期限,或指归期。
▷曷(hé):何时。
▷埘(shí):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如之何勿思:如何叫人不思念啊。
▷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有佸(huó):相会,来到。
▷桀:鸡栖木。
▷括:音、义同“佸”。
▷苟:且、或许,带有期望之意的疑问语气词。
“齐天下之役,其半在于河渠堤埽。”—【宋】王安石
【大白话】
自古以来,普天下的徭役,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治水。
“‘不日不月’者,不能以日月计。”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诗歌中的“不日不月”,指的是自己心爱的君子去服兵役已经多年,不能用日月来计算,自己也记不清了,表示时间之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大白话】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从前慢》
“凿墙而栖曰埘。”—【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古代百姓人家,墙都是土墙,然后在墙壁上挖个洞,作为鸡窝,称为埘。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
【大白话】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
“鸡之将栖,日则夕矣,羊牛从下牧地而来,言畜产出入尚有期节,至于行役者乃反不也。”—【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家中养的鸡晚上都回到窝里休息,羊牛也都从牧野回到圈里过夜,而诗人的丈夫,在外服兵役,却不知归期啊!连家禽牛羊都有固定的时间,而服役之人却连这些家禽牛羊都比不上啊!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大白话】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大白话】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花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大白话】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唐】李白《乌夜啼》
【大白话】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清】许瑶光《再读<诗经>四十二首》
【大白话】
《君子于役》这首诗歌里构造了日落时分,鸡禽回窝、牛羊下坡,诗人在家中寂寞思念远方爱人的经典文学画面,开启了后代唐诗闺阁中妇女思愁的诗歌文学的先河,一天中最寂寞难耐的时分就是黄昏时刻啊!
下集预告
《王风•君子阳阳》空洞的糖,甜到忧伤
《王风》里诗歌的情感都充满了悲凉忧伤的气息,不过下期的《君子阳阳》却一反《王风》整体的情感基调,是一首文字非常快乐愉悦的诗歌,这也是诗歌的特别之处所在。诗人如此写尽极致的快乐是否有更深层的含义呢?且听下回分解。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