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原志愿军119师师长徐国夫在他的回忆录《大漠风声疾》一书中称当时他指挥的四十军3个团,即356团、357团、359团,每个团大约六七百人,三个团合计2300人。徐将军回忆时年事已高,可能不是完全准确。
在满编情况下,志愿军参战8个步兵团加上配属部队总兵力将近3万人,但必须强调的是,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减员非常严重。
以四十军为例,四十军入朝参战时人数为48357人,第四次战役参战人数仅为28618人。四十二军125师,第一次战役参战人数为13231人,而第四次战役参战人数仅为8149人。125师下属的三个团,173团第一次战役时3335人,第四次战役时1615人;174团第一次战役时3257人,第四次战役时2018人;反而是战斗力最弱的175团情况最好,因为参战少,第一次战役时2887人,第四次战役时2035人。
虽然缺乏四十军各团在第四次战役前的详细兵力数据,但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到第四次战役时志愿军参战的各团兵力仅为第一次战役前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由此可以推测每团大约在1500到2000人左右。加上加强、配属的部队,志愿军砥平里参战总兵力大约在1万5千人。
美军对志愿军参战部队的判断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这一推断。美军认为志愿军参战兵力分别为115师、116师、119师、120师各一个团,126师两个团。
这是美军官方战史,显然上述文章的作者并没有去认真核查这些官方数据,造成了事实性的错误。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志愿军参战部队是5个师。这一信息看似权威,出自李奇微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事实上不尽然,李奇微极有可能是直接听取了美军第23团报告后形成的结论,而并不掌握真实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他在回忆录中这么说,只不过是想突出自己统帅下美军的英勇。
在兵力之外,火力也是这场战斗评估的重要依据。
美军火力:6门M114式155毫米榴弹炮;18门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51门迫击炮;6辆M16自行高射机枪;4辆M19自行高炮;21辆M4谢尔曼坦克。
志愿军火力:20门105毫米榴弹炮;4门75毫米野炮;大约24门75毫米山炮;大约60门重迫击炮。总共约108门。
美军火力密度:仅2月13日晚上,美军炮兵就发射各型炮弹24400余发(含坦克炮),平均每门炮250发。2月13日晚还不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可以一句话概括,砥平里美军每公里的火力密度超过了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期间美军防御时平均最高火力密度。
志愿军这边,从参战炮兵数量来讲,在砥平里志愿军未达到进攻时平均的战术密度。不光数量没达到,而且平均每门炮仅炮弹20-30发,甚至不足一个基数。
原志愿军119师师长徐国夫在他的回忆录《大漠风声疾》一书中称当时他指挥的四十军3个团,即356团、357团、359团,每个团大约六七百人,三个团合计2300人。徐将军回忆时年事已高,可能不是完全准确。
在满编情况下,志愿军参战8个步兵团加上配属部队总兵力将近3万人,但必须强调的是,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减员非常严重。
以四十军为例,四十军入朝参战时人数为48357人,第四次战役参战人数仅为28618人。四十二军125师,第一次战役参战人数为13231人,而第四次战役参战人数仅为8149人。125师下属的三个团,173团第一次战役时3335人,第四次战役时1615人;174团第一次战役时3257人,第四次战役时2018人;反而是战斗力最弱的175团情况最好,因为参战少,第一次战役时2887人,第四次战役时2035人。
虽然缺乏四十军各团在第四次战役前的详细兵力数据,但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到第四次战役时志愿军参战的各团兵力仅为第一次战役前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由此可以推测每团大约在1500到2000人左右。加上加强、配属的部队,志愿军砥平里参战总兵力大约在1万5千人。
美军对志愿军参战部队的判断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这一推断。美军认为志愿军参战兵力分别为115师、116师、119师、120师各一个团,126师两个团。
这是美军官方战史,显然上述文章的作者并没有去认真核查这些官方数据,造成了事实性的错误。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志愿军参战部队是5个师。这一信息看似权威,出自李奇微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事实上不尽然,李奇微极有可能是直接听取了美军第23团报告后形成的结论,而并不掌握真实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他在回忆录中这么说,只不过是想突出自己统帅下美军的英勇。
在兵力之外,火力也是这场战斗评估的重要依据。
美军火力:6门M114式155毫米榴弹炮;18门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51门迫击炮;6辆M16自行高射机枪;4辆M19自行高炮;21辆M4谢尔曼坦克。
志愿军火力:20门105毫米榴弹炮;4门75毫米野炮;大约24门75毫米山炮;大约60门重迫击炮。总共约108门。
美军火力密度:仅2月13日晚上,美军炮兵就发射各型炮弹24400余发(含坦克炮),平均每门炮250发。2月13日晚还不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可以一句话概括,砥平里美军每公里的火力密度超过了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期间美军防御时平均最高火力密度。
志愿军这边,从参战炮兵数量来讲,在砥平里志愿军未达到进攻时平均的战术密度。不光数量没达到,而且平均每门炮仅炮弹20-30发,甚至不足一个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