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到的书籍:《八次危机》
以下是对播客内容的深度总结与提炼:
一、播客纪要(分段落精编)1.
现象切入:外卖补贴大战重启
小罗以京东、美团、阿里“零元购”事件切入,指出平台在反垄断背景下重启高额补贴,但监管态度微妙——默认“不损害商家利益且刺激消费”的行为。
2.
历史反思:反垄断与经济政策连锁反应
杨老师复盘2021年反垄断与金融监管(如蚂蚁金服事件)的关联性:
- 平台掌握用户数据威胁银行“风险定价权”,引发金融强监管
- 反垄断本质是利益再平衡(如银行投诉导致平台金融业务受限)
- 对比2015年供给侧改革(关停低效企业),当前制造业内卷更难治理(大企业合规竞争)
3.
补贴经济学争议
- 杨老师批判视角:
→ 免费需求非真实需求:破坏价格机制导致资源错配(如过度消费)
→ 通缩螺旋风险:生产者亏损→员工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萎缩→恶性循环
→ 无效竞争:外卖渗透率已饱和,补贴难改用户平台心智(他本人是京东用户,仍首选3C)不过他苹果电脑是拼多多买的又很矛盾 - 小罗反驳视角:
→ 援引“免费经济学”理论: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可转化价值(如京东Plus会员增值服务)
→ 行为数据价值:补贴培养新消费场景(如下午茶时段),提升用户粘性与AI推送精准度
4.
竞争逻辑与破局困境
杨老师指出核心矛盾:
- 京东困局:重资产物流优势被通达系瓦解(90分→80分体验差距),目前即时零售又腹背受敌(美团运力+前置仓复制其模式)
- 战略两难:坚守主业(强化3C护城河)VS进攻新赛道(消耗战如美团优选亏千亿)
- 终极质疑:存量市场中补贴战无赢家,或加速线下业态消亡(夫妻店就业流失)
5.
宏观延伸:产能过剩与全球化悖论
- 数据印证:中国外贸51%来自一带一路,但顺差扩大伴随内需疲软
- 杨老师尖锐观点:
→ 内部产能(存量)与内部消费(流量)剪刀差不可持续
→ 制造业外卷遭贸易壁垒反噬
→ 税收差异致线上碾压线下(国内电商免税VS欧美税制平衡) - 小罗突破视角:
→ 技术必然降低商品成本(如福特T型车),应接受制造业利润合理化。
→ 呼吁“思维打开”:以后要做产能输出(全球)+福利社会转型(人人非全职就业)
二、批判性延展思考
- 补贴合理性盲区
- 杨老师忽略“数据资产化”本质:用户行为数据已成为平台核心资产,补贴是获取数据的低成本策略(如消费习惯画像),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投资。
小罗过度乐观于“创新溢出”:历史表明,无差异补贴易导向零和博弈(如千团大战),非持续性创新。 - 全球化悖论新解杨老师“产能输出必遭抵制”论偏悲观:中国新能源车在欧市占率达8%(2024)证明技术壁垒可破局,“物美价廉”仍为发展中国家刚需。
小罗“福利社会”构想脱离现实:社保体系滞后(中国社保支出占GDP 11% VS 欧元区20%)制约消费释放,需制度性改革非观念倡导。简称:想得太美!
三、本期播客突破性价值
- 1、构建“微观-宏观”串联框架
将外卖补贴这一商业现象,贯穿至 企业竞争→行业生态→通缩机制→全球化困局 四层分析,揭示“价格战”背后的深层经济逻辑:微观:京东补贴本质是重资产模式遭遇“体验平权”的求生策略
宏观:中国160万亿居民存款与产能过剩的互锁关系 - 提出真问题替代表面争论跳出“监管是否默许”的揣测,直指关键矛盾:
- 如何平衡“市场竞争效率”与“社会成本承担”?(如物流效率提升与百万级别夫妻店生存)
挑战经济学教条:指出“通缩有利消费者”的认知谬误,论证“支出=收入”循环断裂风险
加入星球社群,文字稿和PPT在知识星球社群内。
欢迎进入社群交流播客相关问题
【风险提示】:
本节目音频内容以及文字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一切问题咨询可联系(微信):cwzy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