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118《魏风•园有桃》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魏风•园有桃]

* 人不如园中果树

* 从歌谣述愁到出游泄忧

* 身为贵族反遭误解

* 不陷忧伤,自我开释

*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魏风•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肴,吃。

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

士:古代对知识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

彼人:那人。

是:对,正确。

子:你,即作者。

何其:为什么。其,作语助词。

盖(hé):通“盍”,何不。亦:作语助词。

棘:指酸枣。

聊:姑且。行国:离开城邑,周游国中。“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罔极:无极,无常,妄想,没有准则。


“诗盖以园之有桃棘必待人树之,以喻国有民必待君能用之。”—【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大白话】

人们种植桃树和酸枣树,是因为它们有价值,能够结出鲜美的果实,那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任用有价值有贤德的人才,才能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带来硕果累累。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配合着音乐唱的称之为歌,而没有音乐伴奏,纯粹是自己清唱的称之为谣。



“歌谣之不足,则出游于国中而写忧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诗人一开始是想通过歌谣抒发心中的想法,希望被人理解,而偏偏结局却令人失望,诗人的真情歌唱没有知音,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他只能选择出游,姑且宣泄心中的悲伤失落之情。



“言不知我心怀忧者,闻我居位而歌谣,反谓我为骄慢。”—【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那些不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一位贵族,所以都误解我说,你这样忧国忧民其实都是装腔作势,自命不凡、故作清高实则骄傲的表现。



“无知我忧所为者,则宜无復思念之以自止也。”—【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采纳我的想法,那我也不整天这样徒然忧伤了,就不再去想这些问题了。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

【大白话】

(孔子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就出来做官造福百姓,而当国家政治昏暗,统治者无道之时,他就能够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也不过于的悲伤失落,非常的通达应变。



下期预告

《魏风•陟岵》一人一语,字字情深

《陟岵》这首诗歌的主旨非常明确,是一位远在他乡服兵役的青年男子思念自己家中的父母兄弟感伤而作。字里行间诗人用情至深,文字极其细腻动人,这也是这首诗歌最精彩的地方。具体故事如何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