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

119砥平里战斗26


Listen Later

一位志愿军老兵回忆道,“我們把轻机枪带上直接打;重机枪架的更近一点、更快一点。那时候,六零迫击炮有好多,炮身后面是带炮盘的,都不用了,鞋一脱,光一个炮身,抱着炮身斜对着,目测一下距离,装上炮弹就打。一打震得人受不了,就那么打,不使用炮盘,因为炮盘还得压、还得铺,耽误时间。”


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美骑兵第一师五团开始拿下一个个高地。但高地常常是刚刚占领,立即又被志愿军反击下来。


“林彪有个分队战术,叫做一点两面三三制。东北部队对这一套很熟,主攻、掩护、预备,也叫做一梯队、二梯队、三梯队。队形也是根据地形来部署的,平原怎么打;水网稻田怎么打;丘陵地怎么打;山岭多的地方怎么打;这都是有队形的。”


美骑兵第一师五团团长——柯罗姆贝茨上校在战后这样说道:“伤亡巨大的中国军队好像越打越多,中国士兵的忍耐力和对死亡的承受力是惊人的。五团与中国阻击部队的交火一直持续到中午,却原地没动。距离砥坪里只有五公里,如此近的距离竟然是如此遥远。”


最后,柯罗姆贝茨终于下了决心,不管那些满载着物资的卡车,也不管那些与中国军队扭打在一起的士兵,甚至不管那些炮兵了,他要亲自率领一支坦克分队,凭借着厚厚的装甲硬冲到砥坪里去。


下午三点四十五分,柯罗姆贝茨亲自率领的由二十三辆坦克和一百六十五名士兵组成的特遣队,向着砥坪里的方向,开始孤注一掷的快速前进。在坦克分队的最后,有一辆收容伤员的卡车。至于这辆卡车能不能冲到砥坪里,就只能看它的造化了。


这支队伍立即就招来了志愿军的猛烈火力。一些中国士兵跑到公路上,试图将炸药包,塞到坦克下面。这些勇敢的战士被坦克里的机枪打倒。但其他一些人开始用火箭筒攻击坦克。子弹从沿路的各个山包上像冰雹般倾泻下来。坦克开炮还击。可是在运动交火中,趴在坦克上的步兵死伤了许多。柯罗姆贝茨知道,那些被遗留在后面的人将会成为俘虏。可是他现在顾不得许多了,坦克队伍一旦停下来,就很可能再也无法前进了。


坦克在白天是强大的活动堡垒,但如果他们在天黑之后被困在这里,里面的成员根本就看不到外边,也无法射击,那时中国人就可以把他们从坦克里一个一个的抓出来。除非队伍能在天黑之前抵达砥坪里,否则毫无疑问将被包围起来,像墩板上的肉一样,被彻底消灭掉。可现在距离黑夜的降临只能用分钟来计算。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By 暮鼓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