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119《魏风•陟岵》一人一语,字字情深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魏风•陟岵]

* 孝子行役而思亲

* 回忆与想象的虚实结合

* 母爱口吻,细腻动人

* 兄长尚亲,语重心长

* 认真生活,细腻体会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魏风•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陟(zhì):登上。

岵(hù):有草木的山。

父曰:这是诗人想象他父亲说的话。下文“母曰”“兄曰”同。

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夙(sù)夜:日夜。夙:早。

上:通“尚”,希望。

旃(zhān):之焉,作语助。

犹来:还是归来。

无:不要。

止:停留。

屺(qǐ):无草木的山。

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无寐:没时间睡觉。

偕(xié):俱,在一起。

无死:不要死在异乡。


“言庶几慎之哉,可以归来,无致为敌所止也。”—【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千万要小心,不要被因为大意而被敌人所停止住你早日回家的脚步啊。



“人子行役,登高念亲,人情之常。若从正面直写己之所以念亲,纵千言万语,岂能道得意尽?诗妙从对面设想,思亲所以念己之心,与临行勖己之言,则笔以曲而愈达,情以婉而愈深。”—【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诗人远行服兵役,远离家乡亲人,登高望远,寄托思念之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要写诗表达这样的情感,只是从正面来描写自己的思念,那纵然有千言万语,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这首诗歌最绝妙的之处,就是角色上的转换,诗人设想着自己的亲人远在家中是如何思念自己的的情形,想象之中还夹杂着当日离别之时亲人深情劝勉的字字箴言,这样曲折的笔法和委婉的情绪表达更能将诗人的乡愁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尤怜爱少子者,妇人之情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这是做母亲最常见的感情,就是尤其疼爱幼子。



“无弃,谓无弃我而不归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无弃,就是说不要抛弃我而离家不归。



“必偕,言与其侪同作同止,不得自如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必偕”指兄长希望自己的弟弟在远方当兵时不管有什么行动,不管是白天黑夜,都不要自己单独行动啊,一定要和身边的士卒们一起同行,互相照应。



下期预告

《魏风•十亩之间》一诗四解,言简意深

《十亩之间》这首诗歌看似文字简短浅显,但历来却有颇多不同理解。诗歌开始诗人描绘了一首春日田园的优美画卷,但有意思的是诗歌两段的最后一句又让整首诗歌从一个单纯的场景描写变得意味深长了,具体诗人想表达什么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