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嬉闹,叫声连天。吵得老人难以忍受。处理这种事情,我们一般会强行将孩子撵走。但是这个老人没有这么做,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要常来啊”。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到这里玩了!
这个故事揭示了驱动人类行为的两个动机:内在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孩子的内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后来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那个老人通过操作美分这个外部动机,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心理学家德西通过实验发现了德西效应。德西效应让企业重新审视员工的工作动机。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创造感、趣味感等可以叫做内在动机。人们获得的工资、奖金和表扬等是外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同起作用。而不是仅仅是工资和奖金在起作用。很多企业已经在想办法在工作中创造成就感来吸引人才。
德西效应在教育中也得到了重视,我们要特别警惕不当的外部激励抑制孩子们的内在动机。从而降低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成就感。
举个例子:
小明很喜欢画画,自发地画人画鸟画汽车,他画得很开心。有一天,爸爸奖励了他50元钱。小明高高兴兴地用爸爸奖励的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此几次之后,小明想买东西时就拿着自己的画跟父母要奖励。后来,父母如果不给奖励,小明就不愿意再画画了。这个例子跟前面的故事完全一致,对外在物质奖励的期盼降低了内在兴趣的价值,抑制了小明对画画本身的快乐体验。
所以对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方向,不要用外部激励进行刺激,让孩子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这本身就是内在动机,是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对这个节目感兴趣,可以订阅本专辑!今天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嬉闹,叫声连天。吵得老人难以忍受。处理这种事情,我们一般会强行将孩子撵走。但是这个老人没有这么做,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要常来啊”。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到这里玩了!
这个故事揭示了驱动人类行为的两个动机:内在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孩子的内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后来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那个老人通过操作美分这个外部动机,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心理学家德西通过实验发现了德西效应。德西效应让企业重新审视员工的工作动机。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创造感、趣味感等可以叫做内在动机。人们获得的工资、奖金和表扬等是外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同起作用。而不是仅仅是工资和奖金在起作用。很多企业已经在想办法在工作中创造成就感来吸引人才。
德西效应在教育中也得到了重视,我们要特别警惕不当的外部激励抑制孩子们的内在动机。从而降低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成就感。
举个例子:
小明很喜欢画画,自发地画人画鸟画汽车,他画得很开心。有一天,爸爸奖励了他50元钱。小明高高兴兴地用爸爸奖励的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此几次之后,小明想买东西时就拿着自己的画跟父母要奖励。后来,父母如果不给奖励,小明就不愿意再画画了。这个例子跟前面的故事完全一致,对外在物质奖励的期盼降低了内在兴趣的价值,抑制了小明对画画本身的快乐体验。
所以对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方向,不要用外部激励进行刺激,让孩子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这本身就是内在动机,是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对这个节目感兴趣,可以订阅本专辑!今天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