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唐风•山有枢]
* 山木不采,终归无用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生命无常,富贵无定
* 忧愈深,意愈蹙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唐风•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枢、榆(yú)、栲(kǎo)、杻(niǔ):皆为树木名。
▷隰(xí):指低湿的地方。
▷曳(yè):拖。
▷娄:即“搂”,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正义》:“曳娄俱是着衣之事。”
▷宛:通“菀”,萎死貌。
▷廷:指宫室。
▷埽:通“扫”。
▷考:敲。
▷保:占有。
“山木之不采,终亦腐败摧毁归于无用而已。”—【宋】苏辙
【大白话】
山上有这么多的树木,如此丰富的木材资源,如果不去采用它们,那倒最后终归会枯老凋零,腐败毁坏,变的毫无用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大白话】
人活在世上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使自己的酒杯只对着月亮。
“岂知富贵无常,子孙易败,转瞬之间,徒为人有。”—【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诗人在其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之下,其实是透漏着他深深地感受到人生易逝,富贵无常,就连子孙亲人这样最可靠的人也是靠不住,容易衰败的,一切东西都有可能在转瞬之间,化为虚无,最终为他人所有。
“盖言不可不及时为乐,然其忧愈深,而意愈蹙矣。”—【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诗人虽然好像很潇洒地说要及时行乐,但是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在于他心中的忧伤,忧伤愈深,心中对于人生的消极情绪就愈发强烈,以至于最终走上完全纵欲的人生观。
“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语》
【大白话】
(阮籍说)那些世间所谓的腐朽礼仪制度岂能束缚我们这种人呢?
“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知识拓展
▷伊壁鸠鲁,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又叫伊壁鸠鲁主义,是一个哲学思想,认为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
▷斯多亚学派
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时代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派别。在社会生活中,斯多亚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提倡禁欲主义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
下期预告
《唐风•扬之水》(一)一场因取名而引发的祸乱
《扬之水》这个标题可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在之前的《王风》和《郑风》里有扬之水作为开篇第一句的诗歌。“扬之水”应该是当时一种流行于民间的常用曲调,以此开篇的诗歌基本上都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于现实的一种无力、无助之感。那么这首扬之水的诗人究竟面对着什么无法改变的现实处境呢?又为何无法改变这一切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4.7
33 ratings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唐风•山有枢]
* 山木不采,终归无用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生命无常,富贵无定
* 忧愈深,意愈蹙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唐风•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枢、榆(yú)、栲(kǎo)、杻(niǔ):皆为树木名。
▷隰(xí):指低湿的地方。
▷曳(yè):拖。
▷娄:即“搂”,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正义》:“曳娄俱是着衣之事。”
▷宛:通“菀”,萎死貌。
▷廷:指宫室。
▷埽:通“扫”。
▷考:敲。
▷保:占有。
“山木之不采,终亦腐败摧毁归于无用而已。”—【宋】苏辙
【大白话】
山上有这么多的树木,如此丰富的木材资源,如果不去采用它们,那倒最后终归会枯老凋零,腐败毁坏,变的毫无用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大白话】
人活在世上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使自己的酒杯只对着月亮。
“岂知富贵无常,子孙易败,转瞬之间,徒为人有。”—【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诗人在其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之下,其实是透漏着他深深地感受到人生易逝,富贵无常,就连子孙亲人这样最可靠的人也是靠不住,容易衰败的,一切东西都有可能在转瞬之间,化为虚无,最终为他人所有。
“盖言不可不及时为乐,然其忧愈深,而意愈蹙矣。”—【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诗人虽然好像很潇洒地说要及时行乐,但是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在于他心中的忧伤,忧伤愈深,心中对于人生的消极情绪就愈发强烈,以至于最终走上完全纵欲的人生观。
“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语》
【大白话】
(阮籍说)那些世间所谓的腐朽礼仪制度岂能束缚我们这种人呢?
“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知识拓展
▷伊壁鸠鲁,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又叫伊壁鸠鲁主义,是一个哲学思想,认为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
▷斯多亚学派
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时代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派别。在社会生活中,斯多亚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提倡禁欲主义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
下期预告
《唐风•扬之水》(一)一场因取名而引发的祸乱
《扬之水》这个标题可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在之前的《王风》和《郑风》里有扬之水作为开篇第一句的诗歌。“扬之水”应该是当时一种流行于民间的常用曲调,以此开篇的诗歌基本上都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于现实的一种无力、无助之感。那么这首扬之水的诗人究竟面对着什么无法改变的现实处境呢?又为何无法改变这一切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