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126《唐风•扬之水》(一)一场因取名而引发的祸乱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唐风•扬之水]一场因为取名而引发的风波

* 扬之水与无力之感

* 曲沃的故事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扬:悠扬。

凿凿:鲜明貌。一说形容石头高低不平之状。

襮(bó):绣有黼文的衣领,或说衣袖。

从:随从,跟随。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既:已。

云何:如何。云,语助词。

皓皓:洁白状。

绣:刺方领绣。

鹄(hú):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其忧:有忧。

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命:命令,政令。


“扬水以求其能流,虽物之易流者有不能流矣,而况于石乎。”—【宋】苏辙

【大白话】

微小的水流虽然飘不动木材,但至少木材本身还是一种可以浮于水面的物体,还是有希望的,但是水中的石头则就算水流再大也不能飘动,作者用这块水中鲜明的白石来比喻现实无法改变,更表达了一种接近绝望的无力之感。



“大夫中衣亦用素,不必以绣黼为领。绣黼唯诸侯乃得服之耳。”—【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春秋时代大夫级别的贵族所穿的中衣,应该是完全的素衣,没有领子上的刺绣修饰的。只有诸侯级别的贵族所穿的中衣在领口上才用红色的线刺绣图案。



“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史记•晋世家》

【大白话】

晋穆侯十年,千亩之战晋国大获全胜,这时候晋穆侯的小儿子出生,他就给他取名叫“成师”。



“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左传》

【大白话】

晋穆侯給太子取名叫“仇”,“仇”就是罪孽,仇恨之意,这个字意思并不吉利,比较负面,而给小儿子取名叫“成师”,是一个代表军事胜利,正面积极的名字,这就是晋国以后动乱的一个征兆,预示以后太子和小儿子之间要有仇恨,然后最终小儿子要出师马到成功,击败他的哥哥,成为晋国未来的国君。



下期预告

《唐风•扬之水》(二)身在曹营心在汉

诗人为什么要去“曲沃”,他到底跟谁一起去了“曲沃”?“素衣朱襮”这样的装扮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秘密?这其实都跟一场非常可怕的政治阴谋有关,那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阴谋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