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

136上甘岭战役1


Listen Later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的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


战役背景


1952年10月初,种种迹象表明,志愿军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对此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关注。在10月6日写给其上司——远东美军司令克拉克的信中,他敦促尽快通过一项在美国第9军前线发动一切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他说:“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人员惨重的伤亡。”


为避免这一趋势继续发展,范弗里特建议采纳第9军团代号为摊牌行动计划。他认为那样将会改善金化以北防线的情况。范弗里特指出,在该城以北不到3英里的地方,第9军和敌人的军队都设有工事,双方间隔只有200码。在598高地和该高地东北面大约1英里多的地方,有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狙击岭山脉(中方称537.7高地),那里的敌对力量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故此死伤就相应要大得多。假如能把敌人驱逐出这些山头,范弗里特继续说,他们将不得不后撤到1250码以外的另一个防守阵地。考虑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第8集团军司令对摊牌行动的可能性是乐观的。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抗美援朝战记|揭秘战争背后的细节真相By 暮鼓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