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140《秦风•驷驖》上阵父子兵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秦风•驷驖]
*  父子同狩,邦国之望
*  上阵父子兵
*  父子同游,温情脉脉
*  古拙之美,真情流露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秦风•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驷:四马。驖(tiě):毛色似铁的好马。

阜:肥硕。

辔:马缰。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

媚子:爱子。

奉:猎人驱赶野兽以供射猎。时:“是”的假借,这个。

硕:肥大。

左之:从左面射它。

舍:放、发。拔:箭的尾部。放开箭的尾部,箭即被弓弦弹出。

北园:秦君狩猎憩息的园囿。

輶(yóu):用于驱赶堵截野兽的轻便车。

鸾:通“銮”,铃。镳(biāo):马衔铁。

猃(xiǎn):长嘴的猎狗。

歇骄:短嘴的猎狗。


“非特有取于色,盖亦取其坚壮如铁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这种赤黑色的马被称为“驖”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颜色是红黑色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种马非常健壮有力,就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



“今秦始有田狩事,其与民同乐可知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这场狩猎不仅是国君父子之间相处的温情时刻,对于整个秦国来说也是一件与民同乐、可喜可贺的好事。



“辰牡者,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鹿豕之类。”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辰牡”是指古人各个季节打猎的野兽,冬天一般是狼,夏天是麋鹿,春秋季节则是小鹿或者野猪,通称就是“辰牡”。



“曰左之而舍拔无不获者,言兽之多,而射御之善也。” —【宋】朱熹 《诗集传》

【大白话】

诗人这里写道捕猎者箭无虚发,其实有两方面的赞扬,一方面是说明猎场中可供捕猎的野兽丰富,数量之多,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说明秦君父子二人的技艺精湛。



“猃、歇骄,皆田犬名。长喙曰猃,短喙曰歇骄。以车载犬,盖以休其足力也。” —【宋】朱熹 《诗集传》

【大白话】

古人狩猎用的猎犬,嘴巴比较长的称为“猃”,嘴巴相对短的称为“歇骄”,这个时候这些猎犬都在马车上,由马车载着一同游园休息,补充体力。



下期预告

《秦风•小戎》(一)探寻古代车马

《小戎》是一首描写妇女思念自己远征战场丈夫的动人诗歌。将士出征,远赴沙场,肯定不是只身一人前行,尤其在先秦时期,能够上战场的基本都是具有一定贵族身份的男子,还必须乘坐车马,携带兵器,所以诗歌中对出征战士的车、马、兵器都做了极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具体故事如何,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