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历史

143【毗卢藏】143.开元经局-历七代,募众缘


Listen Later

上一课,我们讲——宋代,福建寺庙的特点是“又多又大”……寺院数量多、规模大,寺院经济繁荣。《八闽通志》说——闽中寺庙至宋而极。到了宋朝,就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有多少呢?福州全境,到北宋庆历年间,就是公元1041年到1048年,有统计的佛寺是一千六百二十五所,寺院所占有的田产,占到了整个福州全部民田的五分之一。你说它经济发达不发达?


东禅等觉院,刊造的《大藏经》在朝廷赐名“崇宁万寿”之后,寺院声威大振!它原来只是个“院”啊,现在叫“寺”了。远近各地寺院和信众前来印经络绎不绝,啊……需求倍增……印《大藏经》的需求倍增!甚至很多外省的,跨省远来!


在提高寺院名声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大藏经》的刷印啊,它叫“刷印”,它不叫“印刷”——“刷印”和“印刷”是不一样的。一套经六、七千卷,刷印过程是很费工时的,仅靠一套木刻版,那,刷印量必定有限,对吧!北方的,《开宝藏》在皇帝手里,你不能随便印;南方就这一套,大家都要来印……所以,也得排队。换句话说——谁想印一套《崇宁藏》你也得排号儿。


有需求就有供给!因此,开元寺《毗卢藏》的开刻,它也有历史里“偶然里的必然”、“不应该里的应该”。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大藏经历史By 西陌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