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秦风•蒹葭]
* 凄美之秋,明净之晨
* 伊人何人,心之所往
* 望而不及,求之不得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留下空白,待你填满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jiān)葭(jiā):泛指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庄子》《秋水》
【大白话】
秋天的雨水山洪让河流充沛而汹涌,百川汇聚到黄河之中,水流是如此宽阔以至于两岸的距离离得很远,从岸边望着水中的小洲,远得连上面的牛马都分不清了。
“惜招隐难致也。” —【清】方玉润
【大白话】
(方玉润认为)《蒹葭》是一首人们渴望贤能之士的诗歌,描写了当时秦国的百姓希望能够有道德君子贤才之士来到秦国,帮助秦国这样一个处于边塞,在礼仪文化上比较落后的国家改善风气治理社会。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毛诗》认为)《蒹葭》这首诗歌里的“伊人”并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当时秦国百姓因为自己国家之前都是文化上比较落后的小国,如今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被正式分封为诸侯国,所以希望在文化上也能够有所进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就好像在水边追求心中渴望的“伊人”那样,追寻着“周礼”,追寻着文明文化。
“跻,升也。言难至也。” —【宋】朱熹 《诗集传》
【大白话】
水往低处流,所以诗人要逆流而上,这样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登高的过程,所以路也越来越难走,越来越艰辛。
“周人尚左,故笺以右为迂回。”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大白话】
当时的古人崇尚左侧,一般位于左侧的都是比较尊贵的,右侧就相对低微一些,所以这里是一个引申,“左”代表着顺畅容易,而“右”则代表迂回曲折。
“此诗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这首诗歌主旨境界非常高远,可以说在诗经中也是鹤立鸡群,是难以多得的独特佳作。
下期预告
《秦风•终南》民无信,则不立
《终南》这首诗歌非常短小,一共只有两段文字,内容上两段也是略有重复的,关于诗歌的主旨历来也没有太大的争议,都认为这是一首劝诫秦国国君的诗歌。那么诗人想要劝诫国君什么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4.7
33 ratings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秦风•蒹葭]
* 凄美之秋,明净之晨
* 伊人何人,心之所往
* 望而不及,求之不得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留下空白,待你填满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jiān)葭(jiā):泛指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庄子》《秋水》
【大白话】
秋天的雨水山洪让河流充沛而汹涌,百川汇聚到黄河之中,水流是如此宽阔以至于两岸的距离离得很远,从岸边望着水中的小洲,远得连上面的牛马都分不清了。
“惜招隐难致也。” —【清】方玉润
【大白话】
(方玉润认为)《蒹葭》是一首人们渴望贤能之士的诗歌,描写了当时秦国的百姓希望能够有道德君子贤才之士来到秦国,帮助秦国这样一个处于边塞,在礼仪文化上比较落后的国家改善风气治理社会。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毛诗》认为)《蒹葭》这首诗歌里的“伊人”并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当时秦国百姓因为自己国家之前都是文化上比较落后的小国,如今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被正式分封为诸侯国,所以希望在文化上也能够有所进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就好像在水边追求心中渴望的“伊人”那样,追寻着“周礼”,追寻着文明文化。
“跻,升也。言难至也。” —【宋】朱熹 《诗集传》
【大白话】
水往低处流,所以诗人要逆流而上,这样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登高的过程,所以路也越来越难走,越来越艰辛。
“周人尚左,故笺以右为迂回。”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大白话】
当时的古人崇尚左侧,一般位于左侧的都是比较尊贵的,右侧就相对低微一些,所以这里是一个引申,“左”代表着顺畅容易,而“右”则代表迂回曲折。
“此诗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这首诗歌主旨境界非常高远,可以说在诗经中也是鹤立鸡群,是难以多得的独特佳作。
下期预告
《秦风•终南》民无信,则不立
《终南》这首诗歌非常短小,一共只有两段文字,内容上两段也是略有重复的,关于诗歌的主旨历来也没有太大的争议,都认为这是一首劝诫秦国国君的诗歌。那么诗人想要劝诫国君什么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