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秦风•终南]
* 山有木,成其高
* 秦逐戎,有周地
* 受命天子,诸侯之衣
* 美中寓戒,劝谏新君
* 民无信,则不立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秦风•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外。
▷条:树名,即山楸。
▷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
▷渥(wò):涂。
▷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纪:树名,即杞柳。
▷堂:树名,即棠梨。
▷黻(fú)衣: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
▷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裳。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考:高寿。
▷亡:通“忘”。
“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终南山,是当时周地的名山“中南”。
“君此邦则必德其民,如山之有木而后成山之高,乃无负山之名耳。”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一位优秀的国君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就是要对百姓施以仁德,就好像一座山,只有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这样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山”。
“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这首诗歌是写给当时秦国的国君秦襄公的,因为正是从他开始,秦国受封成为诸侯国,历任国君开始征服戎狄,收复西周故地。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汉】司马迁 《史记•秦本纪》
【大白话】
在秦文公继位十六年的时候,秦国才完全击败西戎,收复西周故地,并将这片土地上原有的西周遗民纳为秦国国民,然后秦文公还将岐山以东的地区献给当时的东周王室,以表忠心。
“至止者,受命服于天子而来也。” —【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至止”就是指秦国的国君收到周天子之命,来到这里收复失地。
“渥丹,言其有乐意而颜色赤泽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渥丹”是指秦君因为心情舒畅,内心快乐,所以脸色红润。
“盖美中寓戒,非专颂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终南》一诗在赞美中带着劝谏之意,并非完全是歌功颂德之作。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大白话】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拓展帖
▷民本主义
民本主义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其含义简单明了:政府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服务“百姓”的整体福祉,否则理应被人民推翻。此思想源于《尚书》所称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本主义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亦是一千七百年选官考试和拔官考核的基本原则。
下期预告
《秦风•黄鸟》(一)神秘的殉葬之死
《黄鸟》的创作背景是有明确记载的,这是一个三良从穆公殉葬的故事。具体故事如何?秦国又有着怎么的殉葬制度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4.7
33 ratings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官方网站:www.hear07.com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秦风•终南]
* 山有木,成其高
* 秦逐戎,有周地
* 受命天子,诸侯之衣
* 美中寓戒,劝谏新君
* 民无信,则不立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秦风•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外。
▷条:树名,即山楸。
▷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
▷渥(wò):涂。
▷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纪:树名,即杞柳。
▷堂:树名,即棠梨。
▷黻(fú)衣: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
▷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裳。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考:高寿。
▷亡:通“忘”。
“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终南山,是当时周地的名山“中南”。
“君此邦则必德其民,如山之有木而后成山之高,乃无负山之名耳。”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一位优秀的国君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就是要对百姓施以仁德,就好像一座山,只有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这样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山”。
“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 —【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这首诗歌是写给当时秦国的国君秦襄公的,因为正是从他开始,秦国受封成为诸侯国,历任国君开始征服戎狄,收复西周故地。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汉】司马迁 《史记•秦本纪》
【大白话】
在秦文公继位十六年的时候,秦国才完全击败西戎,收复西周故地,并将这片土地上原有的西周遗民纳为秦国国民,然后秦文公还将岐山以东的地区献给当时的东周王室,以表忠心。
“至止者,受命服于天子而来也。” —【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至止”就是指秦国的国君收到周天子之命,来到这里收复失地。
“渥丹,言其有乐意而颜色赤泽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渥丹”是指秦君因为心情舒畅,内心快乐,所以脸色红润。
“盖美中寓戒,非专颂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终南》一诗在赞美中带着劝谏之意,并非完全是歌功颂德之作。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大白话】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拓展帖
▷民本主义
民本主义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其含义简单明了:政府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服务“百姓”的整体福祉,否则理应被人民推翻。此思想源于《尚书》所称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本主义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亦是一千七百年选官考试和拔官考核的基本原则。
下期预告
《秦风•黄鸟》(一)神秘的殉葬之死
《黄鸟》的创作背景是有明确记载的,这是一个三良从穆公殉葬的故事。具体故事如何?秦国又有着怎么的殉葬制度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