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174《曹风•鳲鸠》(二)从修身到平天下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微信公众号:听林栖
新浪微博:@听林栖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曹风•鳲鸠]
*  从修身到平天下
*  四国之长,万民之首
*  借赞颂之名,诉内心期盼

*  君子而时中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曹风•鳲鸠]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忒(tè):差错。

正:法则。

胡:何。


“正,法也,则也。正是四国,为此四国之法则。” —闻一多《风诗类钞》

【大白话】

“正”字有“匡正、规范”之意。“正是四国”,即指用法则来匡正四面治国。



“执义不疑,则可为四国之长。” —【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统治者够做到坚持公义而不动摇、不偏差,才能令人信服,成为各个诸侯国的领袖。



“故在上位之善人君子,亦当执其公义齐一,尽心养民,如有物之结而不解也。”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管理者,如果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处事公正不阿,用心治理国家,善待百姓,那举国上下的百姓也会对他忠心不二,形成一股不溃散的凝聚力。



“胡不万年,愿其寿考之词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胡不万年”,是希望他人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



“回环讽咏,非开国贤君,未足当此,故以为‘美振铎’之说者,庶几焉。”—【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诗歌中反复的歌咏赞颂,将这位君子统治者的形象描绘得如此高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承担得起如此高尚形象的那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开国君主了,所以诗歌赞颂的君子很有可能就是曹国的开国国君曹叔振铎。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

【大白话】

君子所为的中庸是时中,即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



下期预告

《曹风•下泉》(一)泉无度,雨有节

《下泉》一诗描写了一个明确的历史事件,即“王子朝之乱”。春秋后期的这场王子朝之乱在史籍中有明确记载,那么是怎么一个历史故事呢?且听林栖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