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177《豳风•七月》(一)天下淳风,追根溯源


Listen Later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豳风•七月]
*  周人故地,古老歌谣
*  天下淳风,追根溯源
*  古代历法

图片来自小露


“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周本纪》

【大白话】

舜帝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教导他们播种百谷”,于是将弃封于邰,命其为后稷之官,赐其姬姓。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 … 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史记•周本纪》

【大白话】

虽然当时公刘所带领的周人流亡在戎狄少数民族之间,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祖先的伟业,以后稷之命为己任,致力于农业耕种,使得周人渐渐富庶,外出的人有了财产,定居的人也有了积蓄,民众们都依赖他过上了好日子。四周百姓都感恩他,都迁徙而来归附于他,周朝的事业又从公刘的手里再次复兴起来了。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

【大白话】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把音乐整理出规范来。‘雅’、‘颂’都得到了各自的位置。”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

【大白话】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天下淳风,无过农民,此《七月》之诗所以必居变风之末者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天下最淳朴的莫过于农民,关于先民农业生产的描写在《豳风》的诗歌里也是最突出的,《豳风》里的第一首诗歌《七月》就是一首《国风》里最长,也是历来最闻名的农业诗,所以将《豳风》作为《国风》最后的篇章,也是一种表达返璞归真的表现。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圣经•创世纪》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史记•律书》

【大白话】

冬至时天地间的阳气开始兴起,一个新的完整的自然循环自此开始。



知识拓展

季札观乐

《季札观乐》讲述了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国人为他表演周王室的乐舞。在演奏的过程中,季札点评其中乐曲,在鲁国人面前显示了他对礼乐的精到理解,进一步表明了吴国也是周礼之后,从而达到其来聘的政治目的。


太阳历

太阳历简称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的基础的,它的要点是定一阳历年为365日,机械地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或31日。但是地球公转周期并不是365整日,而是约365.24日。阳历年365日,比自然公转周期少了0.24日。为了补足这个差数,所以历法规定每4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为366日,叫闰年。


太阴历

太阴历简称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计算的基础的,阴历规定每个月中一个大月30日,一个小月29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阴历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毫无关系。由于它的一年只有354日或355日,比阳历年短11日或10日多,所以阴历的新年,有时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有时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今天一些阿拉伯国家用的回历,就是这种纯阴历。


先秦三代历法对照表


下集预告

《豳风•七月》(二)普天之下,衣食为本

如果粗看《七月》一诗,会感觉此诗有点错乱。一方面此诗很长,另一方面诗歌中虽然描写了古人在不同月份所做之事,但诗人并未按顺序来写。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读懂此诗后就会发现这种文学表面上的错乱感正是此诗最为出色之处。下讲我们就一起进入诗歌的品读。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By 听林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

View all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