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金句:
你好,欢迎收听简七周报。
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一、宏观动态:社融数据超预期,意味着什么?
(第一条解读,来听一听1月份的社融数据)
关键词:社融数据
昨天(10日),央妈公布了1月的社融数据。
我们知道社融规模反映的是社会对资本的需求,代表着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拿到的钱,通常可以用来预测接下来的经济走势。
总的来看,1月份新增社融6.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高了将近1万亿,增速回升接近10%。
说明宽松的信用政策已经积极发力,之前对经济预期较为低迷,但亮眼的社融数据可以说是扭转了低落的市场情绪。
但从分项数据来看,亮眼的社融数据却显得发力不均衡:
一方面企业端,短期贷款同比增长了75%,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只有3%。
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得益于去年开始的信贷优化宽松政策,并且两次LPR的下调,让企业的短期贷款增长了不少;
二是「房住不炒」的监管政策虽有优化但并未放松,但也关紧了中长期贷款的一大需求来源。
不过,随着政策的明显发力,政府债的表现拉起了中长期信贷的需求。1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6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足足147%。这也说明基建投资带来的融资需求还是很可观的。
另一方面居民端,短期贷款同比下跌两成,中长期贷款直接同比下跌七成,说明疫情影响下导致的短期低迷消费,还有居民的购房意愿都不强烈。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总的来看,虎年第一月的社融数据,可以说是吹响了国家宽信用、稳增长的政策号角,接下来政策端值得期待的就是3月份的两会了。
那对应的关注投资机会有哪些呢?
基建我们从去年7月份开始已经多次强调了,至少是政策下比较确定的一个方向,现在涨幅已有不少,不建议小伙伴们再去追高。
另外,虽然数据不错,但昨天大A表现却不咋的,主要还是因为美国那边通胀数据爆表,市场预计美联储会加快加息的步伐。
昨天托住大盘的,主要是地产、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所以在均衡配置的前提下,不妨关注下低估的蓝筹股,但也要注意市场中的波动风险。
二、市场热点:摁在地上摩擦的医药,可咋办?
关键词:医药集采
昨天(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关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吹风会。
一方面,盘点了近些年药品集采取得的成绩,总体来说是「惠民利民」。
从统计数据上看,集采后药品价格变得更亲民,比如心脏支架的价格平均降幅达到93%。2021年,药品的总体价格水平保持持续下降的态势。
价格降了下来,老百姓更敢看病了,比如《我不是药神》里面治疗白血病的伊马替尼,初上市时一片400元,集采后到2019年,其价格仅有9.8元,患者的使用量也增长到了35%。
另一方面,提出接下来医药集采要更进一步,将会重点抓起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方向。还有就是以昂贵著称的骨科植入器材、种植牙,也会被纳入新的集采对象。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先来说说骨科集采,目前我国骨科植入器材,比如钢板、钢钉等,用的比较多的大都是国外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0%。所以不排除集采后,价格的降低能给我们的国产器材赢得更多市场。
以往有医药集采,公司股价一般就会下跌。但如果是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中标,虽然面临短期股价波动,但长期对其市场份额来说是个利好因素。
然后再聊聊整个医药板块,今年以来医药生物指数(申万一级)的跌幅已经达到了15%,这不仅和集采有关,也受到个别市值较大的龙头医药下跌影响,比如药明康德。
不过,跌一跌也未必见得就是坏事儿,大幅回调后估值会回到合理的水平,后期才有涨起来的动力。对投资者来说,下跌的市场倒是情绪考验的一关,能在恐慌中保持理性与冷静,或许才能尝到长期投资价值的甜头。
三、生活财经:养老金将迎来「18连涨」
(第三条解读,来听一听养老金上涨的解读)
关键词:养老金
最近有媒体报道,不少地区都上调了2022年的养老金,预计今年全国各地的养老金有望迎来「18年连涨」。
(图片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
五、简慢投资组合表现
数据来源:且慢 2022.02.11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22.2.11
六、数据汇总:新股新债一览表
七、估值投资表
待观察区:
说明:
目前估值表中,只考察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的指数情况。新增中证消费龙头和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的估值数据。
中证消费龙头——采用等权PE-TTM观察。
中证科技龙头——采用PE中位数观察。
创业板指——目前由于部分个股盈利问题导致PE异常,暂时使用PB观察。
中证消费——目前等权PE失真,采用PE中位数替代观察。
金句:
你好,欢迎收听简七周报。
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一、宏观动态:社融数据超预期,意味着什么?
(第一条解读,来听一听1月份的社融数据)
关键词:社融数据
昨天(10日),央妈公布了1月的社融数据。
我们知道社融规模反映的是社会对资本的需求,代表着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拿到的钱,通常可以用来预测接下来的经济走势。
总的来看,1月份新增社融6.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高了将近1万亿,增速回升接近10%。
说明宽松的信用政策已经积极发力,之前对经济预期较为低迷,但亮眼的社融数据可以说是扭转了低落的市场情绪。
但从分项数据来看,亮眼的社融数据却显得发力不均衡:
一方面企业端,短期贷款同比增长了75%,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只有3%。
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得益于去年开始的信贷优化宽松政策,并且两次LPR的下调,让企业的短期贷款增长了不少;
二是「房住不炒」的监管政策虽有优化但并未放松,但也关紧了中长期贷款的一大需求来源。
不过,随着政策的明显发力,政府债的表现拉起了中长期信贷的需求。1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6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足足147%。这也说明基建投资带来的融资需求还是很可观的。
另一方面居民端,短期贷款同比下跌两成,中长期贷款直接同比下跌七成,说明疫情影响下导致的短期低迷消费,还有居民的购房意愿都不强烈。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总的来看,虎年第一月的社融数据,可以说是吹响了国家宽信用、稳增长的政策号角,接下来政策端值得期待的就是3月份的两会了。
那对应的关注投资机会有哪些呢?
基建我们从去年7月份开始已经多次强调了,至少是政策下比较确定的一个方向,现在涨幅已有不少,不建议小伙伴们再去追高。
另外,虽然数据不错,但昨天大A表现却不咋的,主要还是因为美国那边通胀数据爆表,市场预计美联储会加快加息的步伐。
昨天托住大盘的,主要是地产、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所以在均衡配置的前提下,不妨关注下低估的蓝筹股,但也要注意市场中的波动风险。
二、市场热点:摁在地上摩擦的医药,可咋办?
关键词:医药集采
昨天(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关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吹风会。
一方面,盘点了近些年药品集采取得的成绩,总体来说是「惠民利民」。
从统计数据上看,集采后药品价格变得更亲民,比如心脏支架的价格平均降幅达到93%。2021年,药品的总体价格水平保持持续下降的态势。
价格降了下来,老百姓更敢看病了,比如《我不是药神》里面治疗白血病的伊马替尼,初上市时一片400元,集采后到2019年,其价格仅有9.8元,患者的使用量也增长到了35%。
另一方面,提出接下来医药集采要更进一步,将会重点抓起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方向。还有就是以昂贵著称的骨科植入器材、种植牙,也会被纳入新的集采对象。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先来说说骨科集采,目前我国骨科植入器材,比如钢板、钢钉等,用的比较多的大都是国外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0%。所以不排除集采后,价格的降低能给我们的国产器材赢得更多市场。
以往有医药集采,公司股价一般就会下跌。但如果是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中标,虽然面临短期股价波动,但长期对其市场份额来说是个利好因素。
然后再聊聊整个医药板块,今年以来医药生物指数(申万一级)的跌幅已经达到了15%,这不仅和集采有关,也受到个别市值较大的龙头医药下跌影响,比如药明康德。
不过,跌一跌也未必见得就是坏事儿,大幅回调后估值会回到合理的水平,后期才有涨起来的动力。对投资者来说,下跌的市场倒是情绪考验的一关,能在恐慌中保持理性与冷静,或许才能尝到长期投资价值的甜头。
三、生活财经:养老金将迎来「18连涨」
(第三条解读,来听一听养老金上涨的解读)
关键词:养老金
最近有媒体报道,不少地区都上调了2022年的养老金,预计今年全国各地的养老金有望迎来「18年连涨」。
(图片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
五、简慢投资组合表现
数据来源:且慢 2022.02.11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22.2.11
六、数据汇总:新股新债一览表
七、估值投资表
待观察区:
说明:
目前估值表中,只考察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的指数情况。新增中证消费龙头和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的估值数据。
中证消费龙头——采用等权PE-TTM观察。
中证科技龙头——采用PE中位数观察。
创业板指——目前由于部分个股盈利问题导致PE异常,暂时使用PB观察。
中证消费——目前等权PE失真,采用PE中位数替代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