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金句:
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计,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丹尼尔·卡里曼(《思考快与慢》作者)
你好,欢迎收听简七周报!
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一、本周回顾:财报季,有人欣喜有人忧
过去的一周是财报周,不少公司都亮出了去年业绩。当然,业绩有好有坏,主打一个「反差」。
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消费股方面,不少企业因为情绪消费业绩起飞。
卖盲盒的泡泡玛特,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给他们带去情感价值,公司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净利润同比翻倍;和旅游出行绑定的滴滴也第一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但疫情的伤疤依然还在。像「免税茅」中国中免,就因为「消费降级」,业绩出现萎缩,「只看不买」的趋势还在继续。
新能源车方面,价格战的影响还在持续。
一哥比亚迪和新势力老幺零跑汽车都发布了业绩,虽然汽车卖得还行,但「量增价减」,价格出现下滑。今年一季度销量仍然不理想,新能源企业还得经历一番厮杀。
高息股方面,有人出手大方,有人抠抠搜搜。
招商银行、中国神华尽管去年业绩下滑,仍然大手笔拿出了35%和75%的净利润来回馈股东。
但硬币的另一边,像高速股浙江沪杭甬、公共事业的北京控股、光大银行等公司都因为分红不及预期而股价暴跌。
这有什么影响呢?
宏观经济上,3月27日公布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就同比增加了10%,虽然有去年低基数的影响,但工业增加值依然稳定增长,价格的降幅也在收窄,是个好消息。
投资上,咱们主要有两种路线:一是投资成长股,这方面可以跟随政策的脚步,看看新质生产力、以旧换新;二是投资高息股,大家可以选择那些壁垒高、现金流充裕、大方分红的公司~
二、公司动态:万科公布业绩,解决问题是关键
3月28日,万科公布了去年年报,营收(4,657亿)同比下降7%,净利润(122亿),同比下降46%。股价跌到9元,创下9年新低。
这意味着什么呢?
去年,房地产行业整个都过得惨兮兮,「好学生」万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销售方面,表现一般但强于同行。去年,万科共完成销售额3761亿元,同比下降9.8%。虽然表现拉胯,但和全国百强房企平均下降17%的销售金额一比,还算是「稳得住」。
融资方面,三种挑战压力不小。目前,万科正面临「兜里没余粮」的情况:一是销售不断下降,但工程款支出居高不下;二是融资模式改变,总部现金流不足;三是经营性业务的收益率小于利率的支出。
简单来理解,就是资产很优质,但手里缺钱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万科也做出了今年不分红的决定,打破了31年分红惯例。
现在万科正在积极自救,一边卖掉优质资产来还债,一边争取债务的各种展期,根本没有闲钱拿来分红。
这有什么影响呢?
目前来看,房市依然无法提供太大的助力。尽管在政策端,不少城市的房市政策在松绑,而且房贷利率也是一降再降,但政策步子迈得不大,加上大家买涨不买跌,房子销量还是不行。
而在融资上,万科也在积极想办法。深圳国资委表示将帮忙处置流动性比较低的不动产,万科方面也积极自救,一是三大高管的月薪都降到了1万元,二是准备两年内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
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接下来,就要看万科怎么才能有效地「活下去」了。
三、生活财经:你跑赢傻瓜投资法了吗?
有朋友问,如果想吃上股市上涨的肉,又想少点担心,有办法吗? 今天咱们就来介绍一个「傻瓜投资法」,简单有效。
这意味着什么呢?
傻瓜投资法有三个步骤——
第1步:拿出一笔钱,要是能长期投资的,至少三五年用不上的;
第2步:把这笔钱,平分成2份,1份买股票,1份买债券;
第3步:安心拿着,每满1年,做个动态平衡,让股票和债券里的钱,重新相等。
举个例子,最初你拿出200块100块买股票,100块买债券。1年后,股票涨到120,债券涨到108。
(120+108)÷2=114
你只要卖出6块钱股票,把这个钱买债券,股票和债券,就都变成114块钱了。
这个简单的策略,效果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借助基金回测工具,分别买入50%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以及50%的债券基金(图中用成立时间最久的短债基金回测)。
成立以来,十八年累计收益达到300%,年化收益达到8%。近5年略逊一筹,年化收益为2%,不过还是跑赢了大盘20个百分点。
说明:以韭圈儿「组合回测」功能为例
(图示思路、基金并非推荐,仅为流程示意,请把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有什么影响呢?
多说两句傻瓜投资法的原理:
一是加了债券这个减震器。虽然股市长期来看,涨得不错,但跌的时候也很吓人。债券和股票有「跷跷板」的效应,同时买,自然能少亏一点。
二是动态平衡带来的「低买高卖」。动态平衡呢,每1年,把涨得更好(或者跌得更少)的部分,卖掉一部分,就相当于高卖;再把这部分钱,买涨得没那么好的(或跌得更多的),相当于低买。长期下来,自然能多赚一些。
你跑赢傻瓜投资法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哦~
四、其他值得关心的事儿
先正达撤回IPO:
先正达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卖化肥、卖种子、卖杀虫剂。去年6月,先正达首发过会,准备募资650亿。如果上市,将成为A股近13年以来最大规模IPO,市场会面临严重「抽血」,有很大的接盘压力。这次巨无霸撤回IPO,也让市场喘了口气。今年已经有80家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和证监会加强审核力度有关。
华为走出暴风雨:
昨天(29日),华为发布去年年报,营收7,042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870亿元,同比增长144%,营收时隔两年,重回7000亿大关。其中,和5G相关的信息通信业务依然是第一大支柱;手机等终端业务则是重新找回增长曲线,摆脱美国制裁的影响;最让人惊喜的,还是智能汽车业务,进入规模交付阶段后,业绩同比大涨128%。
富人也爱买黄金:
有钱人是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主力军。昨天,胡润发布的报告(《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显示,富人的购买力也在下降:一是人少了,可投资产1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比例下降6.4%;二是钱少了,高净值人群家庭年均消费金额下降11%。其中,黄金(15.7%)热度超过股票(14%),成为富人最青睐的投资品首选。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我们一起讨论了本周大事件,然后带你了解了万科财报,最后和你聊了聊傻瓜投资法。
感谢观看(收听)简七周报,喜欢本期内容的话,欢迎分享给朋友免费收听
金句:
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计,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丹尼尔·卡里曼(《思考快与慢》作者)
你好,欢迎收听简七周报!
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一、本周回顾:财报季,有人欣喜有人忧
过去的一周是财报周,不少公司都亮出了去年业绩。当然,业绩有好有坏,主打一个「反差」。
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消费股方面,不少企业因为情绪消费业绩起飞。
卖盲盒的泡泡玛特,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给他们带去情感价值,公司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净利润同比翻倍;和旅游出行绑定的滴滴也第一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但疫情的伤疤依然还在。像「免税茅」中国中免,就因为「消费降级」,业绩出现萎缩,「只看不买」的趋势还在继续。
新能源车方面,价格战的影响还在持续。
一哥比亚迪和新势力老幺零跑汽车都发布了业绩,虽然汽车卖得还行,但「量增价减」,价格出现下滑。今年一季度销量仍然不理想,新能源企业还得经历一番厮杀。
高息股方面,有人出手大方,有人抠抠搜搜。
招商银行、中国神华尽管去年业绩下滑,仍然大手笔拿出了35%和75%的净利润来回馈股东。
但硬币的另一边,像高速股浙江沪杭甬、公共事业的北京控股、光大银行等公司都因为分红不及预期而股价暴跌。
这有什么影响呢?
宏观经济上,3月27日公布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就同比增加了10%,虽然有去年低基数的影响,但工业增加值依然稳定增长,价格的降幅也在收窄,是个好消息。
投资上,咱们主要有两种路线:一是投资成长股,这方面可以跟随政策的脚步,看看新质生产力、以旧换新;二是投资高息股,大家可以选择那些壁垒高、现金流充裕、大方分红的公司~
二、公司动态:万科公布业绩,解决问题是关键
3月28日,万科公布了去年年报,营收(4,657亿)同比下降7%,净利润(122亿),同比下降46%。股价跌到9元,创下9年新低。
这意味着什么呢?
去年,房地产行业整个都过得惨兮兮,「好学生」万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销售方面,表现一般但强于同行。去年,万科共完成销售额3761亿元,同比下降9.8%。虽然表现拉胯,但和全国百强房企平均下降17%的销售金额一比,还算是「稳得住」。
融资方面,三种挑战压力不小。目前,万科正面临「兜里没余粮」的情况:一是销售不断下降,但工程款支出居高不下;二是融资模式改变,总部现金流不足;三是经营性业务的收益率小于利率的支出。
简单来理解,就是资产很优质,但手里缺钱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万科也做出了今年不分红的决定,打破了31年分红惯例。
现在万科正在积极自救,一边卖掉优质资产来还债,一边争取债务的各种展期,根本没有闲钱拿来分红。
这有什么影响呢?
目前来看,房市依然无法提供太大的助力。尽管在政策端,不少城市的房市政策在松绑,而且房贷利率也是一降再降,但政策步子迈得不大,加上大家买涨不买跌,房子销量还是不行。
而在融资上,万科也在积极想办法。深圳国资委表示将帮忙处置流动性比较低的不动产,万科方面也积极自救,一是三大高管的月薪都降到了1万元,二是准备两年内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
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接下来,就要看万科怎么才能有效地「活下去」了。
三、生活财经:你跑赢傻瓜投资法了吗?
有朋友问,如果想吃上股市上涨的肉,又想少点担心,有办法吗? 今天咱们就来介绍一个「傻瓜投资法」,简单有效。
这意味着什么呢?
傻瓜投资法有三个步骤——
第1步:拿出一笔钱,要是能长期投资的,至少三五年用不上的;
第2步:把这笔钱,平分成2份,1份买股票,1份买债券;
第3步:安心拿着,每满1年,做个动态平衡,让股票和债券里的钱,重新相等。
举个例子,最初你拿出200块100块买股票,100块买债券。1年后,股票涨到120,债券涨到108。
(120+108)÷2=114
你只要卖出6块钱股票,把这个钱买债券,股票和债券,就都变成114块钱了。
这个简单的策略,效果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借助基金回测工具,分别买入50%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以及50%的债券基金(图中用成立时间最久的短债基金回测)。
成立以来,十八年累计收益达到300%,年化收益达到8%。近5年略逊一筹,年化收益为2%,不过还是跑赢了大盘20个百分点。
说明:以韭圈儿「组合回测」功能为例
(图示思路、基金并非推荐,仅为流程示意,请把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有什么影响呢?
多说两句傻瓜投资法的原理:
一是加了债券这个减震器。虽然股市长期来看,涨得不错,但跌的时候也很吓人。债券和股票有「跷跷板」的效应,同时买,自然能少亏一点。
二是动态平衡带来的「低买高卖」。动态平衡呢,每1年,把涨得更好(或者跌得更少)的部分,卖掉一部分,就相当于高卖;再把这部分钱,买涨得没那么好的(或跌得更多的),相当于低买。长期下来,自然能多赚一些。
你跑赢傻瓜投资法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哦~
四、其他值得关心的事儿
先正达撤回IPO:
先正达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卖化肥、卖种子、卖杀虫剂。去年6月,先正达首发过会,准备募资650亿。如果上市,将成为A股近13年以来最大规模IPO,市场会面临严重「抽血」,有很大的接盘压力。这次巨无霸撤回IPO,也让市场喘了口气。今年已经有80家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和证监会加强审核力度有关。
华为走出暴风雨:
昨天(29日),华为发布去年年报,营收7,042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870亿元,同比增长144%,营收时隔两年,重回7000亿大关。其中,和5G相关的信息通信业务依然是第一大支柱;手机等终端业务则是重新找回增长曲线,摆脱美国制裁的影响;最让人惊喜的,还是智能汽车业务,进入规模交付阶段后,业绩同比大涨128%。
富人也爱买黄金:
有钱人是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主力军。昨天,胡润发布的报告(《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显示,富人的购买力也在下降:一是人少了,可投资产1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比例下降6.4%;二是钱少了,高净值人群家庭年均消费金额下降11%。其中,黄金(15.7%)热度超过股票(14%),成为富人最青睐的投资品首选。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我们一起讨论了本周大事件,然后带你了解了万科财报,最后和你聊了聊傻瓜投资法。
感谢观看(收听)简七周报,喜欢本期内容的话,欢迎分享给朋友免费收听